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闽西共产党员英烈风采李明光:优秀的军事指战员
百名闽西共产党员英烈风采李明光:优秀的军事指战员
李明光
李明光,乳名文晴,1907年生于广东大埔县古墅乡鹤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1年,他小学毕业后考入高陂仰文中学,1924年初级中学毕业。离校后,李明光就在州端、乌槎一带教书谋生。
教书期间,李明光结识了徐鹿琴等进步教师和知识青年,1926年夏,国共两党合作后,在汕头开办东江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东江十几个县的进步青年。这时,已经担任了国民党大埔县党部组织委员的徐鹿琴在接到招收农讲所学员的通知后,首先推荐李明光、郭才、丘宗海、黄炎等10多个知识青年参加东江农讲所学习。在农讲所,李明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冬,李明光从讲习所回大埔后,开始秘密组建农会。1927年春,李明光、黄炎等建立了饶(饶平)和(平和)埔(大埔)县委,黄炎为县委书记,李明光负责宣传和军事工作,领导饶和埔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不久,建立起了饶和埔地区的第一支农民武装。同年9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经长汀、上杭南下广东,李明光带领大宁自卫军一部前往上杭接应起义军入大埔。9月18日,李明光带领自卫军配合起义军攻下了大埔县城,建立起大埔县红色政权——大埔革命委员会。李明光是县革命委员会主要成员之一。这时,起义军送了五六十支枪给大埔县委,大埔县委得到些枪支后,决定以大宁自卫军为骨干,扩充成立工农革命军独立十五团,任命李明光为团长,丘宗海任党代表,全团人数达到近400人。
9月下旬,起义部队继续南下,贺龙、叶挺率领主力进军潮汕,为掩护贺、叶的南下部队,李明光率领刚成立的独立十五团配合朱德率领的第九教导团和二十五师约2000多人留守大埔三河坝,以拖住敌人。这时,广东军钱大钧部2万多人,分三路向三河坝进攻,双方展开激战,完成阻击任务后,李明光率部撤出三河坝。
1928年,李明光率领独立十五团活动在饶和埔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斗争,打击地主民团,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开创了东至大东,西至高陂,南至和村、沐教,北至岩上的饶和埔红色区域。独立十五团的声势日益壮大,引起了反动派的不安。军阀张瑞贵惊恐地说:“东江出了三大寇,一是李明光,二是古大存,三是刘光复。”1928年5月,广东军阀徐景唐和福建军阀张贞派兵对饶和埔根据地进行“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李明光果断决定,率领十五团主力退出饶和埔根据地,转移到外围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经王兰、大埔角渡过韩江到丰顺,与当地县委负责人李坚贞配合,很快地又开辟了丰(顺)梅(县)埔(大埔)游击区。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与闽西毗邻的东江一带受闽西革命形势的影响,群众革命热情进一步高涨。李明光利用这有利时机,带领独立十五团恢复饶和埔红色区域,至1930年上半年,粤东北革命武装斗争进入全盛时期。1930年6月,红二十一军奉命出击东江,李明光率领的四十七团和罗时元率领的四十八团配合红二十一军在东江连续打了三战均告失利,红二十一军不得不撤回闽西。7月,李明光率部转移到闽西革命根据地。李明光进入闽西后,担任闽粤赣特委组织部长。
1932年2月,省委派李明光到瑞金向党中央报告闽西“肃社党”的情况。李明光详细地向中央军委书记、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汇报后,苏区中央局再次发出《致闽粤赣省并转省代表大会的信》,要求立即纠正“肃反”工作中的严重错误。李明光回到闽西后,同省委其他领导成员一道,当即作出了决定,要求各级“肃反委员会”,全部释放受审查的干部、群众。事后,李明光等人又深入细致地做好被害亲属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1932年3月初,在重新选举中共闽粤赣省委时,李明光当选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连城县委书记。
1932年春,李明光到任后,首先和县苏主席沈邦翰一起,健全县委、县苏,恢复和巩固红色政权组织。至6月底,全县恢复建立了16个区,1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府。由于连城的地理位置重要和敌情复杂,李明光特别重视武装建设,要求各区、乡加强游击队和赤卫队的建设,严密监视民团、土匪的活动,一有情况要立即通报,以便互相支援。他率领县游击大队多次打击华仰桥、马资康等民团,使他们不敢骚扰县城。
1932年秋,蒋介石集结4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福建省委在长汀召开会议,省委书记罗明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加紧开展地方游击战争,配合主力红军的运动战,使主力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敌人的“围剿”。会后,李明光立即进行传达和部署,决定避开敌人的锋芒,党、团组织转入地下、游击大队转入山区打游击,县委、县苏撤出到离城20公里靠近长汀的一个村子里坚持领导革命斗争。李明光把这一行动计划报告给省委,遭否决,李明光不得已,只好放弃原来计划,坚守县城。
1933年5月初,以连城保安团华仰桥为首,纠合马资康、周焕文、曹半溪等部2000余人,突然向县城发动了进攻,县委得知消息时,李明光立即召开会议,指示团县委书记戴镜元带领部分人员立刻离开县城,1933年5月8日李明光带领县游击大队和县委、县苏机关人员200多人离开县城,撤到城外西门石子山。第二天拂晓,2000多敌人包围县城扑了空后,又兵分三路包围了石子山,敌众我寡,经过激战,李明光壮烈捐躯,时年仅26岁。
1933年秋,彭德怀率领东方军再度攻克连城后,根据连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将连城县命名为明光县,县独立营命名为明光独立营,以志永远的纪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