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
1854年,英国要求清廷全面修改《南京条约》,以进一步扩大其在鸦片战争中的所得权益,此举得到法国和美国的支持。清廷拒绝了修约的要求,于是英法两国各自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国制造了“亚罗号事件”,派额尔金率英国军舰悍然闯入虎门、海口挑起战争。同时法国也借口“马神父事件”,派葛罗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公元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轰广州,登陆攻城广州失陷。随后英法联军北上。1858年5月联军轰击天津大沽口炮台,各台守兵奋起还击,打死敌军一百余人。但由于清朝官吏临阵逃跑后路,清军没有及时增援,致使炮台守军孤军奋战,最后各炮台全部失守。清廷立即派出大学士桂良等人前往天津议和。
第二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分别签订,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1859年,英国派普鲁斯为公使到中国赴任和换约。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带领舰队和海陆战队开到大沽口外。普鲁斯提出要清廷拆除白河防御。英军可乘舰带兵入京的无理要求遭到清廷拒绝。
这年6月25日,英国舰队突袭大沽口炮台,守军奋起反击,激战一昼夜击沉击伤英法军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600多人。联军受此挫败狼狈逃出大沽口。英法联军在大沽口战败使英法政府大为恼怒,额尔金葛罗再次成为全权代表。分率英军和法军杀向中国。
1860年9月,英法军舰在北塘登陆,占据了大沽口炮台,并乘胜占领了天津。清廷立即派人至天津乞和,英法联军不予理睬进逼北京。咸丰帝令其弟恭亲王奕诉留守北京。负责求和事宜自己则从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俄使伊格纳季耶夫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卫的情况。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在大肆抢劫之后将其付之一炬。不久,清廷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
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