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必须一字不差吗 文言文翻译课怎么上更有新意
文言文翻译必须一字不差吗 文言文翻译课怎么上更有新意
临近假期,又到了学生吐槽寒假作业的时候了,有位高中语文老师给学生打印了三篇各一千字左右的文言文,整个假期的语文作业就是尽量独立把这三篇翻译过来。有学生就此吐槽说,翻译那么长的文言文,觉得没多大用处,又非常耗时,表现得比较反感。
整篇文言文翻译的练习到底有没有用,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反感这种作业的学生,如果给你不写这一作业的自由,你能不能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呢?
在重点高中任教多年,我常在我的课堂上说,语文学习可以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如果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和我交流。哪怕是提出不想听我的课,不想做我布置的作业,那也可以,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向我展示相比于我的课堂,你更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你得能够做出一个计划出来,展示你的具体方法,执行措施,时间安排,把具体内容都列出来,我觉得可以,那你就解放了,我的东西你完全没必要听。
这样过一段时间,你的语文有进步,能够基本达到你我的预期,那就继续坚持,如果达不到预期,那你就再回到我的课堂中来。
我们班的北大就是这么搞的,他直接两语早读请假在家,上课的时候只听我讲个别题,其他时间完全自己看看课外书,偶尔刷两套题,14年高考语文考了135分。
但这么做有两个前提,一是你能列出比较完整的学习方法和规划,二是你得让我相信你有比较强的自控能力,足以支撑你自学。
所有老师最不能忍受的一点就是,你觉得老师要求你这样做没用,要求你那样做也没用,那怎么做才有用呢?你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让我觉得你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在找借口逃避学习。
再说回翻译文言文的话题,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固定是19分,三道选择加十分的翻译。三道选择的第一题短句,你需要读懂语句才好下手吧,第三题结合原文内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你得理解语句吧,翻译更不必说,你还是要理解。也就是说,19分的试题中有16分和文言文翻译有直接关系。你说翻译重要不?
以今年的全国一卷高考试卷中的翻译为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第(1)句中“纷乱诸事”中“纷乱”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在教材文言文中多次出现,如贾谊《过秦论》“以愚黔首”中的“愚”,《鸿门宴》中“臣活之”的“活”,第(2)句中“数上疏”的“数”为“多次,屡次”之意,完全等同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可稍削之”的“稍”为“逐渐、渐渐”之意,含意与初中王安石《伤仲永》“稍稍宾客其父”中的“稍稍”一致。如果对教材足够熟悉,完全可以将知识进行潜移,将大大提高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精准度。
但是有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材内的文言文产生了倦怠,并没有什么学习激情,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在强调学生消化课内文言文的同时,会有意的找一些与教材文言文难度相当且知识点分布密集的课外文言文,要求学生进行翻译。这样的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相比于教材,学生读起来更有新鲜感,如果能有比较长的时间来独立完成翻译,对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方面的要求相当高,也更能检测实际翻译水平。
还有一些有心的老师,甚至会自己动手写一些文言文,把近期讲过的一些文言知识点嵌入进去,学生翻译的过程就是回顾近期所学文言文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文言文,作为寒假作业是比较有意义的。
在这方面做的最牛的,应该是张孝纯老先生创作的《乌有先生历险记》,全文长两千多字,这篇文言文囊括了初高中诸多文言文基础,是学生文言文学习很好的一块试金石,也能辅助学生在阅读和翻译中巩固强化诸多文言知识。
所以,抱怨寒假作业要翻译的同学,如果你自己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任何事都会有其意义,说服自己去理解其中的作用,然后自发、主动的尝试去做,或许做完之后你才能发现:独立完成难度适宜的较长文言文的翻译,对我们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