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节闵帝元恭(元恪_北魏世宗)
北魏节闵帝元恭(元恪_北魏世宗)
节闵帝元恭
节闵帝元恭
元恭,字修业,是魏孝文帝弟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宣武帝时袭爵为广陵王。孝明帝正光年间,元叉专权,元恭深为不满,因而称病佯哑不语,住在洛阳城外的龙华寺,不参预政事。龙华寺在洛水南岸,四周果林茂盛。元恭默对春花秋实,转眼过了六、七个年头。永安年间,有人向孝庄帝说元恭是佯哑不语,其实怀有篡夺皇位的不轨图谋。元恭惧祸逃遁到上洛山中,但不久即被地方官执送回洛阳,并被拘禁多日。孝庄帝也怀疑元恭是诈为喑哑,便派人深夜盗掠元恭的衣物,又拔刀剑摆出要杀他的架式,元恭仍不言语。孝庄帝因此相信元恭是真的成了哑人,也就释放了他。
建明元年(530)十二月,尔朱兆攻陷洛阳,孝庄帝被擒杀。此时元恭佯哑遁世已经八年,但舆论却颂扬他潜默晦身,有过人的器量,有天子之气等等。尔朱氏集团攻占洛阳后,便嫌元晔在魏宗室血统中本枝疏远,因而欲废元晔,更立元恭为皇帝,以虚应人望所推。但尔朱世隆等又担心元恭真的已经哑了,便派人向元恭转述要奉他为皇帝的意图,并胁迫他开口表态。佯哑多年的元恭巧借孔夫子的话说道: “天何言哉!” 以此表明自己并没有真哑,对于让自己做皇帝也没什么意见。次年二月,尔朱世隆等便废元晔,立元恭,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
元恭即位改元,依照惯例要大赦。黄门侍郎邢子才起草赦文,文中有慑于尔朱氏权势而述及的尔朱荣如何有功于国、却遭孝庄帝枉杀的话,元恭很反感,他说:“孝庄帝手翦强臣,这并不是枉杀无辜。只是他运气不好,所以也遭逢了曹魏高贵乡公为乱臣所弑一样的命运。”元恭对尔朱氏擅权不满,有时,他当着尔朱世隆在场而故意说: “尔朱荣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罪也该死。”等等。但元恭除了发发愤恨之外,也实在无力改变北魏实权完全为尔朱氏所操纵的局面。尔朱世隆专擅朝政,事无大小,都须由他处理。元恭只能拱己南面而已。当然,元恭有时也可以作主发布一些无关政要的诏令。有一次,他对宫廷御苑中的鸟兽的境遇忽发感慨,于是下诏说:“禽兽被囚于牢笼,违背了它们的天性,还是把他们放回山林去吧。”
尔朱家族是一群野蛮的暴徒,他们割剥四海,各自专恣,所在皆以贪虐为能事。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在朝专权,尔朱兆奄有并州 (治晋阳)、汾州 (治兹氏城,今山西汾阳),尔朱天光专制关中,尔朱仲远擅命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兖州(治瑕丘,今山东兖州)。尔朱仲远常以谋反为罪名,任意抄没大宗富族的家口财物。他的部将的妻子只要是姿色妍美的都要遭到他的淫辱。他还迫令民家凡有死去的男子必须投尸于河流,被投于河的死者不可胜数。山东一带人民怨愤地把他比为 “豺狼”。
曾举行六镇起义、河北起义的三州六镇兵民,在河北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徙到山西一带的人数仍有一、二十万。这些流民深受尔朱氏集团凌虐,又因山西地区连年霜旱,他们的生活非常困苦,因而仍不断有人举行武装反抗。尔朱兆与部将晋州刺史高欢商量对策,高欢对尔朱兆说:“这么多流民,总不能将他们全都杀了,恰当的办法是选择可靠的人来统率他们。”尔朱兆同意高欢的意见,就让高欢统领流民。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曾是葛荣部属。他统率鲜卑流民,将流民编成军队组织,争取了流民的信赖。随后,高欢又请求尔朱兆让他率流民去太行山以东地区就食,说是先使他们获得温饱,然后再安置他们。尔朱兆的幕僚提醒尔朱兆不要把三州六镇兵民交给高欢指挥,否则就如借蛟龙以云雨,必将形成一股不可驾御的力量。尔朱兆不听劝告,仍然同意了高欢的要求。高欢掌握了一支流民队伍,便密图依靠这支力量倒戈与尔朱氏相对抗。
高欢在太行山以东河北地区又得到当地豪门大族的支持,便与尔朱氏决裂。普泰元年十月,高欢拥立元朗为皇帝。年号中兴。高欢自任丞相、大将军等职。中兴二年(532) 闰三月,高欢在韩陵 (今河南安阳境) 大破尔朱氏联军。尔朱兆逃还晋阳,尔朱仲远逃奔滑台(今河南滑县),尔朱天光与尔朱度律逃往洛阳。尔朱氏部属大都督斛斯椿等从前线败还洛阳后,率部背叛尔朱氏,杀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及其党羽,将尔朱天光及尔朱度律执送高欢。尔朱仲远在徐、兖一带已站不稳脚跟,只好投奔南梁去了。关中尔朱氏部将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也擒拿了尔朱天光的弟弟尔朱显寿。至此,除了在晋阳苟延残喘的尔朱兆外,尔朱氏势力已被除灭。四月,高欢进入洛阳。元恭被废后囚禁于崇训佛寺。面对青灯古佛,想起命运多变,元恭不胜感慨,乃赋诗一首: “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这位被废黜的皇帝虽然又一次打算面壁修行,却还是成不了正果,仅仅过了一个月,他就被毒死于门下外省,时年35岁。历史上称他为前废帝,又称节闵帝。
北魏节闵帝元恭在位多久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1]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三位皇帝,531年―532年在位。
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职。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北魏多少位皇帝
北魏
北魏道武帝(太祖)
北魏开国皇帝(386─409),即拓跋硅。鲜卑族拓跋部人,祖昭成皇帝。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称帝。
三十九岁被弑。《国史大纲》
北魏明元帝(太宗)
北魏明元帝(409─423),即拓跋嗣,北魏皇帝,道武帝长子。409年十月,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嗣杀绍,乃即位,年号永兴。
即位后十一年,宋篡晋。《国史大纲》
北魏太武帝(世祖)
北魏太武帝(423─452),即拓跋焘。北魏皇帝,明元帝长子。423年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
灭夏、灭北燕、灭北凉,北方始统一。侵宋临江而返。《国史大纲》
北魏文成帝 拓跋睿(高宗)(452-465)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显祖)(465-471)
北魏孝文帝(高祖)
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时仅五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始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时宋篡于齐。迁都洛阳。《国史大纲》
北魏宣武帝 元恪 (499-515)(世宗)
北魏孝明帝 元诩 (515-528)(肃宗)
母胡太后称制,魏始衰。太后弑帝。尔朱荣举兵晋阳,立孝庄帝,沈胡后于河。《国史大纲》
北魏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0)(敬宗)
杀尔朱荣。尔朱兆弑帝。《国史大纲》
北魏长广王 元晔 (530-531)
北魏节闵帝
北魏节闵帝(531─532),即元恭,北魏皇帝,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即位前袭爵广陵王。531年尔朱兆、尔朱世隆等废长广王元晔,立恭以为帝,年号普泰。532年四月为高欢所废,后被鸩杀。
高欢讨尔朱氏,废帝,立孝武帝。《国史大纲》
北魏废帝
北魏废帝(531─532),即元朗。北魏皇帝,章武王元融之子。531年高欢起兵讨尔朱氏,十月元朗为帝。532年四月,废以为安定郡王,十一月被杀。
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532─535),即元修。北魏皇帝,孝文帝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阳王,532年四月,高欢废元朗,拥立元修为帝。534年,帝愤高欢专权而西入长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自是魏分东西。闰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北魏亡。
摘自百度知道
北魏节闵帝元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