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核泄漏迫在眉睫?国际原子能机构:小问题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核泄漏迫在眉睫?国际原子能机构:小问题
太可怕了!前几天刚在社交媒体发消息表示“欧洲最大核电站着火,如果爆炸,威力将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0倍!”的乌外长库列巴,又讲“鬼故事了”。这次他连发两条推文表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唯一的供电网络遭到了破坏。目前,核电站所有设施已经失去了该电网的电力供应。应停止冲突,让维修单位可以进行抢修,恢复供电。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在依靠柴油发电机发电,还可以坚持48小时。两天后,乏燃料(核废料)储存设施的冷却系统(将因断电)停工,辐射泄漏迫在眉睫。
早些时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曾表示,他们已经监测不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数据了。有媒体对此产生了联想:停电让核燃料保障系统停止了监测,中断了远程传输数据,让事件愈演愈烈。
另外据环球网报道,该电网所属单位国家能源公司也发消息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经与电网断开连接,并称除非停止争端,否则线路无恢复的可能性。如果失去冷却作用,大约有2万个“乏燃料”组件将造成冷却水升温,产生带有放射性的蒸汽。风会将“放射性云”送到白俄、俄、欧洲多地。通风系统也会因为失去电力供应而失效,核电站工作人员会因为辐射积聚摄入过量辐射。
关于乌外长之前讲的故事,乌境内欧洲最大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着火,其实只是厂区内反应堆远处的办公楼着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此事进行了辟谣:扎波罗热核电站核原料比切尔诺贝利要少,而且利用的新一代核电站技术为“压水反应堆”。
压水反应堆全封闭,有多层“铜墙铁壁”,具有应对各种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具有承受极端情况,例如飞机撞击以及爆炸的能力。即使发生爆炸,其威力要远远小于切尔诺贝利的半封闭“石墨沸水堆”。
那么这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再次发生辐射泄漏的故事是真的吗?先说结论,IAEA表示即使完全断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不会发生辐射泄漏。
辐射迫在眉睫?
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功率飙升。在短短4秒内,反应堆温度超过了金属保护壳所能承受的极限。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的冷却水瞬间被汽化,海量蒸汽冲出半封闭的反应炉,掀翻屋顶,直奔云霄。
(场景还原视频,非真实)
金属保护层熔化后,核原料完全暴露在外。反应堆内作为减速剂的石墨,燃烧了十天十夜。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浓烟进入了大气层,与放射性水汽一起,随风扩散至全欧洲。
更加悲剧的是,一开始并没有人告诉到达现场的消防人员发生了什么。因此,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大火,用大量的水进行灭火。而这些水又都流至低处的反应堆内,与核原料“铀”以及石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更大的爆炸以及更多的放射性泄漏。
直至专家到场表示,如果所有核原料都充分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足以将全欧洲抹平。为此消防人员全部冲入事故中心,顶着高温将水都抽了出来。无一例外,这些勇士全部牺牲。
当时,为了灭火反应堆内投入了近600吨混合硼酸的沙袋,2400吨铅块,光直升机就用了300架。参与事故处理的人员中,有的因辐射过量当场死亡,有些吸入铅受热分解产生的剧毒气体而亡,包括大量飞行员。
在善后行动中,为了防止放射性水渗入地下水进行扩散,近万名工人挖渠填泥。在150米深的地道中灌入冷却水将反应炉四周围得严严实实。由于辐射,约2500多人没活过40岁。为了防止辐射气体不断扩散,多国斥巨资,快速筑起石棺。
目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次事件的关注点在于“乏燃料”是否会因停电引发泄漏。乏燃料指的是已经使用过的核燃料(受过辐射照射)。不过,它们依然包含着大量放射性元素,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目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次事件的关注点在于“乏燃料”是否会因停电引发泄漏。乏燃料指的是已经使用过的核燃料(受过辐射照射)。不过,它们依然包含着大量放射性元素,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这些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持续向外释放能量。为此在“乏燃料”贮存过程中需要长期对其进行降温,包括利用冷却水对其进行散热,从而防止热量积聚引发爆炸,导致核泄漏的悲剧再次发生。不过,事情不是绝对的,这就像水能不能快速被烧开,要看火旺不旺,水多不多。
IAEA辟谣表示:完全断电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安全影响不大。因为冷却水的容量以及储存池的热负荷范围,足以满足乏燃料在无冷却系统下进行有效散热。而监测系统传输中断并非来自于电力,而是乌境内网络中断。
就目前而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存在辐射泄漏的可能。退一万步讲,即便泄漏了,也要看大小程度,肯定远远达不到1986年的那场危机。现在IAEA时刻盯着,稍微有点泄漏苗头就会举全球之力将之扼杀在摇篮中。(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2天后有泄漏风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