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生活 > >正文

​分手类型只有三种(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摘要分手类型只有三种(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动提出分手还是被动分手,伴侣关系的终结对人生活状态的改变都是巨大的。 (视觉中国/图) 无论是否已结婚领...

分手类型只有三种(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分手类型只有三种(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1)

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动提出分手还是被动分手,伴侣关系的终结对人生活状态的改变都是巨大的。 (视觉中国/图)

无论是否已结婚领证,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人走到要分手的地步时,所要面对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经通过美好记忆和日复一日的陪伴所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归属感,要再度剥离,这个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的结果。尤其是考虑到分手通常是由伴侣中的一方先提出的,相比先提者已有所准备,被动分手的一方可能要经历更多心理挑战。但究竟两者在后续遭遇上会有什么区别,相关问题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最近,一项基于德国家庭数据的研究发现,伴侣关系破裂后,主动分手还是被动分手,结果大不一样。从长远来看,双方在主观幸福感、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可能将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

不同的V形幸福曲线

从分手前后的变化来看,主动分手的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分手之前就开始显著下降了,分手之后,经过一小段时间低谷期,然后明显升高,增幅超过以前下降的幅度。相较而言,被动分手的人虽然也会经历类似的V形曲线,但分手之前总体上是平稳的。然而,伴随着分手事件的发生,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剧烈下坠,在很短的时间内降到一个低谷。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满意度虽有所改善,但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都不及分手前的水平,总体上相比主动分手的人来说,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完全恢复。这一研究2022年6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分手并不必然对每个牵涉在内的人来说都是负面事件,也可能是积极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马克斯·布吕宁(Max Brüning)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并不是说分手的人就不想要一个幸福的婚姻,而是说,他们已经认为和前伴侣继续维持一段幸福的婚姻是不可能了。那些主动提出分手的人,通常在分手之前就对他们的生活不满意了。事实上,分手之后他们感觉更幸福。相反,那些被前任抛弃的人通常会经历一段严重不适应的时期。然而,即便是他们,从长期来看,几年后生活满意度也会恢复到最初的水平。”

与生活满意度类似,在抑郁这一心理指标上,主动分手和被动分手的人,经历也不一样。主动分手的人在分手之前抑郁水平就有升高,但分手之后抑郁水平迅速下降到最初的正常水平,而且相比生活满意度来说,恢复得更快。被动分手的人在分手之前同样没有明显的抑郁程度变化,但分手事件发生后,他们的抑郁水平急剧升高,伤心、沮丧、情绪低落,然后总体上在几年后才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

这些细致的变化轨迹得以发现,有赖于相关研究的持续性。最新研究所依托的德国家庭调查正聚焦于关系和家庭的变迁,从2008年到2019年间持续调查了197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的一些人的情况,代表性的样本超过1.3万人。通过筛选,最终有超过一千人的人生经历被纳入分析,这些人有的是和伴侣同居,有的是已经结婚,但都在调查研究期间经历了与伴侣的相互陪伴以及人生中的第一次分手,只不过有的是主动提出分手,有的是被动分手。

生活状态的改变

然而,无论是主动提出分手还是被动分手,这种浪漫关系的终结对人生活状态的改变都是巨大的。丹麦的研究人员曾对近两千名离婚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最近离婚的人的心理压力要显著高于社会总体水平,也高于早已离婚的。而且,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更低的人,相应的压力水平也更高,婚姻中有出轨、离婚时起冲突的话,也能显著地预测分手者有更高的压力水平。相关研究2021年发表在《离婚与再婚杂志》(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

“虽然我们没有像最新研究那样进行长期分析,但我们确实发现被动离婚的人在分手时的压力水平更高。在离婚后的前几个月,离婚者报告的压力、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敌意等水平显著更高,同时,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状况也比一般人要更差。这与国际上关于离婚健康影响的研究是一致的。”参与这项精神健康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系研究人员珍娜·玛丽·斯特里齐(Jenna Marie Strizzi)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离婚中一些让人状态更差的风险因素,可以让临床医生对相关症状治疗时更了解情况,对陷入离婚冲突的个人而言,还是应该加强跟前任的沟通,减少冲突,从而降低心理压力,当然,没有人支持的话,这也是挺难的。

而最新研究通过对分手者近十年里的生活状态进行更多的追踪,还发现了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在分手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主动分手的人,还是被动分手的人,在与伴侣分开后,对自己的朋友和其他社会交往者的满意度都会快速升高,显示友谊等社交关系在这段时间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种趋势不会一直维持,一段时间后,对朋友等人的满意度会逐渐回落到此前的水平。对主动分手的人来说,分手后人们对休闲活动的满意度也升高了。这可能说明,分手之后,无论是跟朋友社交还是参与其他休闲活动,人们把以前花在伴侣身上的时间开始花在别的事情上。不过,虽然对朋友等社交的满意度在分手后也有所提升,但被动分手的人在休闲活动上的满意度并没有升高,显示出以不同方式告别浪漫关系的话,生活状态还是有所不同。

分手类型只有三种(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2)

当地时间2022年4月9日,美国加州好莱坞,演员西恩·潘(SeanPenn)早上同分居的妻子一起带着狗去了狗狗公园。尽管分手了,这对情侣看起来还是很般配。 (视觉中国/图)

分手后多久再找一个

而关键的原因可能在于分手后多久再找一个。马克斯·布吕宁在对分手者后续的伴侣关系分析后,发现无论对于主动分手的人,还是被动分手的人,分手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找到新伴侣的速度。

当把分手后又有新伴侣的情况单独拿出来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他们是主动分手还是被动分手,只要是分手后很快就找到对象的,幸福感的变化轨迹就很相似,分手后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会迅速提升。相反,如果分手后不能在短期内找到新伴侣的话,生活的满意度就会下降得很明显,对被动分手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而且,不只总体幸福感会受到新伴侣影响,如果分手后能快速找到新伴侣,无论之前分手是主动还是被动,性生活满意度都会相似地提升。而对于短期内没有新伴侣的人来说,性生活满意度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与生活满意度的轨迹类似,被动分手的人这种情况下遭受的冲击同样更大。事实上,性生活就像伴侣关系的晴雨表。数据显示,对日后主动分手的人而言,早在分手之前,他们性生活的满意度就已经在下降了,分手后,性生活满意度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就提升了,长期来看,满意度提升更高。相比之下,被动分手的人在分之前的性生活满意度基本是稳定的,但分手却可以导致满意度大幅下降。

不过,数据同样显示,只要把时间放长远来看,即便是被动分手的人,其性生活满意度也会逐渐提高,这可能意味着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重新建立起了一段关系。研究显示,主动分手的人重新进入一段新关系的速度比被动分手的人要明显更快,30%的人大概在分开后半年就找到新伴侣了,从长远来看,找到新伴侣的比例也比被动分手的人要高。考虑到主动分手者找到新伴侣速度之快,研究人员推测,其中一些人可能在与前任分手之前就已经开始下一段关系了。而相比女性,主动和被动分手的男性更可能会这样做。

此外,研究人员在相关数据中再次印证的一个事实是,主动分手还是被动分手还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惊人的数据显示,研究中近60%的女性都表示,她们在上段关系中强烈地提出分手,而相反,男性对于分手的态度没有很集中。对于这些发现,长期研究家庭关系的科隆大学教授托马斯·利奥波德(Thomas Leopold)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研究很不错,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提出离婚,所以,很清楚,她们也愿意去接受离婚相关的经济损失。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托马斯·利奥波德专门研究过男女离婚后果的差异。通过对千余名离婚者的分析,他发现结婚所带来的压力,对男性来说是短暂的,对女性来说却是长期的。从短期来看,虽然离婚后男女双方的幸福感都可能会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女性在家庭收入方面要遭受极大的损失,同时,离婚致贫和成为单身母亲的风险也会增加。

这一情况在最新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当分手者的性别信息被拿出来单独分析时,数据显示,不论是主动提出分手还是被动分手,女性的家庭收入都会很快受此影响出现下降,但相反,男性的收入不仅不会受此影响,甚至从长期来看还比分手前要高。

该不该主动分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最新研究针对的是社会现象,而非具体的个人,相关发现代表的是总体的情况,具体到面临分手的每个人来说,情况显然要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不宜将相关的人生轨迹总体规律直接投射到具体的个人身上。马克斯·布吕宁介绍,在德国,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比以前要更自由和宽容了,离婚的人不必再遭受社会污名,在法律的保护下,离婚的经济后果也没有一些国家那么严重。这意味着,相关的发现不一定适合对离婚仍持有较多歧视的社会环境。

“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提出分手,但与此同时,她们因离婚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往往比丈夫大得多。这让我相信她们做出这个决定时并不轻松。”马克斯·布吕宁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对他人的分手决定做道德评判是很难的,主动提出分手的人通常能意识到他们给被动分手的人带来的损失,也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内疚,但是,请问,“如果一个人,明明选择离婚对自己更有益,但是为了伴侣却选择继续在一起,难道伴侣这个时候不也应该为牺牲对方的幸福承担道德责任吗?”

根据社会心理学对婚姻的经典解释,至少有三股力量影响着婚姻究竟是稳定还是崩解。首先是待在这段关系中的吸引力,比如伴侣的魅力等;再者是两个人分开的阻力,比如在一些社会里离婚不受社会规范认可,导致一些人不敢分手,或者因为共同抚养孩子等羁绊而难以分手;还有就是潜在的可替代性的吸引力,比如,离婚之后可以找到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伴侣,或者得到其他好处。当这些因素里促成伴侣分开的力量更强大时,离婚就可能会发生。

“离婚是一件好事!当你在研究中看到太多离婚负面影响的话,有时候会忘记这点。一个反事实的思考总是被忽略,如果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婚姻里,离婚或者分开当然是糟糕的选择。但更自然的一个假设是人们其实生活在不幸福的婚姻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申请离婚,为的就是要逃离不好的关系,为找到更好的关系开辟新机会。据我所知,还没有研究针对离婚后果很好地做这样的比较,比如比一比直接离婚还是继续待在一个不幸福的婚姻里哪个更好。当然这种研究也很难开展。”托马斯·利奥波德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针对女性如何更好地走出离婚中所面临的困境,大概有两种路径,“一条通往经济复原的经典路径就是找到一个新的伴侣,当然这条路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妇女和有孩子的女性。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现代路径,女性通过自己的工作技能得以恢复,这个时候,受过高等教育,离婚前就有较多的劳动经验,没有小孩阻碍自己参加工作的话,就能起到帮助,或者说虽然有小孩但有儿童托管服务的话,也能克服这些障碍。”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