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影视 >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烽燧堡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是一场百年战争

摘要《长安十二时辰》烽燧堡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是一场百年战争 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片段:主角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在烽燧堡防御吐蕃人的进攻,这段几分钟的片段真的可...

《长安十二时辰》烽燧堡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是一场百年战争

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片段:主角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在烽燧堡防御吐蕃人的进攻,这段几分钟的片段真的可以说是秒杀国内相当多的影视剧中的古代战争场面了。但是你们了解这里的历史背景――唐朝吐蕃百年战争吗?

昨日的长安,今日的西安。

大唐军队。

吐蕃王朝(公元六世纪末到九世纪中期左右)核心地区位于今天的青藏高原,是唐朝的老对手。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非有来自中原的科技和人才的协助,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始终无法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的,诸如匈奴对汉朝,纵使在刘邦时期匈奴多次入侵汉朝,甚至将刘邦包围在白登山,却始终无法对汉军打出一次漂亮的战役,纵使面对李陵的5000步卒,匈奴也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才将其歼灭(仍然有300人或者400人逃回汉朝)。到了强大的唐朝更是如此,在唐朝尚未强大之前,突厥的数十万大军就曾直抵长安城下,但不过几十年之后,曾经强大的突厥就在唐朝大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下一败涂地。相对于突厥来说,吐蕃王朝在大唐帝国的对手之中,可以说是相当有排面了。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开始,唐朝和吐蕃在西域,陇右,关中一带多次展开激战,在中晚唐之后,吐蕃人的势力已经侵入了陇右,甚至于唐朝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

唐军。

但是唐蕃战争的实际战争情况却和战争结果并不相符,吐蕃对唐朝的战争多数时候是以失败告终。比如对于安西四镇的争夺,公元675年,唐朝打败吐蕃人,并且夺回了自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之后被吐蕃人占领的安西四镇,之后近百年的时间,安西四镇始终控制在唐朝的手里。而在更早的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吐蕃人起兵进攻青海地区的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部落并且进攻松州,唐朝发兵救援,吐蕃久攻松州不下,结果战败于唐朝大军的奇袭,并且派遣使者向唐朝谢罪,后来唐朝和吐蕃开始和亲,对了说一下,这次和亲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进藏"。

唐高祖李渊。

唐朝军队。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始终压制着吐蕃,从公元638年至公元756年,122年的时间,唐蕃两方多次爆发战争,吐蕃始终胜多败少,很难在唐朝身上占到便宜。公元756年,唐朝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领15万精兵在范阳起兵反叛,揭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的序幕,唐朝由盛转衰,驻防西域的精兵大量回调关中以及关东,准备平叛。唐朝在陇右,西域,河套一带的兵力愈加单薄,吐蕃趁虚而入,甚至于公元763年一举攻陷长安,但很快就被郭子仪带领的勤王军队逼出了长安,吐蕃总共占领长安不过15天,仅仅两年之后,吐蕃又在灵台西原一带被唐朝和回纥的联军打得大败。

唐军和吐蕃人。

吐蕃虽然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但是相对于唐朝来说,它的科技,人口,经济,军事都不如唐朝,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位于今天的青藏高原,唐朝军队的进攻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唐朝衰弱时期,吐蕃完全有能力一举切断唐朝中央和西域(安西都护府)之间的联系。可以这么说,是唐朝一次接一次的内斗,给了吐蕃人进攻的机会。然而吐蕃自身政权内的矛盾,内斗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唐朝。在公元866年之后,吐蕃政权经历了多次的对外作战惨败,以及统治阶级的残酷内斗,终于走向了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