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古人过年怎么穿及内涵(古人过年主要的庆祝方式是什么)

摘要古人过年怎么穿及内涵(古人过年主要的庆祝方式是什么)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童谣。新年的第一天,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穿新衣。 “衣食住行”,衣...

古人过年怎么穿及内涵(古人过年主要的庆祝方式是什么)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童谣。新年的第一天,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穿新衣。

“衣食住行”,衣在第一位。衣冠华族,所以别于禽兽,衣冠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清代女性吉服

古人的新年,谓之元旦,正月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过新年穿新衣,从文献来讲,南朝时已经有此习俗。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东京过年,热闹地段“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头、花朵、领抹、靴鞋”,各种行头都有,“小民虽贫者,亦新洁衣服”。至清代潘荣逵《奉京岁时记》犹称,“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

头饰热闹 名目繁多

古人穿戴,从头讲起。

古代汉族妇女的头饰可谓热闹非凡,名目繁多。头簪时令鲜花,从汉代就有,唐代女性在春日有“斗花”的游戏,宋朱淑真在诗中自述“自折梅花插鬓端”,明唐寅《岁朝》写明代女性“鬓插梅花人蹴鞠”,都可见时令鲜花是女性首选。

除了鲜花,自古还有戴胜。戴胜,汉代称“华胜”,宋代称“闹蛾”,明清叫“闹嚷嚷”。这些首饰因材质、形状不同,名称各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古代女性的头饰名目繁多

华胜

《汉书·司马相如传》“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解:“胜,妇人首饰也; 汉代谓之华胜。”《释名·释首饰》进一步解释了华胜是一种花形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华胜一般是用五彩的金银箔纸或乌金纸裁剪而成,也有以绸绢为材料,镶嵌金银珠宝的,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从元旦到立春,妇女佩戴华胜,公卿之家“莫不镂金刻缯,加饰珠翠或以金银,穷极工巧”。

华胜也不只是剪成花形,形似幡旗的称“幡胜”,因用料不同还有金幡、银幡之别,形似人形的称“人胜”,多在人日(正月初七)这天佩戴。唐代杜甫《人日》“胜里金花巧耐寒”,胜即华胜。李商隐《人日即事》:“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温庭筠《菩萨蛮》:“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华胜,在古代不只是女性佩戴的首饰,男女老幼皆宜。唐宋皇帝在元正大朝会或人日这天,还会赐群臣华胜。宋代尤袤《全唐诗话》讲唐代皇帝,“七日重宴大明殿,赐彩镂人胜。”

苏东坡《和子由除夜元日》:“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苏东坡这个53岁的大老爷们儿,过新年时被家人强行要求试穿新衣,上朝又被皇帝强行要求头戴银幡,以致被侄子取笑。

闹蛾

到了宋代,承汉唐遗风,华胜形式更丰富,南宋朱弁《续骫骳说》“元宵词”列举了各种形状的首饰:“都下元宵观游之盛……又妇女首饰至此一新,髻鬓篸插,如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袅袅满头,其名件甚多,不知起于何时。”

其中最流行的是“闹蛾”,也称“夜蛾”“蛾儿”,是用丝绸或乌金纸剪裁成而成,从宋代到清代一直盛行。宋代范成大《菩萨蛮》:“留取缕金幡,夜蛾相并看。”清代查慎行《凤城新年辞》:“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唐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闹蛾金钗”

宋代,闹蛾多是在正月十五元宵时,妇女佩戴,盖取蛾儿戏火之意。宋康与之《瑞鹤仙》:“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清代陈维崧《望江南·岁暮杂忆》:“人斗南唐金叶子,街飞北宋闹蛾儿。”说明女性在过年时佩戴的首饰,南唐时流行金叶子,到了北宋街头则满是闹蛾儿。

闹蛾,也不止是蛾儿形状,花草虫类都有,宋代韩疁《高阳台》记除夜:“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蜂、燕都是人工制作的首饰形态。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暮)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雪柳

宋代女性的首饰还有雪柳,是一种绢或纸制成的雪柳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词中描述的就是宋代元宵夜街头,人头攒动,一眼望去,女性佩戴的各种首饰非常醒目。

玉梅

玉梅是以白绢制作的梅花。宋代晁冲之在诗词《传言玉女》中写道:“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这些首饰制作精巧,街头巷陌,售卖的店家很多,市民仍然争相抢购。《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记载,“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

宋词中描写闹蛾儿“金铺翠、蛾毛巧”,蛾儿色彩缤纷,蛾毛细腻可见,称赞匠人下的“工夫不少”,女性喜欢,自然流行大卖,“闹蛾儿拣了蜂儿卖,卖雪柳、宫梅好”。宋代李邴《女冠子》词中就记载了玉梅成热销产品:“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

灯球

春节元宵一大看点是看灯,现今还有各种灯会。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的达斡尔族女作家孟晖说,在上元节的诸般头饰中,第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各式袖珍灯笼,当时叫“灯球”。

女性把这些小灯笼挑在钗头,形成独特的上元节专款步摇。宋代词人侯寘《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缕金剪彩。茸绾同心带。整整云鬓宜簇戴。雪柳闹蛾难赛。休夸结实炎州。且看指面纤柔。试问苦人滋味,何如插鬓风流。”

闹嚷嚷

明清女性过年时的首饰有“闹嚷嚷”,形如飞鹅、蝴蝶、蚂蚱等各种花、草、虫类。清代王夫之《杂物赞·活的儿》记载了闹嚷嚷的制作工艺:“以乌金纸剪为蛱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宋柳永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云肩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道上叩头,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鹅、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代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北京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女性除了头饰,还戴帽,如花冠、亸肩冠儿、角冠等,《宣和遗事》:“佳人却是戴亸肩冠儿,插禁苑瑶花……”《梦溪笔谈》载:“妇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肩上披戴有云肩、巾帔等,不一一细说。

吉服寓意丰富

说了首饰,再说服装。中华礼仪之邦,在古代,场合不同,装束就不同,如皇帝朝会、祭天祭祖、给太后请安、接见臣下,一天要换多次衣服,民间祭祀、会客、走亲访友也一样,俗语称“宁穿破,不穿错”。

古代服装分吉服、常服、便服和丧服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穿的“便服”,古人逢年过节穿的衣服,称为“吉服”。

古代服装用色有讲究,唐代以紫为尊,明代黄色最贵,当然并不是严格禁止民间使用这些颜色。

以清代女子服装为例,吉服一般分为鲜红、暗红、嫩绿、宝蓝、湖蓝等颜色,其中有“三蓝”和“不肯红”之说,蓝色低调,取意“青出于蓝胜于蓝”,多是读书人家喜欢的颜色。“不肯红”是一种低调的红,这种红色不管染多久,颜色都不会加深。

古代服装演变

女子服饰上衣一般绘有露根的兰花,流行于元灭宋之后,文人雅士喜好兰花,又伤感国土丧失,故花根外露。清代满族入关,汉人衣冠不降,这种露根兰花又再次流行起来。

下裳一般绣上花鸟等美丽、吉祥之物,如梅兰竹菊荷象征高洁、百鸟朝凤象征富贵、灯笼蜜蜂则象征“五谷丰登”。

普通人家平日衣服以棉麻为主,只有过年才穿上绫罗绸缎。家境不好的人并非年年都能穿上新衣,有的人家花几年时间、经过镶、嵌、滚、宕等多项工艺才制成一件吉服,所以格外珍惜,只有过年过节才会从箱底翻出来穿上一次,俗称“压箱底”。

虽然是宝贝一件,但穿在身上的衣物总难免弄脏。所以人们又会在领子处套上一层披肩,在袖口处接上一块挽袖布,都是方便脏了后换洗。需要注意的是,挽袖上的刺绣一般只有背面绣花,因为古人小辈见长辈行叉手礼,直接能看到的是袖子背面。

饰品规范礼仪

古代女性平日素面,不戴饰品,只有逢年过节,盛装出行时,才会浓妆艳抹,穿金戴银。

银饰中有“银三件”和“银五件”之称,其中寓意丰富。有的女性衣襟上挂有刀、枪、剑、戟,主要用着辟祟驱邪之用。有的银饰上挂着十个铃铛,寓意“十全十美”;如果是一双鞋子造型,合在一起,就是寓意夫妻“和谐”;如是是葡萄、瓜类、鱼类,则象征“多子多福”;尺子、算盘、剪刀等生活日常用品图案,则寓意操持家务,“精打细算”。

古代这些服饰,从设计到穿戴,都要考虑到礼仪规范。如这些金银穿戴在身,步行时自然会发出铿锵的声音,饰品声音的大小缓急会提示女性走路的姿态和步伐。

“银五件”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大年三十贾府有封诰的女性先进宫朝贺,再回家祠祭祖:“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府暖阁下轿。

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祭拜时)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铿锵叮当的金玉之声,非常符合古人的礼仪规范。如《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见灵公夫人南子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人有贫富,物有贵贱,一身名牌当然价值不菲。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在长安安福门外举行的灯会,“宫女千数,一花冠、一巾帔皆至万钱,装束一妓皆至三百贯”,妆饰费用中一个花冠、一条巾帔就价值万钱,一个艺妓装束一身高达三百贯。

绣鞋是什么样

最后我们讲讲古代女性过年时穿的鞋子。礼节上,过年时长辈会给小辈送鞋,祝寿时则由小辈给长辈送鞋。

古代鞋子有舄、屐、靴、履等,各类鞋中,以舄为贵,舄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用。屐,主要以木料为主,称木屐,鞋底装有双齿。木屐流行于汉末魏晋,女子出嫁多穿绘有彩画的木屐,婚礼节庆皆宜。

靴,是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才开始流人中原。南北朝时,妇人在冬至日开始添置履袜及靴。到唐代,靴得到普及,有长筒、短筒、圆头、平头、尖头等多种款式。

宋元时期,靴的样式更加繁多,有鹅头靴、云头靴、花靴、颉嘴靴、旱靴、革翁靴、高丽式靴等,颜色随衣搭配。不过明代起,等级森严,禁止庶民穿靴。到了清代,男子以鞋履为主,只有在穿朝服时需要配靴。贫富差距则体现在靴子用料上,富者穿缎、绒,贫者着布靴。

从上面所引《红楼梦》中男女过年祭拜时穿着“靴履”可知,明清男子穿朝靴、女子穿绣履。

翘头履

履,是古人日常穿得最多的鞋子,款式都是鞋头上翘,称“翘头履”,可以托住长长的衣裙,避免踩到裙摆摔跤。唐代的翘头履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履面,翘头做成风头、虎头等。日常和过年过节,所穿的履鞋,主要差异也就在面料上,平日穿草藤、麻葛,节日则穿丝罗绣花鞋。

宋代朱淑真《忆秦娥》记正月初六日夜,“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则是头戴闹蛾、雪柳,脚穿绣凤小鞋。

儿童穿鞋方面,相对于男孩的虎头鞋、龙头鞋、猪头鞋,女孩的绣鞋则主要绣有牡丹、荷花、兰花、蝴蝶、瓜果等,寓意富贵、高洁、美丽、多子多福等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一双两只要一模一样,忌讳不一样的鸳鸯鞋。

标签:

推荐阅读

  • ​武则天是哪个朝代女皇(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唐朝的吗)

    武则天是哪个朝代女皇(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唐朝的吗)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封建王朝一朝盖过一朝,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层出不穷,出现了诸多的明君、仁君。 然而在封建王朝...

    2023-06-27 12:53:43
  • ​梁山好汉之鼓上蚤时迁简介(水浒传中时迁是怎样的人)

    梁山好汉之鼓上蚤时迁简介(水浒传中时迁是怎样的人) 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 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 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 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 上面这首赞诗...

    2023-06-27 12:51:37
  • ​自刎而死是什么意思(请帮忙解释一下自刎而亡的意思)

    自刎而死是什么意思(请帮忙解释一下自刎而亡的意思) 两军交战,士气为重。 签订鸿沟和约之时,已是项羽气衰时刻。他曾经志在剿灭刘邦,称霸天下,谁料到如今只能落个中分天...

    2023-06-27 12:49:31
  • ​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明朝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明朝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大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又名朱重八,明朝开国之君,四十...

    2023-06-27 12:47:25
  •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的生活经历及主要事迹)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的生活经历及主要事迹) 一代宗师 | 梅兰芳的传奇一生! 1949年6月,一群艺术家应邀赶往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随后他们接受了毛泽东...

    2023-06-27 12:45:19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主流史家给的定义是:浪。 这哥们每天都想着玩乐戏耍:玩动物,玩珍宝,玩美女,玩打仗游戏;不务正业,亲...

    2023-06-27 12:43:13
  •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物道君语: 半世繁华,半世空门,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从未变过, 这一生对极致的追求。 海河是天津这座城市线索,似乎这里的...

    2023-06-27 12:41:07
  •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说到中国的第一女皇帝,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武则天,是第一且是唯一,但是在武则天之前,就有一个女性自称...

    2023-06-26 18:15:27
  •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趁荆州牧刘表去世亲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见曹军来势汹汹,不久便不战而降。直到九月,刘备才知道刘琮投降之事,于是带...

    2023-06-26 18:13:21
  •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 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明朝的一个宦官,并且,也是一个在皇帝手中夺权的宦官,这样的宦官,在历史中...

    2023-06-26 18:11:16
  •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绝非是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真正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

    2023-06-26 18:09:10
  •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诸葛亮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什么 诸葛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因刘备三顾茅庐备受感动,遂出山辅佐刘备征讨天下,一生为蜀汉鞠躬...

    2023-06-26 18:07:04
  •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朝君主,说到崇祯皇帝倒霉,这还真是有说法的。 崇祯皇帝相比于一般的亡国之君,并不残暴,也并不昏庸,但是为什么会亡...

    2023-06-26 18:04:58
  •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作为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天众所周知的是他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同时对于他的事迹历...

    2023-06-26 18:02:52
  •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明朝为何是世界一流火器国家 清朝末年,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让外国人嘲笑我国只会玩鞭炮不会玩火炮,因为那时候清朝军火库里面放着的,...

    2023-06-26 18:00:47
  •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他身高七尺七寸,猿臂善射,为人重义轻利,在地方上很有名气。 太史慈年轻时,因得罪了州牧,而逃到辽东避难,并结识了北海...

    2023-06-26 17:58:41
  •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聪明还是昏庸 在我国历史当中有上百位帝王,说起贤明的帝王,大家印象中都是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这样的千古一帝,...

    2023-06-26 17:56:35
  •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众所周知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王朝少数的开明盛世之一,那么这个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

    2023-06-25 19:47:07
  •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对古代考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读书人的“考神”是哪位神仙?“五文昌”指的又是哪几位...

    2023-06-25 19:45:01
  •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天,丞相丙吉出门办事,他的车夫...

    2023-06-25 19: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