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鱼一亩利润(大棚养鱼一亩利润有多少)
大棚养鱼一亩利润(大棚养鱼一亩利润有多少)
在三水区大塘镇的玉英水产养殖场内,一个12亩的鱼塘上全覆盖着温室薄膜,远处望去可能会误以为是蔬菜大棚。翻开薄膜,温棚因里外温差大而导致水雾缭绕。从2008年开始,养殖场的负责人、佛山市劳模黄玉英就开始探索在鱼塘上搭建温室大棚。取得养殖、经营成效之后,黄玉英毫无保留,与远近的同行一起交流经验,更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
黄玉英在介绍鱼塘上搭建的温棚情况。当时棚内约有39℃,水雾缭绕。
搭建温棚让鱼苗提前上市
在黄玉英的养殖场内,12亩鱼塘上的温棚格外显眼。按照一般的经验,温室大棚往往是种植蔬菜所用到的,但是在黄玉英的养殖场,鱼塘上搭建大棚已经有10年的探索了。
2008年,从事鱼苗生意的黄玉英一直有点苦恼。因为气候原因,三水本地的鱼苗比湛江鱼苗晚出产20天左右。每年4月中旬,本地的鱼苗市场都率先被外地鱼苗占领,而到三水本地的鱼苗上市时,鱼苗价格已大幅下跌。
黄玉英表示,湛江鱼苗刚上市时的价格一般是三水鱼苗上市时的两倍。彼时,黄玉英从以往养殖甲鱼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养殖甲鱼时,黄玉英曾搭建过大棚,因此她尝试起在亲鱼培育的鱼塘上搭建温棚。
最开始,黄玉英也没有经验。逐步探索之后,她采用温棚加抽井水到塘底的方式来控制水温,使得亲鱼可以在相对合适的时间内产卵,与外地鱼苗同一时间产出,从而提高了生产产值。
如果采用传统的亲鱼培育方式,每亩只能放养500尾左右亲鱼。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黄玉英采取了流转的水流方式(即一头进水,另一头排水),还设置了水底增氧设备,使水底鱼类排泄物能被冲至水面在空气中氧化,让水质长期保持良好,无需用药消毒、调水,一方面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放养密度上也增加了一倍。
推广新方式带动养殖户增收
培育方式不仅使得亲鱼密度增加,且亲鱼的成熟程度提升,每斤亲鱼相比过去可增产5万~10万尾鱼苗,使每亩产值翻倍,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
搭建温棚的第二年,黄玉英的鱼苗出产量就有所增加,营业额成功增收30万~40万元。与周边养殖户交流时,黄玉英并没有保留养殖方式,而是向他们推广搭建温室大棚控制水温的方法。
但起初,周边养殖户并不相信黄玉英的方法。直到三四年后,黄玉英的养殖场增产增收明显,大家才纷纷效仿。
而在黄玉英的鱼塘边上,她把培育技术迁移到养殖龟上。黄玉英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出产龟苗。在龟类养殖场内,温室大棚和井水灌溉依然使用着,控制好的温度适宜亚洲巨龟、石金龟等龟类生长。
黄玉英表示,采用该培育方式,每亩投入只需4000元,长期抽井水和开增氧机最大的花销是电费。黄玉英的养殖场每年利润达100万元,她正准备进一步探索工厂化养殖桂花鱼。黄玉英说,工厂化养殖桂花鱼既能运用环保技术养鱼,又能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增收。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编辑/佛山日报陈玲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