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明朝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摘要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明朝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大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又名朱重八,明朝开国之君,四十...

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皇帝(明朝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大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又名朱重八,明朝开国之君,四十一岁在南京称帝,年号洪武,临朝三十年,于洪武三十一年病逝,享年七十有一。

朱元璋 像

一直不敢提笔写朱元璋,因为太精彩。但明代十六帝,已经写了十五位,总不能把这位老祖宗拉下,却始终不知何处下手。

从放牛娃到开国君主,从家破人亡到拥兵数十万,他的人生历程像一本逆袭的网络小说,让人读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

随便聊聊吧,毕竟朱元璋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炒冷饭也没有任何意义,就说说我对朱元璋的一些看法吧。

被动与主动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很苦。祖上世代务农,兄弟姐妹一大堆,吃不饱,穿不暖,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里放牛。

16岁那年,先是旱灾,然后是蝗灾和瘟疫,家里人几乎死绝,连给亲人找快板,找块地的埋葬条件都没有。

走投无路进了寺庙做了打杂的行童。后来寺庙的日子都混不下去,穿着件破僧衣,端着个僧钵就出去云游化缘。

安徽,河南绕了一圈,游荡三年后又回到了寺庙。中间朱元璋回了一次家,祭奠了父母,觉得世道乱又窝回寺里。

黄觉寺

直到他收到了小时候玩伴的信,邀请他加入农民军。朱元璋想把信烧了,安安稳稳地苟在寺庙里度过余生,却不知这封信的消息被走漏。朱元璋别无选择,投奔了红巾军。这一年,他25岁。

朱元璋的这段经历大家并不陌生,在他参加农民军之前经历的艰苦岁月,是他后来“民本”观念的重要由来。但我看来,25岁之前的生活,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进则退

红巾军

从宏观角度看,朱元璋这种底层的破产农民,躲过饥荒,瘟疫,战乱,最后能够活下来,其实只是一个数学的概率问题。但从朱元璋的角度看,他一次次地逼迫自己做出选择。

家破人亡后,他只能遁入空门;苦力僧做了几年,为了不饿死他只能外出乞讨;好不容易熬了过去,能在寺庙安定下来,又被一封信逼得去造反。很多人说这是正常的逻辑,树挪死人挪活,穷则思变啊。

朱元璋 画作

但后来呢?特别是一年后当朱元璋在红巾军里闯出了一些名头,他却带着二十四骑出走单干这件事,就特别值得琢磨。

因为按照朱元璋之前只想在乱世保命的生存哲学,当时农民军虽然高层内斗严重,但并没有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完全可以安稳一段时间。

朱元璋这次出走,很大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这支队伍没有希望,所以他要自己另起炉灶。希望这件事,在乱世其实是很奢侈的。

农民军

朱元璋25岁以后犹如开挂一般的人生,实则是被两个因素一直推着前进:求存与希望。

他必须不断壮大自己,不断取得胜利,才能够让自己活下来;为了活下来,他必须改变自己原先的价值观,改变原先的处事风格,主动去寻求各种机会;一次次地活下来之后,他也慢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这个希望越来越明朗,越来越被朱元璋清晰地捕捉到时,他便更加努力去追求每一次胜利。

于是,24人变1000人,1000人变4000人,4000人变20000人,当他坐稳南京准备和陈友谅决战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成为了拥兵十余万的大军阀。这时候,他才33岁。

朱元璋 塑身

如此一位靠自己一刀一剑打拼出来的军阀式开国君主,不论将来做出何种让世人不解与迷惑的举动,其背后一定有他自己深层次的考量。因为人生能够开挂,除了胆气,更重要的是眼光。这是天生的。

寡恩与谋划

朱元璋身上有一个很大的标签,叫屠戮功臣。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所有人都一边骂朱元璋薄情,一边习惯性认为此事理所当然。

其实如果大家把几个主要的开国元勋死亡时间和死因列一张表格,便会发现朱元璋诛杀这群昔日战友,主要集中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时期。

因为这两个案子牵连人数大,影响时间久,以至于到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大明朝廷才逐渐恢复平静。

明代官员

但相对于朱元璋动手杀掉的,大明建国后病逝的开国元勋数量更多。如果把这批人的死也归咎到朱元璋,那我只能怪老朱活得太久了。

还是说说这两个案子吧。

“胡惟庸案”,在我看来就是朱元璋苦心准备的一次集权行动。在胡惟庸之前,做过丞相的是李善长,徐达,杨宪,汪广洋等人。这几个人都和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

徐达 像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第一秘书,徐达是他麾下与常遇春齐名的第一梯队猛将,杨宪很早就是朱元璋的外交特使了,并且还兼着“特工”的秘密身份;汪广洋,朱元璋的御用文人皆智囊。

可胡惟庸呢?虽然他龙凤元年就投奔了朱元璋,但关系资历与以上几位比起来,确实还差着一大截。

李善长从丞相位子上是“病退”的,徐达只是短暂代职,汪广洋是消极怠工,杨宪倒是想做事情,然后不明不白死了。

明代官员

最后就是李善长推荐给朱元璋的胡惟庸。

朱元璋忍了胡惟庸整整七年,是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然后看时机差不多了,一锅端掉了“胡党”,罪名是谋反。

谋反?笑话,一个见识过朱元璋创业期刚猛的中下级官员,一个看到过朱元璋驾驭碾压无数牛人的小弟,居然在大明建国后想要谋反?

龙椅

我来告诉你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因为他要告诉那些昔日的战友们,这个天下只能由我来坐,而不是与你们分享。

这位前半生被各种时局推着走的老人,现在要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所以他需要权力,绝对的权力,甚至连宰相的权力他都要收回。

朱元璋用胡惟庸的死,裁撤了相位,改组了六部,完成了集权。

之后的“蓝玉案”,朱元璋的动机同样直白简单。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

其一,太子朱标已死,原为朱标一党的蓝玉很可能成为皇太孙朱允炆日后执政的“不安定因素”;

其二,大明建国已二十余年,北方蒙古已无再度南下重建元朝之可能。蓝玉等将领依然要求保持对北方的大规模军事压力,明显与朱元璋注重国内民生发展形成了矛盾。

所以,蓝玉也必须死。

明代市井图

只是这两场明初大案,之所以牵连如此之广,很大的原因与朱元璋的猜忌心理有关。而创建不久的锦衣卫刚刚好利用了朱元璋的这种心理,又想要“扬名立威”,故而最后演变出众多冤案,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惨剧。

法制与明君

朱元璋最厉害之处,并不是卓绝的军事能力,开国皇帝历朝历代都有。但在第一代君主这就基本完成了制度架构工作,且是由一个粗通文墨的大老粗来完成的,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之至。

《大明律》,朱元璋颁布的,一套把整个帝国所有政治,经济,民生活动都涵盖进去的律法,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大明律

《大明律》的颁布,把整个帝国的运行放入了一条固定的轨道。出台一部律法并不难,像刘邦入关的“约法三章”也是一种律法,但像《大明律》这样在各个方面都能起到约束,监管,督促各种事务自行运转的律法,却是少之又少。

明代之所以能够有近300年的国运,很大的功劳要归结于这部律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像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与群臣接触,朝中官员缺编严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市井图

与《大明律》一同被朱元璋使用的,还有锦衣卫。这个几乎贯穿了整个明代的特务组织,配合着《大明律》,为皇帝收拾大臣立下了汗马功劳。

锦衣卫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不受《大明律》约束。而朝臣们却无时无刻不受《大明律》的束缚。于是朝臣们需要在各种法理框架下行事,哪怕是怼皇帝也得按照规矩来,可皇帝却可以通过锦衣卫,不择手段地欺负群臣。

明代官员

这种不对等的较量,谁的胜面更大已经不用多说。可笑的是,偏偏是因为锦衣卫的出现,朱元璋才真正建立了一个法治国家。也正是锦衣卫这个超脱律法的流氓手段,才能让朱元璋一次次发动对朝臣的进攻,且保持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而锦衣卫更是后来东厂,西厂,内厂的雏形,只是换了一个主事群体罢了。

民族问题。

蒙古贵族

蒙古人把国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与南人四等。长时间的民族隔离政策,会导致“民族对立”。

事实上,虽然同为汉族,但北人与南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已经很浓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长此以往南北汉人很可能就会变成“两个民族”,明代前期官员中南北对立,亦与此有关。

朱元璋建国后,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

明代市井图

同时他禁止了胡服,胡名,大批蒙古人和色目人改名换姓,与汉人无异。在朱元璋的政府里,同样也有大批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任职,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云南的问题。

虽说云南在历史上很早就并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但绝大多数时期因为地理和民族问题,在中原王朝在云南地区实行羁縻政策。战国时期的滇国,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

明军图卷

朱元璋打云南,虽说是冲着蒙古梁王和几十万元兵去的,但朱元璋打下之后愿意花大钱养着啊,让沐家世代镇守云南

很多人只看到了朝廷每年向云南撒大把的银子,却不曾想过有朝廷驻军的存在,对于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南边疆的震慑。

也就是从明代开始,中原王朝开始逐步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化,比如战争,比如“改土归流”。如果不是朱元璋一开始就让沐家守在云南,云南很可能就会变成另一个交趾(今越南)

云南沐王府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施行严苛的管理,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对百姓却处处以民为本

他应该算是史上对于农业生产最看重的君主了,没办法小时候饿怕了;他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从养老,帮扶病残,甚至是公共医疗保障,都有其独创性;还有覆盖全国的监察体系与上访渠道,在洪武年老百姓要告官,不敢说一告一个准,但有的是办法把事情送达天听。

耕种

还有朱元璋恐怖的自制力

一般农民运动,特别是起义军的首领本身就是贫苦出身的底层民众,在得势后往往都会表露出极大的享乐欲,比如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可朱元璋不一样。

他像头老牛一样一天到晚埋在各种上疏与卷宗里。有人统计过,他平均一天要批阅两百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事务。而且他还没有什么特别奢侈的爱好,似乎办公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

明代奏疏

朱元璋崇尚节俭,宫中花园里都种着菜,还经常拿这件事和几个儿子们说,意思是这本来是打算造凉亭的,我改成菜地了,你们做小的要学习我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

朱元璋不喜欢宋元时期的团茶,而推崇散茶。一方面朱元璋出身低微,团茶一般都是宋元贵族圈子里流行的。

另一方面,宋元时期斗茶之风盛行,工序繁多,茶具精致,助长了社会的奢靡之风。现在日本保留下来的茶道,其实就是宋元时期茶道的简化版。

结言

朱元璋的评价有两个极端,一种是一味吹捧,一种是无脑打压。其实宏观地来看,这也说明了朱元璋身上有诸多颇具争议的话题。

但还有一种解释。我们民族的历史,大一统的朝代就这么几个。汉唐已经成为了民族标签;秦隋是二世而亡,时间太短;宋代又号称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清朝的事情一聊就容易敏感,还不利于民族团结,那么数来数去就剩下大明了。

朱元璋 像

但不论褒贬,这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讨论,只要足够理智,有理有据,都是对我们历史的再次理解与解读,我个人是觉得应该肯定的。

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朱元璋。

标签:

推荐阅读

  •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的生活经历及主要事迹)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的生活经历及主要事迹) 一代宗师 | 梅兰芳的传奇一生! 1949年6月,一群艺术家应邀赶往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随后他们接受了毛泽东...

    2023-06-27 12:45:19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主流史家给的定义是:浪。 这哥们每天都想着玩乐戏耍:玩动物,玩珍宝,玩美女,玩打仗游戏;不务正业,亲...

    2023-06-27 12:43:13
  •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经历(李叔同的事迹及简历) 物道君语: 半世繁华,半世空门,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从未变过, 这一生对极致的追求。 海河是天津这座城市线索,似乎这里的...

    2023-06-27 12:41:07
  •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此人才是真正第一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就是受她影响) 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说到中国的第一女皇帝,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武则天,是第一且是唯一,但是在武则天之前,就有一个女性自称...

    2023-06-26 18:15:27
  •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张飞是怎样喝断长板桥的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趁荆州牧刘表去世亲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见曹军来势汹汹,不久便不战而降。直到九月,刘备才知道刘琮投降之事,于是带...

    2023-06-26 18:13:21
  •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魏忠贤得势明朝为啥没事(魏忠贤有治国策略)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 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明朝的一个宦官,并且,也是一个在皇帝手中夺权的宦官,这样的宦官,在历史中...

    2023-06-26 18:11:16
  •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三气周瑜是虚构意外死亡才是真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绝非是气量狭小而被气死的。真正的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嫉贤妒能。他是一个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

    2023-06-26 18:09:10
  •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复兴汉室,诸葛亮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原因? 诸葛亮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什么 诸葛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因刘备三顾茅庐备受感动,遂出山辅佐刘备征讨天下,一生为蜀汉鞠躬...

    2023-06-26 18:07:04
  •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有多倒霉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朝君主,说到崇祯皇帝倒霉,这还真是有说法的。 崇祯皇帝相比于一般的亡国之君,并不残暴,也并不昏庸,但是为什么会亡...

    2023-06-26 18:04:58
  •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周幽王竟是篡位者丑化 作为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天众所周知的是他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同时对于他的事迹历...

    2023-06-26 18:02:52
  •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明朝为何是世界一流火器国家 清朝末年,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让外国人嘲笑我国只会玩鞭炮不会玩火炮,因为那时候清朝军火库里面放着的,...

    2023-06-26 18:00:47
  •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的一生是怎样的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他身高七尺七寸,猿臂善射,为人重义轻利,在地方上很有名气。 太史慈年轻时,因得罪了州牧,而逃到辽东避难,并结识了北海...

    2023-06-26 17:58:41
  •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聪明还是昏庸 在我国历史当中有上百位帝王,说起贤明的帝王,大家印象中都是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这样的千古一帝,...

    2023-06-26 17:56:35
  •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众所周知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王朝少数的开明盛世之一,那么这个时期的政治举措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

    2023-06-25 19:47:07
  •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古代科举前祭拜的考神是谁 传说中的五文昌分别是谁 对古代考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读书人的“考神”是哪位神仙?“五文昌”指的又是哪几位...

    2023-06-25 19:45:01
  •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车夫醉酒误事,丙吉为什么没有生气?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天,丞相丙吉出门办事,他的车夫...

    2023-06-25 19:42:56
  •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困难?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困难?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长征中的八大困难: 1、前期的骤然减员 中央红军与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中央红军这5万余人的损失,基本...

    2023-06-25 19:40:50
  • ​战争中的人性

    战争中的人性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对母女被抓捕关了进来。时值寒冬,温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匮乏,五岁的莉莎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一下就染上了风寒,身...

    2023-06-25 19:38:44
  • ​卫子夫为什么会惨死?一代贤后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为什么会惨死?一代贤后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给世人留下贤妻良母的形象,她虽然稳稳当当地当了三十几年的皇后,但最终也没逃过悲惨的下场。那么历史上卫...

    2023-06-25 19:36:38
  • ​顺治皇帝简介:清朝开国皇帝,6岁登基24岁出家当了和尚

    顺治皇帝简介:清朝开国皇帝,6岁登基24岁出家当了和尚 对于顺治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皇太极的儿子,在位期间入主中原,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顺治皇帝可以说是...

    2023-06-25 19: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