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摘要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主流史家给的定义是:浪。 这哥们每天都想着玩乐戏耍:玩动物,玩珍宝,玩美女,玩打仗游戏;不务正业,亲...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主流史家给的定义是:浪。

这哥们每天都想着玩乐戏耍:玩动物,玩珍宝,玩美女,玩打仗游戏;不务正业,亲贤臣而重奸邪,好武风而轻学业;大臣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在家安生待着,他偏要离家出走。

总而言之,这哥们浪得无法无天,浪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浪的大臣们看到他不是头大就是恨得牙痒痒。

于是,明代的文臣史官肯定是不会给他好眼色的,清代的帝王皇嗣肯定是要拿他做反面教材的,所以他在史书里的形象也必定是一派“亡国之君”的做派。

朝史暮想作为一名正德粉,觉得十分有必要和大家聊聊自己眼中的明武宗——朱厚照。

谁说“豹房”就是“炮房”

稍微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厚照建了一个“西苑豹房”,据说里面填充了豹子,珍宝,女乐,娈童和一群陪他玩乐的侍卫随从,朱厚照整日就泡在里面肆意淫乐玩耍,不务朝政。

以上种种,有。以朱厚照追求天性解放的性格,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他的标配。不过,豹房绝对不是朱厚照仅仅用来享乐的地方。

豹房的营建,大概花了二十多万两,和后世所谓的骄奢淫逸绝对挂不上边。豹房有几百件房屋,里面还有校场,佛寺等功能性建筑。

豹房

皇家饲养动物的传统早在元代就有了,这个风俗应该和蒙古人有关。蒙古人去的地方多了,又受到西方贵族饲养猛兽风气的影响,就会搞个动物园把一些珍禽奇兽饲养起来。

到了明代,除了豹房,之前还有象房,鹿场,虎城等。所以养野兽这个习惯,并不是朱厚照独创的。那么豹房有多少只豹?《万历野获编》对朱厚照的豹房有这么一段描述:

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禀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七百金。

朱厚照的豹房里,只有土豹一只。从这里看来,豹房的主要功能绝对不只是养豹子。

豹房还叫皇家猎苑大营。我们知道,古代皇帝的很多狩猎活动,其实就是大规模的军事训练。豹房里的校场也绝对不是朱厚照用来模拟战争游戏的场地,而是实实在在地对部队进行操训。

豹房还是朱厚照的军事研发中心。朱厚照曾经设想过把大炮用铁皮包裹起来再架上轮子,提高防护性和机动性。这有没有近代坦克的雏形?

朱厚照 剧照

朝史暮想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明代皇权专制,在体制上已经非常完善。即使朱厚照常驻豹房,朝中的机务要务也没怎么落下过。

阁臣是跟着皇帝走的,司礼监是依附在皇权上的,朱厚照换个地方办公,一边办公,一边玩,一边练兵,一边搞军事研究,还能远离文官集团的纷扰,何乐而不为?

从这种意义上来,朱厚照的豹房,是当时大明帝国最高的政治军事中心,其功用绝对不是一个温柔乡能笼统定义的。

重用八虎的背后,是刘瑾改革的政权保障

对朱厚照宠幸八虎,并且任其祸乱朝纲,明代及后世的文官集团尤为痛恨。一副大好河山自此凋零混乱的悲痛之情。

我们知道,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和文官集团走的是很近的。近到什么程度?毫不夸张地说,文官集团的提议,十个里面,有八个朱佑樘都是准的。

也正因为如此,朝史暮想一度推测朱佑樘在性格上,有软弱和迁就的缺陷。《明实录》对朱佑樘的记载更为不堪。

朱佑樘 像

但是文官集团是非常喜欢这么一个皇帝的,于是在史书上对其大赞特赞,吹捧出了所谓的“弘治中兴”。朝史暮想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朱佑樘其实是花钱非常大手大脚的主。

我们知道皇帝有一个私库,是皇帝自己的钱包。国家还有一个太仓,就是国库。我们就看看朱佑樘时期国库的情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刘健上疏说:近年以来用度太侈,光禄寺支费增数十倍,各处织造降出新样,动千百匹。显灵、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够给边

弘治十五年十月户部报告:一岁所入,俱不足以供一岁所出......今太仓无数年之积,而冗食日加于前,内帑缺见年之用,而给费日加于后

朱佑樘用完了自己的私库,就开始挪用国库。到后来,国库的钱连边关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了,财政赤字非常严重。

到了朱厚照继位的时候,连老爹的丧事和登基大典用的钱都觉得紧巴巴。在朱厚照大婚的时候,为了多要十万两银子,和户部来来回回扯皮好久。这就是朱厚照面临的国家财政情况。

朱佑樘 像

我们再看一份报告:弘治十八年:内承运库放支银两,全无印簿。支销二十年来,累数百万,以致府藏空竭。承领之人,岂无侵克本库?内官自请查弄,岂可不查?

什么情况?内库的银子,几百万两,没有完善的账本和印薄,很多人可以随意支取,浪费严重。一代名君朱佑樘,就这么管钱?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朱厚照决定改变这种情况,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自己以前的太监班底去制衡文官集团,夺取政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八虎的职位。

刘瑾——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永——总提督神机营;谷大用——提督西厂;马永成——提督东厂;丘聚,罗祥——东厂;魏彬——总三千营;高风——司礼监。

朱厚照 像

这帮人的职位牛不?皇帝直属部队的将领,皇帝办公室机要秘书主任,皇帝直属情报机构总负责人,皇帝后勤保障团队等等。

朱厚照组建的这支以刘瑾为首的嫡系宦官团队,慢慢形成了和文官系统抗衡的资本,从而为刘瑾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政权保障。那么刘瑾做了什么?

刘瑾新政和刘瑾之死

刘瑾开始清查账目——先从吏部,户部,兵部入手,之后推广到中央各个衙门和地方,追缴各部门各地方政府拖欠的税款,借款,补齐财务亏空。

刘瑾重新审查土地人口——在江南富庶地区坚决推广财政改革,严厉打击了当时官绅士族隐瞒谎报土地,拖欠税款,大肆兼并耕地等行为,大大增加了朱厚照的财政收入。同时对底层百姓降低赋税,减轻劳役,缓解社会矛盾。

刘瑾 剧照

刘瑾开始改革吏治肃贪——肃清官场不作为的风气,严厉惩治贪官,加大经济惩罚力度,严格追缴赃款。同时将各地官员进行轮调,比如南北官员同级调动。大省强省官员不得有本省或者邻省人任职,漕运官员也许身家清白与沿河省份没有瓜葛。

刘瑾提升了宦官集团的政治地位——将各地的镇守太监品序提升到与巡抚同级,细化地方分权,严格敦促地方实行两套班子管理。同时利用自己掌控的司礼监,严格把控各地往来文书。

刘瑾推广移风易俗和区域公正——刘瑾命令寡妇再嫁,强行推行火葬。在科举录取名额上,增加了西北省份的名额。

刘瑾这套组合拳,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善了朱厚照的财政状况,缓和了社会矛盾。不客气地说,后来杨廷和推行的一些列改革,很多都是刘瑾时期的改革的深入和扩大。

但是这么好用的刘瑾,为什么最后就被朱厚照杀了呢?刘瑾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朱厚照用他,是为了打压文官集团,推行改革,这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不,是所有人。

太监 剧照

刘瑾创立内厂,锦衣卫,东厂,西厂就看不惯了;查账和限制土地兼并,地主士绅集团的蛋糕留被动了;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要查贪腐,这就得罪了整个官场了。

本来因为和朱厚照走的近,就被文官集团厌恶,被宦官同行们嫉妒,再加上把改革扯到大明军队系统,所有人都要搞死刘瑾。

刘瑾的命运有点像商鞅。他是来当CEO的,实现皇帝的政治目标,但是当事情做完了,刘瑾成为众矢之的,朱厚照再用他就可能会引火烧身,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杀了刘瑾,缓和矛盾。毕竟,再找件趁手的工具还是很好找的。

京军与边军的调防,是大明军队战斗力迅速衰退的无奈

朱佑樘时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京营占役。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让京城的军队去负责修筑工程建设。京城三大营,十二团营在朱佑樘时期,是真的苦。

他们要修陵墓,修城墙,修宫殿,修寺庙,修公共工程,就是不训练。朱佑樘滥用军力,把军队将士变成免费的劳力,致使京军训练废弛,战力低下,困苦不堪,很多兵士纷纷逃役。

明军出征图

弘治十三年的奏书:

京师根本之地而军士逃亡者过半......其锦衣腾骧等卫军士不下十余万人,又不系操练之数,近年虽立团营,而役占卖放者多

众文官大臣多次上书请求停止京营占役,编练团营,恢复训练,保持军队战斗力。但是朱佑樘就是置若罔闻。

大明的京军在朱见深成化年间,还能镇压荆襄流民暴动和大藤峡少数民族的反叛,但是到了朱厚照正德初年,却连刘六刘七的起义都毫无招架之力。

朱厚照一上台,马上就停止了京军的劳役,清查三大营和十二团营人数,补齐缺额,重新编练。很多训练应该是朱厚照亲自指导,地点可能就在豹房的校场。

为了提升战斗力,朱厚照违背祖训,让京军和边军调防,以增加京军的实战机会,增强战斗力。同时让边军入京加入编训,整合优势资源。

明代 出巡图

而朱厚照重用钱宁,江彬等人,并收了诸多将士为义子,除了他们善于投朱厚照所好,三观颇合之外,朱厚照还有重振武风的意味在。而这些义子后来多成为军队将领,成为朱厚照重要的嫡系团队。

也正是因为朱厚照的尚武之风,和重振大明军队战斗力的举措,使得朱厚照自身也急需建立战功,塑造自己勇武的形象,建立个人的军事权威。所以后来朱厚照跑到宣府去,绝对不是史家说的为了玩闹嬉戏的荒唐行为,他是真的去找仗打。

众说纷纭的应州之战

朱厚照跑出居庸关,到宣府,到阳去和当时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打了一仗,史称应州之战。关于这场战斗,有两个极端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朱厚照打了一场打胜仗,因为身边没有文官史家外加文官集团不喜欢他,所以这场战斗的功绩在历史上是被故意抹黑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朱厚照其实就打了一场遭遇战,所谓的大捷完全是朱厚照自己鼓吹的,史书中记载的微乎其微的伤亡数字是真实的。

战斗 图

非常抱歉地说,由于关于这场战斗史料的匮乏,真的已经很难去还原历史的真想。不信看看史料的记载吧。

《明史—本纪》: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

《明史—江彬传》:至应州,寇引去。斩首十六级,官军死数百人,以捷闻京师

《国榷》:丁未,王勋等出战涧子村,萧滓、时春、周政等兵至,……,是役也,斩虏十六级,我丧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

就这点资料,能揣摩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相信第一个说法,因为史书另外说了,应州大战之后,蒙古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间接地说明了朱厚照指挥的应州之战对蒙古主力的重创。

战斗 图

不过朝史暮想比较倾向第二种观点,就是这只是一场遭遇战。蒙古的达延汗主政时期,对大明的边界经常袭扰。一则是看看能不能抢到什么,二则是向大明炫耀武力,逼迫大明开通贸易,三则也是练兵。

达延汗这次南下,虽然在蒙古的古籍中记载是五六万人,但是达延汗应该并不知道朱厚照在等他。所以在应州之战,主力部队并未全部集结,而是分散在沿途各地和其他边防重镇警戒。

朱厚照的那场战役,从部署上看并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明军当时的战力绝对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更何况出城打野战了

这仅仅是一场遭遇战蒙古方面是通过几天的试探,发现了明军战斗风格突然变得顽强,在没有巨大经济利益和政治诱惑的前提下,强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为什么蒙古人最后主动撤退

朱厚照打算追击的举动被大雾所阻,很有可能让朱厚照避免了另一个版本的“土木之变”。而蒙古人之后对大明侵扰举动的减少,则和达延汗死后留下了权力真空有关。

蒙古骑兵 图

当然,以上仅仅是朝史暮想的个人猜测。不过朱厚照学习成祖朱棣的悍勇之风,的确值得肯定。不客气地说,朱厚照是明代最后一位披挂上阵,亲自杀敌的皇上。自朱厚照之后,明代再无帝王有如此豪迈之气。

朝史暮想对朱厚照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他不喜儒家执政风格,却对异域文化和其他宗教信仰十分感兴趣;他对道教,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都有深刻的认识,会说梵语和葡萄牙语。

他并不是不学无术,朱厚照至少御著了《大明会典序》,《历代通鉴纂要序》,《重刊少微通鉴节要序》等书籍。

他好色,却也足够浪漫;他尚武,却从不嗜杀;打压文官集团的同时,也防备宦官势力的坐大;他追寻政策的稳定持久,所以正德年间的内阁是大明朝最为稳固的一届;朱厚照,也是大明最后的英主。这样的皇帝,我喜欢。

标签:

推荐阅读

  •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物道君语: 半世繁华,半世空门,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从未变过, 这一生对极致的追求。 海河是天津这座城市线索,似乎这里的...

    2023-06-27 12:41:07
  •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说到中国的第一女皇帝,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武则天,是第一且是唯一,但是在武则天之前,就有一个女性自称...

    2023-06-26 18:15:27
  •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趁荆州牧刘表去世亲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见曹军来势汹汹,不久便不战而降。直到九月,刘备才知道刘琮投降之事,于是带...

    2023-06-26 18:13:21
  •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 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明朝的一个宦官,并且,也是一个在皇帝手中夺权的宦官,这样的宦官,在历史中...

    2023-06-26 18:11:16
  •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绝非是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真正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

    2023-06-26 18:09:10
  •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诸葛亮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什么 诸葛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因刘备三顾茅庐备受感动,遂出山辅佐刘备征讨天下,一生为蜀汉鞠躬...

    2023-06-26 18:07:04
  •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朝君主,说到崇祯皇帝倒霉,这还真是有说法的。 崇祯皇帝相比于一般的亡国之君,并不残暴,也并不昏庸,但是为什么会亡...

    2023-06-26 18:04:58
  •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作为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天众所周知的是他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同时对于他的事迹历...

    2023-06-26 18:02:52
  •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明朝为何是世界一流火器国家 清朝末年,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让外国人嘲笑我国只会玩鞭炮不会玩火炮,因为那时候清朝军火库里面放着的,...

    2023-06-26 18:00:47
  •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他身高七尺七寸,猿臂善射,为人重义轻利,在地方上很有名气。 太史慈年轻时,因得罪了州牧,而逃到辽东避难,并结识了北海...

    2023-06-26 17:58:41
  •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聪明还是昏庸 在我国历史当中有上百位帝王,说起贤明的帝王,大家印象中都是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这样的千古一帝,...

    2023-06-26 17:56:35
  •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众所周知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王朝少数的开明盛世之一,那么这个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

    2023-06-25 19:47:07
  •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对古代考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读书人的“考神”是哪位神仙?“五文昌”指的又是哪几位...

    2023-06-25 19:45:01
  •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天,丞相丙吉出门办事,他的车夫...

    2023-06-25 19:42:56
  •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困难?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困难?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长征中的八大困难: 1、前期的骤然减员 中央红军与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中央红军这5万余人的损失,基本...

    2023-06-25 19:40:50
  • ​战争中的人性

    战争中的人性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对母女被抓捕关了进来。时值寒冬,温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匮乏,五岁的莉莎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一下就染上了风寒,身...

    2023-06-25 19:38:44
  • ​卫子夫为什么会惨死?一代贤后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为什么会惨死?一代贤后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给世人留下贤妻良母的形象,她虽然稳稳当当地当了三十几年的皇后,但最终也没逃过悲惨的下场。那么历史上卫...

    2023-06-25 19:36:38
  • ​顺治皇帝简介:清朝开国皇帝,6岁登基24岁出家当了和尚

    顺治皇帝简介:清朝开国皇帝,6岁登基24岁出家当了和尚 对于顺治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皇太极的儿子,在位期间入主中原,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顺治皇帝可以说是...

    2023-06-25 19:34:32
  •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为什么变成坏人?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为什么变成坏人? 《凿壁偷光》大家都听说过,主人公匡衡的故事非常励志,激励了很多人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可是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为...

    2023-06-25 19:32:26
  • ​韩信的师父是谁?他的兵法学识从何而来?

    韩信的师父是谁?他的兵法学识从何而来? 作为秦汉之交的风云人物,韩信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介食不饱腹贫民,短短几年就变成了帝国大将军,人生经历之精彩让人感叹之余,...

    2023-06-25 19: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