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吴军3万人为什么能占领楚国都城?

摘要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吴军3万人为什么能占领楚国都城?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在江南的一次战...

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吴军3万人为什么能占领楚国都城?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在江南的一次战略性决战,是吴国采用伍员先疲楚而后决战的作战方针克敌制胜的战役;也是春秋时期在击破敌军主力后,进行连续作战,长途追击,夺占敌国首都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使用兵种最多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

一、柏举之战的起因。

公元前546年,弭兵大会以后,与会国停止了多年的战争,晋、楚两国间四年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中原地区都是一些局部战争。如晋与狄和鲜虞,鲁与邪、莒之间的战争,宋、卫等国国内纷争所引起邻国分别支持一派的战争;晋国内卿族之间的战争等等。战争重点由中原转移到东南,即吴、楚之间和吴、越之间。

早在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北进中原受阻,转而向东发展。于是同兴起于长江下游并在晋国支持下正向准河流域发展的吴国发生了矛盾。双方在柏举大战之前,共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战争十七次,其中在江北地区的淮河沿岸及淮南十三次,在长江南岸四次。吴国影响日益扩大。吴、楚在东南抗衡,酝酿一场大规模战争风暴。其原因是公元前507年,被楚令尹子常勒索、欺凌和被拘禁的蔡、唐两国的君主蔡昭侯、唐成公回国后,痛恨楚国,向周王朝和晋国求援。公元前506年由周敬王派刘文公召集晋、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与齐、夏等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讨伐楚国,可是由于晋卿荀首向蔡昭侯索贿未成,便劝阻范献子不出兵而作罢。蔡昭侯转而向吴国请兵,把自己的儿子和大夫之子为人质于吴,吴阖闾同意出兵,于是爆发了柏举之战。

二、柏举之战的经过。

公元前506年秋,楚围蔡。同年冬,吴阖闾率其弟夫概和伍员、孙武等出动全国陆、舟兵三万余人,出征楚国。吴军主要进攻方向是从淮河平原,通过大别山,进入江汉地区与楚军会战。吴军乘船沿淮河西进,到达蔡国境内登陆,在蔡、唐两国军队的引导下,迅速通过楚国的大隧(九里关)、直辕(武胜关)、冥阢(平靖关)三关,向汉水挺进。楚昭王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师在夏州(今汉口)以西沿汉水右岸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江对峙。

楚左司马沈尹戌鉴于吴军深入楚境千余里,且是乘船西进的,后方空虚他建议子常指挥楚军主力,依托汉水布防,阻击和吸引吴军。他指挥方城之外的楚军迂回到吴军后方,毁掉它的船只,并回师堵塞三关要隘,断绝吴军归路。然后由子常指挥楚军主力渡过汉水,进击吴军他指挥迂回部队配合主力夹击敌人,就必然大败吴军。子常同意这一作战方案后,沈尹戌去执行他的任务去了。这时武城黑和史皇进言必须速战,不然后果是很难想像的。子常又采纳了他们两人的“速战”意见,推翻了他所同意了的沈尹戌的作战方案,想独占败吴之功,就指挥楚军主力渡过汉水,列阵展开与吴军会战。一连进行了三次交锋,都没有什么战果。

吴军在同楚军三次交锋后,主动撒至柏举。楚军追至柏举,十一月十九日,吴、楚两军列阵于柏举。夫概见楚军没有斗志,他向阖闾建议以一部兵力先向楚军冲击,将其击溃后,继之以主力加入战斗,必定会打胜仗。阖闾觉得楚军兵力居于优势,没有同意。夫概于是指挥他所属的五千军队先向子常的部队进行冲击。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吴军以主力加入战斗,大败楚军。楚军统帅子常,弃军而逃奔郑国。。吴军乘胜追击溃逃的楚军,到清发水边追上了楚军。当阖闾下令向楚军进攻时,夫概认为楚军渡一半时是最佳攻击时间。阖闾采纳了夫的意见,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进攻,又大败楚军。吴军继续追击楚军,在雍滋,又突击正在就餐的楚军。吴军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十一月二十七日,楚昭王与妹畀我涉睢水而逃。十一月二十九日,吴军占领了楚都郢城。楚昭王又逃到随。

吴军占领郢城后,军纪败坏,大肆奸淫、掠夺。引起楚人的不满。公元前505年,楚大夫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援兵军车五百乘,配合楚后方的部队向吴军反攻,吴军打了一些败仗。同时,由于夫概于同年九月自己回到姑苏夺取王位,被阖闾打败奔楚。而在吴东南的越国又趁机袭击吴军后方。阖闾只好于同年九月撒军回国。这一场持续一年之久的恶战才告结束。

吴、楚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追击最远,使用兵种最多(有步兵、车兵、舟兵,还有象队)的一场战争。双方的经验教训也是很多的。

三、楚军有12万人为什么被3万多人的吴军打败?

一是由于政治腐败,内部矛盾突出。

例如早期的楚平王任用费无极而废太子建,杀住奢和伍尚父子,迫使伍员奔吴;公元前515年,费无极制造子常杀郄宛的冤案。使国人皆恶子常而同情郄宛,导致子常杀掉费无极、鄢将师。由于楚国暴政,民不堪命,铤而走险,后有楚昭王逃出郢城,几乎丧命;对外又欺凌小国,遭致蔡、唐联吴伐楚。这样在政治上无论对内对外都存在一系列的矛盾,从而人心不安,军无斗志。

二是军事上采取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从公元前537年至前506年,连续败于吴国就有八次。在柏举之战前的六、七年中,由于伍员的疲楚策略奏效,使楚军力量大为削弱,在战略上由进攻逐渐转为防御。如公元前523年城州来,公元前519年,令尹子常因惧吴而又对楚都郢的加固,这两次显示单纯防御的筑城行动,都受到沈尹戌的批评,他认为立足于保卫一城一地,假如保卫不住,筑城是无用的,指出惧吴而加固都城,在广大地区不能作战,而仅守一城一地,必定丢掉郢城的。可见当时子常就立足于单纯防御,欲以守住城一地及加强对郢的防御而抗击吴军的进攻。沈尹戌巳预见到单纯防御必亡楚国。

战争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局面。楚军没有在淮河附近阻击吴军,使吴军顺利越过“三关”而迫汉水。楚军被迫依托汉水迎战,就已经处于被动局面。为化被动为主动,当吴、楚两军夹汉水而对峙,吴军孤军深入,后方空虚,如按沈尹戌的作战方案,由子常指挥楚军主力吸引吴军,由沈尹戌指挥一部分军队,袭击吴军后方,破坏其船只,切断其补给,阻塞其退路,前后夹击敌人,就可以使楚军化被动为主动,由不利态势转变为有利态势。而楚军在数量上已占有绝对优势,吴楚兵力对比为一比四,并且是在楚国境内作战,有地利的条件。但子常却企图独自贪胜吴之功,以求速决取胜,竟推翻自己与左司马沈尹戌之共同商定的作战方针,擅自率军东渡汉水,陷入背水作战的不利境地,造成最后的失败。

四是为将失道。

当子常部队遭到吴军冲击,军队溃散,阵势瓦解的关键时刻,不去组织指挥军队进行有组织的抗击,稳定战场局面,却独自逃命,使楚军失去指挥,加速崩溃,陷国家于危亡。

五是楚昭王用人不当。

子常贪而腐败,却用之为主帅。而且长期以来就确定一个单纯防御的战略,立足于保卫郢城的防御作战。早已有人公开提出过不同意见,如沈尹戌,楚昭王竟长期信任子常,以致造成柏举之战失败。

四、吴军为什么凭3万人就击破楚军,深入楚地占领楚国都城?

一是吴阖闾善于用人。

他用孙武练兵。听从他关于对楚进攻时机要持慎重的态度。“民劳。未可。待之。”又重用伍员并采纳他疲惫楚军、削弱楚军的战略方针。使楚军疲于奔命。丧失斗志。造成对吴军持有恐惧的心理。创造了大举进改楚国的有利条件。

越军连年征战。民不堪命。楚昭王幼弱。令尹子常贪婪而残暴。楚国内部矛盾重重,军心涣散,战略处于被动。加上吴有中原大国晋国作为盟友,可以在北线牵制楚军。又值楚子常对蔡、唐两国君主勒索,遭拘禁三年,导致有十八国诸侯图谋伐楚,楚十分孤立。蔡、唐两君又向吴求援,且为吴军向导,通过其国境,从而顺利越过“三关”,长驱千里,直迫汉水,打乱了楚国的作战计划,迫使楚军在汉水防御,造成了有利于吴的会战条件。

三是选择了有利进攻的方向。

吴军不是沿长江组织进攻。而是把进攻方向选择在楚防御薄弱部分的东北方向,沿淮河入蔡,向汉水进军,一举突入楚国腹地,为破郢创造了条件。

四是战场指挥得当。

在柏举会战时,把握了有利决战的时机。夫概利用楚子常背水而阵,军心涣散,上气不振的弱点,先发制人,以五千之众,击破子常的军队,阖闾又以主力投入交战,从而大破楚军主力。

五是适时组织了战略追击。

《吕氏春秋・简选篇》记载吴阖闾选

“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阵。”

这些轻装步兵,他们不给楚军以喘息之机,以最快速度,五战五捷,仅十天就打到了楚都郢城。

五、吴国为什么不能灭亡楚国,最后退回姑苏?

楚国是个大国,柏举之败。楚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吴军也未能占领楚国全境。楚昭王逃到随后。又重新聚集了国内力量。吴军仅以三万之众。深入楚境千里。只占了一些点、线,不可能占领楚国全境。吴占领军军纪败坏,肆意奸淫掠夺,遭到楚国人民的反对,不能在楚长期立脚。同时吴国内讧,夫概趁阖闾在楚之际,于公元前505年秋,潜回姑苏,自立为王,被阖闾打败。阖闾也不能不考虑军队长期在国外的后果。而且当吴军西进攻楚深入楚内地时,与楚国有交往的越国于公元前505年又入侵吴国,使吴军陷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吴阖闾不能不考虑其严重的后果。再加上当楚都被占,楚昭王逃随时,楚申包胥向秦哭诉七日。于是由秦出兵车五百乘直接与楚军联合反攻。吴军连败几次,于是只能撤回姑苏。

标签:

推荐阅读

  • ​宋江死后有能力举兵为他报仇的只有三位正将,他们真的会这样做吗?

    宋江死后有能力举兵为他报仇的只有三位正将,他们真的会这样做吗?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梁山一百零八将...

    2024-04-14 22:44:53
  • ​不管用不用蒯通之计,韩信都难逃一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管用不用蒯通之计,韩信都难逃一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

    2024-04-14 22:42:47
  • ​历史上的张亮是唐朝开国功臣,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的张亮是唐朝开国功臣,他有哪些功绩? 在现代社会,“张亮”是个烂大街的名字,其实在唐朝也有一位张亮,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他的故事相当精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2024-04-14 16:26:36
  • ​朱棣夺了皇位之后,是怎么对待朱标的其他子女的?

    朱棣夺了皇位之后,是怎么对待朱标的其他子女的? 历史上朱标一生有五子四女,英年早逝之后由朱允炆继承了皇位,那么朱棣夺了皇位之后,是怎么对待朱标的其他子女的呢?不清楚...

    2024-04-14 16:24:31
  • ​魏蜀吴三国的主公相比较,谁的能力更强呢?

    魏蜀吴三国的主公相比较,谁的能力更强呢?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帅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经济的比拼。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

    2024-04-14 16:22:25
  • ​俗话说唇亡齿寒 燕国为什么一直抓着赵国不放

    俗话说唇亡齿寒 燕国为什么一直抓着赵国不放 对赵国和燕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风云,七雄并立,每个国家为图强争霸,都有自己的发...

    2024-04-14 16:20:18
  • ​古代有哪些渣男呢?他们都有哪些情感经历?

    古代有哪些渣男呢?他们都有哪些情感经历? 渣男”,是一个晚近才开始流行的词语。主要是谴责那些人品低下,尤其对婚姻不忠、伤害女性的男子。 但是,“渣男”这个词虽然诞生...

    2024-04-14 16:18:13
  • ​为什么刘邦看不上自己的儿子刘盈呢?

    为什么刘邦看不上自己的儿子刘盈呢? 刘邦和吕雉无疑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最佳夫妻组合,刘邦一手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吕雉顺延黄老政策无为而治,将之稳固发展。两个人都是...

    2024-04-14 16:16:07
  • ​蜀汉发行直百钱,是一次成功的货币改革吗?

    蜀汉发行直百钱,是一次成功的货币改革吗? 众所周知董卓的小钱成为了压垮东汉经济的稻草,那么后来刘备发行与与董卓小钱一样同为虚币的直百钱,为什么却取得成功了呢?下面趣...

    2024-04-14 16:14:01
  • ​李治执意立武则天为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治执意立武则天为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治执意立武则天为后的真相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治是大唐的第三位帝王。我们一提起他先想到的是他为了册...

    2024-04-14 16:11:55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后来结果怎样?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后来结果怎样?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后来结果怎样?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明主、圣君,甚至千古一帝,那就不得不提...

    2024-04-14 16:09:49
  • ​马超为什么甘愿投降刘备?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马超为什么甘愿投降刘备?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

    2024-04-14 16:07:43
  • ​刘伯温和袁天罡,究竟谁更厉害些呢?

    刘伯温和袁天罡,究竟谁更厉害些呢? 因为世事无常,人们很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可以预见未来,掌握处世的先机。我国的先民在观察大自然的运行中,发现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

    2024-04-13 09:54:55
  • ​皇帝赐给宰相50岁的妻子,宰相为何欣然接受?

    皇帝赐给宰相50岁的妻子,宰相为何欣然接受?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那些看似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即便当时深受皇帝的重视,保不齐哪一天就会被皇帝所...

    2024-04-13 09:52:49
  • ​飞歌是哪个民族的山歌种类(飞歌是苗族的山歌)

    飞歌是哪个民族的山歌种类(飞歌是苗族的山歌)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份。而苗族的山歌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苗族的山歌被称为“...

    2024-04-13 09:50:43
  • ​曹氏是谁?吕雉为什么放过了曹氏?

    曹氏是谁?吕雉为什么放过了曹氏? 曹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和军事家。她曾经是汉朝的皇后,后来又成为了汉献帝的母亲和摄政王。然而,最终她却遭到了吕后的迫害和处...

    2024-04-13 09:48:37
  • ​曹丕早夭后,曹操为他做了哪两件令人痛恨的事?

    曹丕早夭后,曹操为他做了哪两件令人痛恨的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从小就开始展露自...

    2024-04-13 09:46:32
  •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 太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的皇亲贵族是不能进太庙的,因此太庙也算是帝王...

    2024-04-13 09:44:25
  • ​揭秘:古代皇帝有多在意自己的名讳?

    揭秘:古代皇帝有多在意自己的名讳? 揭秘:古代皇帝有多在意自己的名讳?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4000万年前。有迹象表明,家猪可能来自亚...

    2024-04-13 09:42:19
  • ​西施帮助勾践灭吴后不知所踪,她的结局有哪些猜测?

    西施帮助勾践灭吴后不知所踪,她的结局有哪些猜测?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与王昭君、貂蝉...

    2024-04-13 09: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