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历史上的战事:秦将王龁攻占武安,修筑城池,直逼邯郸
武安历史上的战事:秦将王龁攻占武安,修筑城池,直逼邯郸
武安号称“岩邑”,太行余脉,盘亘全境;河川交织,沟壑纵横。扼太行八陉之一——“滏口陉”。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学者崔铣编著的《彰德府志》称:“武安并山作邑,西据十八盘,要害地也。”《武安县志》(明嘉靖版)称:“武安旁极齐秦,跨蹑燕赵,鼓山峙于前,定晋岩嶷于后,洺水流于左,太行耸于右,地险天成,为中州藩蔽。”武安城进士白芬也曾写道:“涧白峪摩天岭皆险也,邻晋东南鄙,隶中原,西北天隅,安危寄之,守地实在武矣。”这些文献资料都说明武安实为设险守国之义。
武安市卫星图
战国时期,武安作为赵都邯郸的西大门,虽属赵国管辖,但多次被秦国军队攻陷。史书上有两次记载:
第一次是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胡阳率军伐赵,包围阏与,屯军武安西,鼓噪勒兵,瓦屋皆震,诱使赵将赵奢决战,赵奢采用增垒策略,麻痹秦军。二十八日后,行军两日一夜,突然插入秦军后方,占据阏与北山,居高临下,一举击溃秦军,赵奢一战成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阏与之战。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1年),秦将胡阳率军再次攻阏与,仍然没有取胜。
第二次是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将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赵国的武安是如何被王龁攻占的,攻占后又做了哪些防御或进攻的准备,史书上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我们也不可妄言臆断,但从《武安县志》记载的历史传说中,可以寻得一些线索。即王龁攻占武安后,积极修筑城池、关隘等防御工事,并做了进逼赵国都城邯郸的准备。此后,邯郸战役时,武安成为秦国进攻邯郸的前沿阵地。
其故事大概经历是: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决战,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射杀赵国统帅赵奢之子——纸上谈兵的赵括,坑杀赵国俘虏四十余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灭亡赵国。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发动凌厉攻势,一鼓作气,再次收复了上党,后军分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武安,皮牢;二路由司马梗率领攻占太原;三路由白起亲自统帅,围攻邯郸(亦说白起率军回秦,防守南方。)从而对赵国形成合围之势,期待迅速灭亡赵国,凯旋会师。
王龁攻占武安,司马梗攻占太原,赵都邯郸岌岌可危。赵韩统治者惊恐万分,急忙派武安君苏秦的弟弟苏代出使秦国,用重金贿赂秦国当权者秦相应侯范雎,实施离间之计。范雎出于维护自身地位与牵制白起的考虑,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粮食短缺,后勤补给路途较远等为由,向秦昭襄王嬴稷建议有条件地同韩、赵议和,嬴稷准奏。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以求和,秦与赵、韩全面休战。
武安君白起自然对范雎的罢兵休战之议大为不满,从此将相便结下仇怨。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259年)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摘自《资治通鉴》
武安君白起是否到过武安,自古争论不休。如果按照上述《通鉴》的记载,武安君白起率军包围邯郸,一定会到过武安;即便白起没有到过武安,其副将王龁一定到过武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这样就与明清时期出版的《武安县志》关于在武安土城的修筑和粟山的历史传说相吻合。
《武安县志》(明嘉靖版)记载:武安县城内城旧传白起所筑,周围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八尺(二丈八尺),西、北二门,南、西、北三关厢,东、北面水沟为隍。(注意城池没有东门,向东防御。)
多数研究者认为:武安土城为白起所筑不可信,并言“起筑武城,并起有故里,皆后人穿凿附会之说,不宜妄听”。但笔者有不同意见,虽说白起封武安君可能与武安没有多大关系,但修筑武安土城或自己亲为,也或其副将王龁所为,因此传说白起所筑也未尚不可。
武安古城内城图
另据民国以前出版《武安县志》记载:粟山在县西南十五里,相传秦白起拒赵廉颇于此,起将绝粮,命将士以布囊盛粟山巅,赵军乃退,世人呼为“粟山”。
但后来的民间传说却正好相反,说战国时廉颇拒白起曾屯粟于此,故名“粟山”。之所以把白起换做廉颇,我想这与武安民众厌恶白起不义坑杀赵国降卒有关,正如武安知县秦茂林题诗曰:山名昉何代,七雄争周鹿。当日虎狼秦,于兹竞角逐。廉颇老将军,山巅虚积粟。秦军不敢骄,赵人免荼毒。呜呼长平坑,卌万赵人哭。起也竟何心,盈野恣惨杀。生当服上刑,死岂足尸祝。何年城西祠,遗像快摧扑。直道在斯民,敢为佳兵告。
同时,也可以从武安城中白起庙的毁坏得到佐证。武安城原有一座白起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明正统年间,县丞李升称白起坑杀赵国降卒,挟诈不仁,拆毁该庙。
且说王龁攻占武安不久,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派遣五大夫王陵率军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后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秦昭襄王又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秦昭襄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邯郸战役
秦军兵败后,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
武安失地遂被赵国收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