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生活 > >正文

​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谈艰苦奋斗精神

摘要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谈艰苦奋斗精神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到陕北采访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

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谈艰苦奋斗精神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到陕北采访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他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中,发现了存在于共产党人之中的一种伟大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就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创业不可缺,立国不可少。青年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一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特别强调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早在1936年,他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1939年,他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

在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浴血奋战,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井冈山时期,从军官到士兵,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穿着破衣衫,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围剿”进攻,使星星之火越烧越旺。我记得读小学时有一篇课文叫《一根扁担》,讲的就是朱德总司令与普通士兵一同艰苦奋斗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国外的种种压力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我们不屈服,不悲观,举国上下,从毛泽东到广大人民群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勒紧腰带过日子。毛泽东对自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不超粮食定量,严格控制伙食标准。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带领孩子挖野菜,以解决粮菜的匮缺。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因年久失修曾经用脸盆接水。正是这种同甘苦、共患难的伟大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使我国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的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新中国的每次成就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他指出:“艰苦奋斗,也要高级干部带头”,“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做执行‘三要三不要’原则的榜样,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做实事求是的榜样。”邓小平还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面对新的创业时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抓住机遇,艰苦奋斗,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经济腾飞的新辉煌。

艰苦奋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对于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也同样至关重要。国以艰苦奋斗而强,党以艰苦奋斗而兴,人以艰苦奋斗而立。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作为个人“修身”之道,有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现在的青年领导干部,都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老一辈相比,大多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更要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广大青年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方面,总体上做得是好的。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是奢靡之风在青年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青年领导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

有的同志认为,在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提倡艰苦奋斗是应该和必须的,在改革开放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没有必要再提艰苦奋斗了。有的人还把奢侈浪费美其名曰“拉动内需”、“增加消费”。青年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需要保持艰苦奋斗这样一种精神境界。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的政治品质和崇高境界。

青年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大目标、总方向,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使命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多少代人前赴后继地艰苦努力,需要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折射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扎实作风,一种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是领导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必备条件之一。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方志敏在敌人的牢狱里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样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以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这些都丝毫不能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缘于艰苦奋斗的精神。

青年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居安思危、拒腐防变。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苦奋斗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反腐倡廉、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愿意艰苦奋斗,只想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受,是注定要滑入腐败的深渊的。诚如一位哲人所说,奢欲虽没有牙齿,但可以吃掉人的理想;虽没有双手,但可以把人推入歧途;虽没有烟雾,但可以熏黑人的灵魂。

青年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青年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才能在思想上、作风上真正贴近群众,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才会认为你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对他们是有感情的,是真诚地为他们服务的,进而才会信任你、支持你,心甘情愿地与你同心同德,向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这种回应的力量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任何力量也打不破的。如果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走向群众的对立面。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艰苦奋斗也必然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既是一种崇尚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是一种不畏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乐于清贫,苦己为民,是理智的生活,智慧的人生,是幸福快乐之源。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周易》中有这样两句话:“甘节,吉。”——就是说,甘于节俭,乐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前途就会吉祥美好;“不节苦,则嗟苦。”——就是说,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

魏徵一生俭以养德,反对铺张奢侈。他曾多次直言劝谏李世民,要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不追求享受。唐贞观十一年,魏徵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代诗人李商隐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一闪烁着真理光辉的警示名言,把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生活作风这些“小事”联系起来,“奢”既能败己、败家也可败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令人深思。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父辈难以想象的物欲世界,也艰难地面对着物质利益的强大诱惑,这使我们无须再像前人那样“咬菜根”、“穿百结”。但如果因为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抛弃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我们的思想在物欲的冲击下就可能发生畸变。

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但决不反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反对逐步改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正常合理的消费是无可指责的,而且还应该鼓励。但是,如果消费超出了合理的限度,甚至把炫耀、纵欲作为消费的目的,导致畸形消费,那就成了铺张浪费。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不但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也造成物欲喧嚣的氛围。我们反对的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高消费,反对的是讲排场、比阔气和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艰苦奋斗不仅仅指物质层面上节制不合理的消费,提倡克勤克俭,反对奢侈浪费,更重要的是指精神层面的不畏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广大党员重新回到过去那种贫穷困苦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去,而是要保持那么一种革命精神、那么一种勤俭作风。

在物质短缺的时代,我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以此把小家做成大业,从贫困迈向小康,其中贯穿着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

在安逸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因为一切风平浪静而悠然自得、丧失斗志。一旦危机骤起,便无力抗争了。因此,越是经济发展,越是生活富裕,越是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越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而应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之成为自觉。

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勤俭;我们明天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勤俭。如果没有了艰苦奋斗,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好了,但我们也会失去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就会经不起风浪的冲击。当前,一些青年领导干部未经忧患,“自小多欢娱,不知缺米苦”,不以节俭为要务,反以“敢花会花”为时髦,从而丧失了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不避艰险的浩然正气,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

(作者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谈艰苦奋斗精神(1)

,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