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清朝立国将近三百年之久 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摘要清朝立国将近三百年之久 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无昏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有小编一起欣赏。 大清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 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

清朝立国将近三百年之久 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无昏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有小编一起欣赏。

大清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

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明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昏君,都勤勤恳恳没有一个耽于享乐、荒淫无道的,几乎都能说的过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从清朝皇帝的节俭一项就能看得出来。

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立志要做一个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

因此,他的日常消费拒绝奢靡,对那些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没什么兴趣。

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一只很稀有的黄色小鹦鹉,这是一位将帅特地从前线送来的,并且,他还专门为这只小鹦鹉打造了一个非常别致的黄金笼子。

康熙八岁继位,当时不过九岁,本是一个贪玩的年纪,这位将帅就是想借这只鹦鹉讨他欢心。

但是,这位小皇帝却出乎他的意料,拒绝了这只罕见的小鹦鹉,不仅如此,他还被康熙严厉地训斥了一番。

像康熙这样,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有如此见地的皇帝,在历朝历代都是屈指可数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康熙在位这么多年,能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做法。

那一年,康熙五十大寿,一些大臣们就做了一扇屏风为他祝寿。

皇帝五十大寿的时候,送上一扇屏风,其实,并不算什么特别贵重的礼物,况且,这屏风还是多位大臣一起凑钱制作的。

可康熙还是没有改变初衷,他把屏风上大臣们写给自己的祝寿文章抄了下来,以此来作纪念,而那扇屏风,则被他退了回去。

不仅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宫中的各种花销,康熙都有严格要求,一切从简,不得浪费。

就以光禄寺和理藩院来说,光禄寺每年都要为宫中祭祀、典礼准备筵席,往年需要花费七十万两银子,但是,经过康熙的逐步压缩,这些开支就降了六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七万两左右的银子。

理藩院是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每年用于犒赏和接待的花费为八十万两银子。

在康熙的刻意裁剪下,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支出的费用一下就少了七十多万两,每年只需要八万两左右。

即使是离宫出外,康熙也还是严守节约的做法,不允许特地为他修路,不允许擅自为他建造行宫。

已经有的行宫,也不允许再添砖加瓦,刻意打造。

有的地方官向康熙请示,说是应将当地的行宫交由地方管理,可是,康熙觉得这样会增加地方的负担。

于是,就下令此后不再修葺,任其破损。

除此之外,康熙还命令不让当地的官员搭建彩棚,不许举办迎送仪式,不许为了他的题字题词特地刻碑建碑亭。

如果有违背,被他知道后,将是一顿痛斥。

康熙的节俭作风,影响到了下一代,在雍正继承皇位之后,就曾倡议节约粮食。

还特地下过圣旨,对剩饭剩粥都有特别的管理,把没有变质的,还可以吃的,就送给服役的下人食用;把不能吃的,用来喂食猫狗;连猫狗都不能食用的,干脆就晒干喂食禽鸟。

为此,雍正会专门派人稽查,如有不照做的,还会被治罪。

雍正身为一国之主,竟为剩饭剩粥的处理下了圣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对是寥寥无几的。

对于如何节约粮食,雍正可算是费尽心思,在规定剩饭剩粥之后,他又为粮食的事下了另外一道圣旨。

他命令太监在煮饭的时候,要适量下米,宁愿煮少,也绝对不能多煮,以至于,将剩饭倒弃,不懂得爱惜粮食。

还让各处的首领太监,见到有米粟饭粒,应当捡起。

如果,被雍正发现,有轻弃米谷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接受惩罚,重责四十大板。

如果,总管们还是如以往那样,纵容这些行为,被他查出,连总管都要受到重责。

如此看来,雍正对于粮食的节约还是很上心的,有命令,有道理,有办法,还有惩治措施,是非常周到齐全的。

只可惜,康熙和雍正的节俭作风并没有传给乾隆,反倒是隔代的嘉庆传承了这种作风。

乾隆的生活和康熙雍正相比绝对是奢侈的,而嘉庆的节俭则是受到了朱珪的影响。

朱珪是嘉庆的师傅,与和珅相比,真是截然相反,和珅贪得富可敌国,朱珪却清廉自守。

朱珪从山东布政使奉调进京,连二百两银子的路费都要向别人借。

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嘉庆前去祭奠,却由于家里的大门窄小陈旧,使得轿子都无法抬进,嘉庆只能下了轿子,步行进去。

当看到自己师傅的卧室,仅有一张大床,几只木凳,旧棉布褥子,旧棉布被子的时候,嘉庆不由得失声痛哭。

这样寒酸的家境,说出去又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帝师的家境呢?嘉庆曾回忆说:他这位老师以身作则,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嘉庆亲政之后,就严令禁止地方官员搜罗纳贡各类宝物。

一些官员依照前朝旧例,将新疆和田出产的美玉运送进京,最大的有万斤以上。

嘉庆得知就下令:不管玉石已经运到哪里,一律就地抛弃不能进京。

在嘉庆看来,地方官员进贡的物品,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而各级官吏,也会借进贡的名义,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

更何况,这些东西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没有任何作用。

不仅是玉石珍宝,就是许多官员爱不忍释的洋人玩意儿,嘉庆都不感兴趣,还斥其更如粪土矣。

在嘉庆五十大寿的时候,一位御史建议为了庆祝皇帝五十大寿,内城应该持续演十天的戏。

这位御史原本是想讨好嘉庆,却不料,嘉庆读了这份奏折之后,非常愤怒。

在嘉庆亲政之后,就决意扭转奢华、荒嬉政事的风气,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内城禁止演戏,本就是他下的决断。

如果听从了这位御史的建议,岂不是败坏风气吗?不久之后,这位御史不仅被罢了官,还被打发到很远的盛京做苦力。

在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

他连自己最重要的登基大典,都是能省则省。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必须要有乐队演奏,可是,道光却认为乐队排练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银子,于是下令设乐而不作,意思就是:让乐工们拿着乐器摆样子就行,不需要出声。

道光不仅取消了奏乐,就连大臣给新皇读贺表的仪式,也取消了。

这么看来,道光对这种形象的面子工程,是不感兴趣的,真的是把节俭放在了第一位。

道光和康熙一样,对自己的吃穿用度也很节俭。

他坐的轿子,是嘉庆用过的,若是坏了就修一修,不让做新的轿子。

另外,他也不怎么讲究排场,甚至觉得即使不乘辇也无不可。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穿的衣服竟还有补丁。

裤子的膝盖处如果破了,他从不换新的,打上补丁就直接穿,不仅不担心被人看见,还很自豪。

皇帝都这样,大臣们自然要效仿。

不管裤子是不是真的破了,都会打上补丁,只是为了能和皇帝保持一致。

大学士曹振镛,在上朝给皇帝下跪行礼的时候,有心将自己膝盖上的补丁露出来,没想到还真让道光给看见了。

等正事问完了,道光就和曹振镛聊起了补丁来。

道光随口问曹振镛,他那补丁用了多少钱。

曹振镛根本就不知道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钱,只能胡说八道,差不多三两银子。

没想到,道光竟颇有感慨,觉得民间打补丁很便宜,因为,内务府给他打一个补丁,竟要花费五两银子。

道光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强忍笑意,因为五两银子的花销,都不知道能做多少条新裤子。

道光虽然一心想要节俭,但奈何,他是一个处于高位而不谙世事的皇帝,只是一个补丁,就被内务府的人算计了不少银子。

道光的儿子咸丰称帝之后,也是严格遵守道光的圣训,崇俭去奢,力图永守淳朴家风。

书房的门坏了,他也没让换新的,而是让人修理了一下。

或许是道光时期,官员糊弄皇帝惯了,修了一扇门,竟提了五千两银子的报销。

自然,咸丰没有道光好糊弄,大怒,下令问罪,上报的官员立马说是误报,实际是五十两,这才蒙混过关。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在怎样的时代,这样的风气应该值得每个人传承。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史稿·宣宗本纪》、《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标签:

推荐阅读

  • ​西周甲骨文记录了哪些内容?周原甲骨的用处介绍历史

    西周甲骨文记录了哪些内容?周原甲骨的用处介绍历史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的一座西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周原甲骨,其中龟腹甲高达1万多片,牛肩胛骨300多片。 实际上周原甲...

    2024-08-13 20:26:02
  • ​明朝的卫所制度到底 前期是根基后期为什么会成为累赘

    明朝的卫所制度到底 前期是根基后期为什么会成为累赘 对明朝卫所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的卫所制度,是早在明朝建立前就实行的军事制度...

    2024-08-13 20:23:56
  • ​李恪为什么没能成为太子他为什么年仅39岁就早逝

    李恪为什么没能成为太子他为什么年仅39岁就早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说到李恪那是当时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儿子,话说当时...

    2024-08-13 20:21:51
  • ​孙悟空三次说出师承菩提祖师为什么没有降罪于他

    孙悟空三次说出师承菩提祖师为什么没有降罪于他 菩提祖师当初赶走孙悟空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狠话。 原著第2回,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 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

    2024-08-13 20:19:45
  • ​三台杜甫草堂景点介绍三台县都有哪些镇

    三台杜甫草堂景点介绍三台县都有哪些镇 从绵阳出发自驾游,请推荐几个景点? 绵阳――梓潼七曲山大庙――翠云廊——剑门关旅游线二、绵阳――江油李白故里——窦团山--佛爷洞-...

    2024-08-13 20:17:39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叫秦族而是汉族?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历史

    中国人为什么不叫秦族而是汉族?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历史 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秦朝,一般来说称其为秦人秦族是顺理成章的事。 为何会弃秦用汉,难道真是因为秦朝残暴不得人心?...

    2024-08-13 20:15:33
  • ​古时候的黄门郎 官职

    古时候的黄门郎 官职 在我国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中举出人头地。 闯过这一关的人有很大的概率成为官员,并且就此摆脱了泥腿子的身份。 当然,就算是进入到了官僚集团...

    2024-08-13 20:13:27
  • ​唐宋时期的朝廷,是如何防止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的

    唐宋时期的朝廷,是如何防止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的 唐宋时期的朝廷,是如何防止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的?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

    2024-08-13 20:11:21
  • ​名医扁鹊是怎么死的:扁鹊的墓地在哪里历史

    名医扁鹊是怎么死的:扁鹊的墓地在哪里历史 神医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根据时间的推算,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扁鹊原姓姬,名缓,字越人,而扁鹊本是上古时期的神医的姓名...

    2024-08-08 16:10:58
  • ​格拉古兄弟有哪些经历为什么他们的改革失败了?

    格拉古兄弟有哪些经历为什么他们的改革失败了? 公元前133年年初的一天,罗马城风和日丽,在中心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年近30岁的年轻人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意大利的...

    2024-08-08 16:08:52
  • ​西汉、隋朝和唐朝 都城都在长安 3个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

    西汉、隋朝和唐朝 都城都在长安 3个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 1100年前王朝的更迭,已将中古时期中国最伟大的都城给摧毁。 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大唐长安城跃然而出。 这是一座...

    2024-08-08 16:06:46
  • ​杨康到底爱不爱穆念慈

    杨康到底爱不爱穆念慈 《射雕英雄传》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在金庸的这部作品当中有着两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穆念慈与杨康。 在故事中,杨康就是那种非常的英俊潇洒,有...

    2024-08-08 16:04:40
  • ​解开皇帝后宫生活之谜侍寝方式五花八门

    解开皇帝后宫生活之谜侍寝方式五花八门 解开皇帝后宫生活之谜 侍寝方式五花八门 古代皇帝那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除了权利外,他们还有着数不清的妻妾,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

    2024-08-08 16:02:34
  • ​唐玄宗在位多少年 唐玄宗在位多少年后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位多少年 唐玄宗在位多少年后发生了安史之乱 1、唐玄宗在位到底多少年2、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多少年?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3、唐朝历代皇帝李隆基在位皇帝多少年?4、李隆...

    2024-08-08 16:00:28
  • ​从下狱到被贬,苏轼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从下狱到被贬,苏轼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从下狱到被贬,苏轼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绍圣四年 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在谪所惠州接到了一封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的告令,这意味着苏轼...

    2024-08-08 15:58:22
  • ​汉高祖刘邦:当之无愧的天选之子?

    汉高祖刘邦:当之无愧的天选之子?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原本底层人物的刘邦否极泰来逆袭登顶,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之下脱颖而出的成功典范。 说他是天选之子,"封建皇帝里...

    2024-08-08 15:56:16
  • ​历史人物解读:明朝守城第一人朱重八,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历史人物解读:明朝守城第一人朱重八,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明朝守城第一人朱重八,还是朱元璋的侄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明王朝的开国功臣相信大家都能数...

    2024-08-08 15:54:11
  • ​中国历史人物之—— 王莽

    中国历史人物之—— 王莽 王莽,是我国两汉之际的一位风云人物。 公元前四五年 西汉元帝初元四年,王莽出生于一个贵族官僚家庭。 他的曾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做过绣衣内史;祖父王...

    2024-08-08 15:52:05
  • ​北魏拓跋珪的功与过怎么来看待

    北魏拓跋珪的功与过怎么来看待 通过制定一系列汉化与封建化的制度,拓跋珪的北魏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生活方式由游牧为主逐渐转变为游牧与农耕并存。 这就使他能够稳定地控...

    2024-08-08 06:42:12
  • ​探秘古蜀道②有人把荔枝送,有人把战火烧

    探秘古蜀道②有人把荔枝送,有人把战火烧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让蜀道闻名遐迩。 李白所指的蜀道,即翻越秦岭和巴山入蜀的道路,包括陈仓道(故道)、褒斜...

    2024-08-08 0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