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是人类祖先吗(山海经现存物种之一)
娃娃鱼是人类祖先吗(山海经现存物种之一)
听到“娃娃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种叫声像娃娃哭声的鱼,有些了解的多一点的人还会跟你说,连上古奇书《山海经》里都有关于娃娃鱼的记载,里面明明白白地说它的叫声确实像婴儿:“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娃娃鱼是什么鱼
在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娃娃鱼。娃娃鱼,其实并不属于鱼类,它的学名叫作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大鲵的一种,大鲵源自一种古老的蝾螈,由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变而来,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最为珍贵的两栖动物。
世界上最早的中国大鲵化石在内蒙古出土,年代为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要知道侏罗纪时代的地球霸主可是恐龙,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大鲵的生命力有多顽强,经历了数次的物种大灭绝却依然活到今天,简直就是生物界的“活化石”。
所以中国大鲵在《山海经》中被当成神兽记载,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了。
除了《山海经》中对大鲵有记载以外,大鲵也多次出现在神话传说以及文人的诗词中,在浙江温州流传的关于“鲵鱼岩”的传说中,鲵鱼不仅有神力,更是正义的化身;在湖北省十堰市的青岩山地区,大鲵则被认为是上天赐予这块宝地的礼物,生活在这里的大鲵,相传是送子娘娘给5条有功的神龙送来的龙宫卫士,所以,当地百姓只要见到水中嬉戏的大鲵,就知道顺着这潭水可以找到龙宫宝殿,“大鲵戏水”也成了当地一景。
在古诗词中,有一种叫作“鱼龙”的动物曾在诗人们笔下反复出现,如“鱼龙潜跃水成文”、“风卷鱼龙暗楚关”、“万里鱼龙伏”,这里的“鱼龙”经过考证,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就是大鲵。
在两栖类动物中,大鲵可以称得上是十足的“大个子”,中国大鲵的体长一般在1米左右,体重为20-25千克,有些大的大鲵体长可以长到1.8米及以上,体重也能达到50千克左右。
它们的背部及足的体色一般呈棕色、黑棕色等,随着栖居环境的不同,体色也会略有差异,大鲵的背部还有一些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部颜色呈浅白色或灰白色。
大鲵长着宽而扁圆的大脑袋,脸上嵌着一对让人难以察觉的小眼睛,和它的大嘴巴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皮肤光滑滑的,用双手很难捕捉到它,即使抓到,也很容易被它挣脱。
大鲵不像同为两栖类生物的青蛙,可以生活在各种地方,无论是乡间的稻田河滨,还是城市里的水景绿地,都能听到它们“呱呱”的歌唱,大鲵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高,在自然界中,凡是有野生大鲵出没的栖息地,都是山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海拔高度为100-2800米(以300-800米居多)、水源充足、空气清新而湿润的“天然氧吧”。
大鲵需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所以水是大鲵的“生命之源”,而茂密的丛林既可以为大鲵遮挡阳光,又营造了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虽然成年大鲵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也只敢在紧挨溪水的陆地活动,而且水温一般在16度到28度最适宜,常言道:“山高水冷”,用来形容大鲵的生活环境真是再合适不过。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大鲵的食性,大鲵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生物,主要以鱼、蛙、蟹、虾等生物为食,有时候在水边喝水的小型兽类也会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大鲵有一嘴又尖又密的牙齿,咬肌十分发达,捕食能力很强,一旦猎物被它咬住基本上都只有一个下场,很难逃脱。
大鲵真的会“哭”吗
介绍完了大鲵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大鲵真的是如《山海经》中说的一样,会发出婴儿般的哭声吗?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有这个认识,也是和“娃娃鱼”这个名字深入人心有关,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人们究竟是何时用这么生动的词汇来称呼大鲵的,但是从古人留下的《山海经》等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出,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自发地将大鲵与婴儿的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现代人更是对大鲵“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叫声”这一说法和印象深信不疑,很多人甚至还表示自己曾亲耳听过。
但事实上,关于这种叫声的记录只存在于古代典籍和文献中,我国古代有关于大鲵的包括《山海经》在内的50多部文献中,大部分都提到了这一点。但是现代科研人员在对大鲵进行解剖学研究时,却惊讶的发现大鲵连声带都没有,即使发出声音也可能只是在危急情况下或者发情期时气流急速交换的产物。
而且科研人员还将婴儿的哭声与偶然采集到的、短促的大鲵叫声的声谱做过对比,结果发现差别十分之大。
除了专家做过专门的研究以外,大鲵的专业养殖户以及生活在大鲵栖息地周边的居民们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见过大鲵发出婴儿般啼哭的叫声。
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大家都是被古人给“骗”了,古人以讹传讹,结果一直传到现在,很多人称自己确实听到了大鲵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只能说不是故意骗人就是心理作用,还有那些网上流传的视频中的声音,也基本上都是经过后期合成和处理的。
由此看来,称呼大鲵为“娃娃鱼”还是不太合适的,毕竟它的身形和声音都和娃娃没什么大的关系,如果非要扯上一点关系的话,那么大概是它呆萌萌、软乎乎的样子能与娃娃沾到一点边。
写在最后
茂密的森林、湿润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隐藏的洞穴、畅流的河水、洁净的水质、丰富的食物……这一系列的条件构成了大鲵的基本生存要素,几乎是缺一不可,然而在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大鲵“世外桃源”般的生存条件也越来越难以达成。
随着栖息地规模的大幅度减少和人类的捕杀,野生大鲵的数量锐减,大鲵也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大鲵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希望国家能继续加大对大鲵的保护力度、公众能不断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让大鲵这一大自然留给华夏子孙的国之瑰宝,延续其亿万年的不老传奇。
参考文献:
周莉,叶晓菁等.两栖之王 中国大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乔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