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的历史脉络
一分钟了解: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的历史脉络
中华民国(1912-1949)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一般而言,北京政府时期是指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开始,至1928年12月29日奉军易帜为止的时期。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总体上是一个政权更迭不断、内战连年的时代,对于其历史阶段划分,不同的史学观有不同划分方式。例如中国大陆方面的历史教科书,一般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之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属于近代史),之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属于现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里程碑事件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里程碑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北伐革命、南昌起义、井岗山会师等。台湾方面,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科书,一般把这个时期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粤军驱桂、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东征讨陈、国民革命军北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等作为里程碑事件。
为了更好地研究以北洋军为主体的军事状况,这里站在北京政府的角度,以中央政权的更替进行划分。大体有以下经过:
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履行之前“虚位以待袁”的承诺,正式解散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我们常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这却是不得而为之的事情,袁世凯作为最大的实力派,没有他实行的逼宫,清朝的统治难以撼动,孙中山以大总统之位打动袁世凯倒戈清廷,才得以使清帝退位和实现南北统一。
不过袁世凯和孙中山很快矛盾激化,1913年8月袁世凯在二次革命(又称赣宁之役、癸丑之役)击败国民党人后,权力达到顶峰,乃至利欲熏心,做着大总统还要做洪宪皇帝。然而云南一省首先发难,各省群起而响应,连袁的亲信也消极抵制,最终袁世凯没有做成皇帝,退而求之回位总统也难以坐稳,于1916年6月6日忧愤而亡。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代理总统,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上。总统黎元洪不甘心成为段祺瑞的傀儡,处处展开角逐,史称“府院之争”。1917年6月驻徐州的张勋应黎元洪之邀,率定武军(俗称“辫子军”)入京调停,结果导演了清帝复辟的事件。
其实张勋很大程度也是受前清遗老们的唆使,他带入京的那点军事实力弱不禁风,还未等各地实力派有所表态,段祺瑞就迅速组织京城就近部队起兵讨逆,很快打到北京平定复辟,张勋出逃,黎元洪被大家指责“引狼入室”,在督军团的压力下,未能复位。同年7月,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入北京代理大总统,段祺瑞重新担任国务总理。
之前,大家都觉得大总统(黎元洪)是南方人(指辛亥时期的南方政权),总理(段祺瑞)是北方人(指北洋系),总是谈不到一块。冯国璋出任代总统后,总统、总理都是北方人,大家都觉得可以和平共处了。
段祺瑞仍然希望象原来架空黎元洪一样把持朝政,可冯国璋不同于黎元洪,冯国璋是实力派,长江流域的几个省份的督军和中央陆军多个师长、旅长都是冯国璋的心腹。“府院之争”仍在继续,而且比原来更加激烈。此时,因恢复旧约法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和西南六省宣告独立,1917年8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南北又告分裂。但实际上南方政权掌握在桂系手里,处处阻挠孙中山的施政,后来更是通过军政府改组把孙中山排挤走了。
北方政权内部,总理段祺瑞的皖系与代总统冯国璋的直系在对南用兵问题、参加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展开全面冲突。在这种背景下,护法战争的进程也是几经周折。最后,段祺瑞利用冯国璋总统届任期满的机会挤走了冯国璋,但是直系的继承人曹锟、吴佩孚在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中打败皖系,段祺瑞政权退出历史舞台。
直皖战争中,直系得到奉系张作霖的入关相助,战后直奉两系得以共同把持中央政府。这一年,南方政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先是湖南军民乘直军北返之际驱逐了皖系的湘督张敬尧,脱离了北京政府的控制。然后是孙中山的粤军驱逐桂系,继而平定两广,重组广州军政府,随后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三角同盟,与直系为首的北京政府对抗。
直奉两系的矛盾日益不可调和,1922年夏季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奉系势力全部撤回关外。同时在南方策应奉系军事行动的孙中山北伐,也因陈炯明兵变而夭折。直系在南北两个战场同时获胜,单独控制中央政府,势力达到顶峰,曹锟通过“选举”当上大总统。
败退出关的奉系重整旗鼓,经过两年的整顿,重新向直系开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当双方在战场处于胶着状态之际,直军因为冯玉祥秘密回京发动“北京政变”而全线崩溃。战后张作霖的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并划定了各自的地盘发展方向,奉系沿津浦线南下,国民军沿京汉线南下。
张作霖奉军在南下过程中先后进占直隶、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但随即受到直系“后起之秀”孙传芳的迎头痛击,扩张势头被抑制。孙传芳的势力迅速膨胀,建立起控制长江下游的“五省联军”,成为与奉系、国民军分庭抗礼的重要力量。
共同把持中央政府的奉系、国民军系矛盾日益激化。1926年5月到8月,奉军与国民军、直军爆发了北京政府最大规模的一次内战——国奉直南口大战,国民军败退陕甘一带休整。奉系单独控制了北京,张作霖在风雨飘摇中就任北京政府的最后一任国家元首——安国军大元帅。此时,国民政府已经平定了两广,北伐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直抵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在经历了短期的分裂和内部权力调整后,1927年4月至9月对奉系北京政府发起最后攻势,奉军败退出关,途中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接掌了奉系权力。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军易帜,东三省归并南京国民政府旗下,北京政府统治时期至此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