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应县,一座靠木塔闻名世界的县城
山西的应县,一座靠木塔闻名世界的县城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
应县西汉始设县,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
应县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五代十国时期出过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等六位帝王,还有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和宋代仁宗皇帝的郭皇后等四位皇后。
应县属于朔州市,但这里是朔州唯一的无煤县,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山水风貌,有地质奇观石柱山、高山平原跑马梁、“边耀夕照”龙首山等自然景观70多处。县域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北齐长城、明长城遗存104公里,明清古寺庙80余处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不过说起应县了,最出名的还是一座木塔,也正是这座木塔,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应县。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其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和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塔内秘藏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每层装有木质楼梯,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功”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
应县木塔原来是契丹皇族的家庙。辽兴宗皇后萧挞里就出生在今天的山西应县,萧氏一门出了三后三王,现在热播《燕云台》就是其中一位萧太后的成长史,萧燕燕辅佐景宗13年,辅佐圣宗摄于国政27年,共计在辽国政治舞台上统治了40年。契丹人多姓萧,所以后人常把这些太后弄错了。
应县处于朔州、大同、忻州等晋北文化旅游黄金圈的中心位置,东邻北岳恒山、悬空寺,北连大同云冈石窟,南望佛教圣地五台山。
如今,应县不断优化木塔景区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拉大景区框架,推动建设中国木结构古建研究中心,借助国家平台和资源更好地保护、开发木塔,推动山水田园龙首山、天然氧吧跑马梁、地质奇观石柱山等自然风景区上档升级。
应县以蔬菜、黄芪、小杂粮等产业为重点,打造1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1个市级有机旱作农业黄芪示范片、2个县级蔬菜示范片,“应县紫皮大蒜”“乾宝黄芪”“雁云芪羊”等优质农产品已经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
应县在山西经济布局中,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运行质量不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滞后。总体来讲,工业是应县产业发展最大的短板,等不起、慢不得。
当前,应县正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创建应县“陶瓷大世界”,现在这里的陶瓷项目建设再次取得重要突破,日用瓷产能达到10亿件,年产2万台智能马桶项目落地,进一步丰富了陶瓷产品种类,优化了陶瓷产业结构。
厚重的历史文化、壮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文旅资源,赋予应县文化旅游无限潜力。这两年,应县推进木塔与陶瓷艺术宫、迎宾公园、祇园广场等周边景点互联整合,木塔大景区格局正在形成,推动旅游产业从点线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由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
这就是应县,一座木塔永流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