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森林中的古老精灵,传说中的小矮人:俾格米人
非洲森林中的古老精灵,传说中的小矮人:俾格米人
俾格米这个词最初来自希腊语,是一个长度单位,相当于成年男子前臂的长度。用这个词来命名人类,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因为这个长度单位只有不到40厘米。
希腊罗马的传说中,非洲有一种小矮人,狩猎鳄鱼和河马。下图是罗马镶嵌画中俾格米人狩猎的想象图。
不过在非洲刚果靠近赤道的森林里,确实有一群身高不高的居民存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俾格米人。
单独来看,他们身材很匀称,四肢修长,和其他民族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但如果和其他人对比来看,就能发现身高上的显著区别。
俾格米人成年男子的身高一般不到1.4米,女子的身高还要再矮一些。他们十岁之前就已经发育完成,一般的寿命也不超过三十岁。
由于现在非洲森林破坏严重,所以俾格米人的居住地一直在逐渐缩小,地图中蓝色圆点就是他们居住的区域,现在整个非洲的俾格米人大约有50万人。
这些人并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也没有相同的语言,互相之间也缺乏交流。在西部和在东部的俾格米人甚至从两万年前就已经分道扬镳了。
不过从生活习惯来看,还是能发现很多共同之处的。
比如他们造房子的方式,俾格米人用弯曲的树枝搭建房屋的骨架,然后在上面铺上树叶,一座房子就造好了。不过这种房子容量有限,一般只能勉强够一家人居住。
还有他们的家庭组成方式,俾格米人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几个家庭或者十几个家庭会形成一个游群,一个游群大约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最多不超过一百人。游群中的人多少都有点亲戚关系。游群是指四处游荡寻找食物的一群人。
俾格米人从不近亲结婚,他们一般是从附近语言相通的游群中寻找配偶。
俾格米人的生活所需都来自森林,男人们擅长用网捕猎。网很长,是用植物纤维编制的。
在狩猎的时候先把网支起来堵住一个方向,然后猎人们从相反的方向开始拍打草木,大声呼喊,把猎物赶入网中。
原来俾格米男人的成年礼是猎象,但是现在森林象已经是保护动物了。
所以他们的猎物主要是麂羚、猴子之类的比较小的动物。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还喜欢吃白蚁和昆虫的幼虫。
当然蜂蜜也是不错的甜点,不过采蜜的过程比较危险。他们会爬到蜂巢附近,然后用烟把蜜蜂熏走,再从容不迫的采集蜂蜜。
吃饱了肚子,俾格米人的精神世界也很丰富,他们能歌善舞,也擅长打扮自己。
男子会模仿食肉动物的样子,把自己的牙齿磨尖。女子会用木炭粉和各种果汁在自己脸上绘制图案。
在食物丰富的时候,大家会围着篝火跳舞,唱一种四声部的合唱,伴奏的乐器有鼓,他们还会演奏竖琴和一种单弦的弓。
那么这些人的身高这么矮,是因为营养不良吗?并不是这样的,遗传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俾格米人身高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
东部的俾格米人是一出生就比普通的婴儿身高要矮,而西部的俾格米人出生的时候身高正常,而在三岁前的生长速度比一般婴儿要慢。
在和临近的班图人族群做对比时发现,不管是西部还是东部的俾格米人,在有关身高的三号染色体附近都发生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变异。正是这种变异,导致了生长激素分泌的关闭。
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确定,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森林中光照不足,人体中维生素D生成有限,导致了缺钙,所以只能让体型变小,较浅的肤色也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2.森林中空间和资源都比较有限,所以俾格米人倾向于保持较小的体型以节约能量。
3.森林中闷热潮湿、各种病菌横行,俾格米人保持较小的体型有利于散热和提高免疫力。
似乎都有一定道理。
正是由于森林中的资源有限,所以俾格米人总是在不断的迁徙。当地政府试图说服他们走出丛林,开始定居生活,不过多年来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俾格米人原来是非洲中部的主要民族,他们在非洲生活的历史仅比非洲现存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略晚。从两千年前班图人南下的进程开始以后,为了躲避战乱、他们躲进了森林。
由于矮小的身高和较浅的肤色,他们一直被其他非洲人视为另类,在历次战争和仇杀中,成为了受害的对象。
所以要想让他们走出丛林,首先要破除这些歧视和奇怪的偏见。
1865年被欧洲探险队发现之后,他们的命运更凄惨了。俾格米人作为新奇的人类学样本,被带到了欧洲和美国。
1906年,一位名叫奥塔.本加的俾格米男子,被关进美国的动物园里和猩猩一起展出,本加与一只名叫多洪(Dohong)的猩猩生活在一起,而在笼子外的一块说明牌子上写着:“ 非洲侏儒,Ota Benga。年龄23岁。身高4英尺11英寸。体重103磅。”
他后来被好心人救了出来,但是这段生活深深的伤害了他。1914年在知道再也没有回家的希望之后,他偷偷的拿了一把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直到今年(2020年)的7月,作为那个动物园的经营机构,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学会才公开发表声明,为1906年展出刚果土著奥塔·本加一事道歉。但道歉的语气非常的傲慢,而且也没有提到当初把人当动物来展览的责任人的名字。
毕竟比起欧洲人在各大洲种族灭绝的“丰功伟绩”来,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结语
作为一种高度适应了森林生活的人类,俾格米人也在尝试融入现代社会。
但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
他们也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谢谢您的观赏
挥别雨林:俾格米人的去从
作者:AlainFroment;亦德 刊名:中国科技纵横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复调演唱
作者: 刊名:文化艺术研究
African Pygmies
Author: Verdu Paul
Journal: Current BiologyIssue Date: 201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