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萧红个人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萧红个人简介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黑土文化的独特代表,近年来其作品和生活经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迺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于呼兰河畔的呼兰城中,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31年短暂的人生,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与世间百态,在悠远醇厚的乡思中审视历史和人性。
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被誉为抗战父子的“先声”和“号角”,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氛围中展现了新的视角。独具匠心、风格别致的《呼兰河传》体现了萧红深邃的思想内涵,诠释了作家“为人类写作”的理想。《马伯乐》展示了萧红卓越的幽默和讽刺的才华,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无人比肩。《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等散文作品感性而灵动,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萧红与鲁迅先生的雕塑
萧红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刻板而严厉,在封建意识浓厚和男权至上的社会里,生性敏感,内心倔强的萧红,感受到了家庭的冷落,只有祖父的呵护和她家的后花园给她带来的快乐时光,成为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萧红家里的后花园,有萧红和爷爷的雕塑。
1931年秋,萧红逃离了家庭,在荆棘遍布的旅途中漂泊,执着地追寻自由和真爱,也开始了她文学创作的历程。此后十年间,由于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和局势的动荡,萧红不得不流亡迁徙。她曾在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西安、重庆、香港等20多个城市停留,看到了战火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到了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也结识了许多中外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萧红与恋人萧军
在其短暂的人生中,萧红的生活和情感历经坎坷磨难,作为勇于独立思考的新女性,萧红的写作伴随着个人经历和时代风云的变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以敏锐的目光,深刻细腻的感受,把对生命深刻的体验和种种困惑,以感性的笔触表达出来。在她的笔下有对侵略者的反抗,有对封建传统意识的鞭挞,有对故土的怀恋。她以一种悲悯的情怀书写对国人的忧思与希翼,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深沉思索。
萧红故居和萧红纪念馆都是免费参观,凭身份证进入。
五间正房的全景
上图就是萧红故居的主要景点,萧红家居住的“五间正房”。五间正房是152平方米,建于1908年,青砖青瓦,五间正房的东边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萧红父亲张廷举与母亲姜玉兰1908年结婚的新房,1911年的端午节萧红在此出生。
五间正房的大门
这是五间正房的东边的外间萧红出生的房间
这是五间正房东边里间萧红爷爷奶奶住的房间
萧红的奶奶去世后爷爷就搬到了正房西边的外间居住,萧红也过去与祖父同住,与祖父一起背古诗,听祖父讲故事。
这是五间正房西边的外间,萧红爷爷居住。
这是五间正房西边的里间,萧红居住。
上边这栋房子叫“七间门洞子房”,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外表上是很威武的,房子出租给了别人,东侧三间租给王四掌柜,西侧三间是张家的粮仓。
上边的房子是“草房”建筑面积84平方米,建筑结构木梁架土坯墙草顶盖,这座房子当时借给冯歪嘴子与王大姑娘居住。
上边这座房子是“小偏房”,建筑面积42平方米,建筑结构木梁架土坯墙草顶。这里居住着老胡家老少三代。“小团圆媳妇惨死在水缸中”的悲剧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里是粉房,也是木梁架,土坯墙,草顶盖。
这里是“马厩”,是小偏房老胡家拴马的地方。
水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