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社会 > >正文

​以色列炸毁美联社等媒体所在大楼 以色列炸掉国际媒体大楼

摘要以色列炸毁美联社等媒体所在大楼 以色列炸掉国际媒体大楼 短短几天,以色列的国际压力陡增。 巴以冲突持续升级。 5月15日中午前,以色列情报机构突然致电加沙的Al-Jalaa大楼业主梅...

以色列炸毁美联社等媒体所在大楼 以色列炸掉国际媒体大楼

短短几天,以色列的国际压力陡增。

巴以冲突持续升级。

5月15日中午前,以色列情报机构突然致电加沙的Al-Jalaa大楼业主梅迪称“一小时后将摧毁这里”。由于此处聚集了许多国际传媒机构办事处,梅迪恳求宽限10分钟,以便媒体有时间带走昂贵的器材,但未见回应。

1小时后,以色列制导武器呼啸而至,将高达13层的大楼夷为废墟。

以色列炸毁美联社等媒体所在大楼 以色列炸掉国际媒体大楼(1)

巴以冲突

在该大楼租住长达15年的美联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及科威特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的办公室及许多贵重专业设备,被付之一炬。

冲突进一步升级

当天及稍后,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两次发表声明,称5月15日攻击的是哈马斯重要军事目标、“恐怖袭击策划者及袭击装备”,并取得丰硕战果。

1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之际,表示“攻击目标绝对合法”“已清除数十名哈马斯‘恐怖分子’,摧毁数百个‘恐怖分子场所’,包括火箭发射阵地和策划‘恐怖袭击’的建筑”。

但这遭到国际上很多媒体和专家的质疑。

首先,最醒目的牺牲品——Al-Jalaa大楼被摧毁的理由,是“窝藏哈马斯军情总部”,但在当地工作15年之久的美联社记者阿里表示,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什么哈马斯目标也待在这里。

其次,被“定点清除”的哈马斯二号人物、3月上任的政治局主任锡诺阿尔兄弟住宅虽被准确摧毁,但事发时他们不在家中,目前仍不清楚其具体下落。以方称此次空袭尚未传出伤亡报告。

此外,以方袭击导致巴勒斯坦越来越多的平民死亡或受伤。以色列“定点清除”哈马斯将领时,却导致住在附近一幢3层难民楼中的巴勒斯坦平民哈塔布一家10口死于非命,其中包括2名妇女和8名儿童。

这也导致双方战况愈演愈烈,哈马斯控制区土火箭呼啸,据说“短短数小时间就射出至少120枚”,而以色列也同样狂轰滥炸不已。

仅5月16日,巴勒斯坦卫生局和红新月会就报告新增死亡42人,其中有至少8名儿童。

这使得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区死亡人数增至192人(绝大多数为平民,其中儿童58人),受伤人数增至1200人以上。

以色列方面声称,有10人死于哈马斯火箭弹袭击,其中9人为平民,1人未成年,受伤人数几经修改,最终确认为282人。

国际社会反应强烈

如果说,冲突爆发之初,除了美国照例偏袒以色列、伊朗坚决支持哈马斯,国际社会普遍持中立立场,那“5·15”冲突之后,国际立场与舆论风向有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15日当天对以色列“空袭包括多个国际传媒办公室的建筑”表示“深切不安”,并对平民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感到震惊”,并特别提到哈塔布“一家十口”的悲剧。

16日,教皇方济各对中东暴力事件“深表关注”,表示冲突中无辜生命的损失“可怕且不可接受”,必须在国际社会帮助下“通过对话找到解决办法”。

同日,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尔表示,欧盟外长将于5月18日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讨论巴以冲突升级,并“商讨欧盟应如何为结束当前暴力作出最佳贡献”。

“5·15”前就因含蓄批评内塔尼亚胡而被“怒吼”的德国外长马斯称,目前亟须做到三点:结束火箭弹袭击;结束暴力;恢复巴以基于“两国”解决方案的和平会谈。

这看似不偏不倚,但“两国”方案的前提是允许巴勒斯坦建国,这恰是内塔尼亚胡在美国支持下极力反对的;“两国”方案的幻灭,也是巴勒斯坦人转而支持强硬派哈马斯的根源所在。

素来偏袒以色列的加拿大,在冲突爆发以来一直三缄其口。

“5·15”后,加拿大联邦外长加诺表示,“非常关注”当地局势,呼吁所有各方立即采取行动,以“制止暴力、缓和紧张局势,保护平民、难民、新闻工作者和媒体”。

可以说,短短几天,以色列的国际压力陡增。

埃及的态度也值得关注。作为曾经的阿拉伯世界盟主、阿拉伯国家中率先和以色列单独接触的国家,埃及拥有加沙地区唯一连通阿拉伯世界的通道——拉法口岸。

鉴于对埃以关系和西奈半岛安全的担心,2014年后,埃及不仅关闭拉法口岸,且积极搜索并破坏西奈-加沙间秘密地道,加剧了加沙和哈马斯的孤立。

但5月15日事件发生后,埃及宣布开放拉法口岸,并向加沙派出10辆救护车,在埃及境内开放三处医疗机构准备接收加沙伤员。

尽管埃及政府表示,此次开放是“临时性”的,但若事态继续恶化,开罗方面会受到国内和阿拉伯世界更大的压力,一旦拉法口岸松动,内塔尼亚胡的意图就会事与愿违。

5月15日稍晚,埃及政府再次呼吁“停火”并表示有意调停,但未得到以色列回应。

也是在这两天,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中东,越来越多的国家爆发了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暂时未见曙光

但这一切暂时还未产生实际效果。

哈马斯虽然两次放话呼吁“暂时停火”,但在施放土火箭方面毫不手软;以色列方面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当地时间5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中东问题紧急会议,这是一周来第三次紧急会议。

会上绝大多数与会者都呼吁“立即无条件停火”,但在美国的干扰下始终达不成联合声明——美国的态度被法新社认为是“令人费解的”。

此前一天,拜登先后与内塔尼亚胡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PNA)阿巴斯通话。

通话中,他已不再像3天前那样表示对巴以和平的“乐观”,但仍然重弹“支持以色列自卫权”的调门,强烈要求阿巴斯“制止哈马斯的暴力行为”,呼吁巴方“重返谈判”。

作为曾在美国参院当过20多年外委会主席的拜登,当然知道这些“车轱辘话”毫无营养。现在的所谓“谈判”,对巴方毫无吸引力。

而已被边缘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阿巴斯,既无力也不愿制止哈马斯。

如果美以继续现有立场,这样的趋势恐将变得更明显,而此前在地缘层面陷于孤立的伊朗,则可能由此改善外交处境。

5月16日,著名以色列中东问题专家伊萨沙洛夫撰文,称此次冲突“以色列赢了战术层面,但哈马斯才是战略层面的赢家”,“因为通过看似雷声大雨点小的土火箭袭击,他们重新赢得了全球媒体和政府的瞩目,争取了成千上万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同情,让以色列人再次不敢无视他们”。

在美国和英国,不少示威者纷纷表示“本国政府不应再支持纵容以色列的屠杀”,在此压力下,白宫发言人普萨基16日声称“我们已明确告诉以色列,保护媒体和独立媒体人安全至关重要”。

同日,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阿姆也动身前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进行“磋商”,这似乎意味着,压力之下,美国官方立场开始出现微妙松动。但只要量变不能达到质变级数,巴以间的和平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

来源:新京报

,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