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指挥家”舟舟销声匿迹的十年,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天才指挥家”舟舟销声匿迹的十年,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天才指挥家”舟舟:从盛名到低谷】
舟舟曾被誉为“天才指挥家”、比肩张海迪的残疾人励志偶像,最多时每年演出168场,受邀前往世界多个国家演出。但如今,舟舟已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父子俩如今蜗居在深圳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也鲜有演出机会,日常生活仍由78岁的父亲照顾。
人们对舟舟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1998年播映)播出的头十年。那时舟舟是红遍国内外的唐氏综合症“天才指挥家”。近十年,舟舟在公众视野销声匿迹。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继而在深圳表演生活的故事鲜为人知。
距离那个带给人们惊喜和感动的少年舟舟,已经过去20年。如今的舟舟,具有了40岁中年男性的普遍特征,体形肥胖,发尖泛白,只是心智依旧是个孩子。随着演出减少,曾经关注和追捧他的各路人马与他关系逐渐冷淡,只有父亲胡厚培一直陪伴左右。
胡厚培今年也78岁了。如果没有《舟舟的世界》,他或许和武汉乐团其他同事一样,在家中安享晚年。如今,他远离故土,陪着舟舟漂泊在深圳。为了舟舟,他得继续扮演坚强的角色,身体不能垮,心态要向上,给舟舟营造快乐的小环境。
长不大的孩子
4月1日,舟舟在深圳点亮生命残疾人艺术团度过了40岁生日。那天,艺术团和爱心企业为舟舟准备了一个六层高的大蛋糕,还有人献花、送红包,站在中间的舟舟笑个不停,乐得像个孩子。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生于武汉。相比20年前纪录片里的稚嫩少年,如今的舟舟身上有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发尖泛白,体型发福,笑起来眼角有了明显的鱼尾纹。
舟舟被父亲胡厚培保护得很好。一直以来,只要是舟舟喜欢的,胡厚培都会尽力满足。舟舟的需求很简单,在有音乐、有舞台的环境生活。对于78岁的胡厚培,尽管最理想的生活是在武汉家中,但那里没有舟舟喜欢的舞台,于是胡厚培选择留在深圳。
从舟舟诞生起,给他一个快乐的小环境,就成为胡厚培和妻子最朴素的愿望。1978年,出生不到一个月的舟舟生病住院,被医生发现患有唐氏综合症。一开始,胡厚培不愿相信,他反复查资料,最终不得不接受儿子将一辈子智力低下,很可能无法接受教育、也无法养活自己的事实。
胡厚培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有这样的孩子常被视为耻辱,患儿很难得到好的照顾。胡厚培心存善念。舟舟是他38岁才盼来的,他若不爱舟舟,便没人会爱他。“我必须尽责任,在我那个小天地里让他活得快乐。”这是胡厚培最朴素的想法。
胡厚培记得,1981年,他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不到100元,要养活一家五口人。两人省吃俭用,其他孩子有的玩具,他们都给舟舟买了。胡厚培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是武汉乐团的贝斯手。家里无人照料舟舟,他只好带舟舟去乐团。在乐团,胡厚培惊奇地发现,一向闹腾的舟舟,能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神情专注地看排练。
舟舟6岁那年,一位乐手开玩笑问他想不想当指挥。舟舟开心地说想,并点名要指挥《卡门》舞曲。乐手们抱着陪玩的心态演奏起来,没想到舟舟竟然指挥得有模有样,还把老指挥推老花眼镜的动作也准确地模仿了出来。
从那以后,舟舟就认定自己是指挥。胡厚培的同事们也善待他,给他在排练区设了个小小的指挥台。胡厚培很欣慰,舟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他找了根长筷子,在粗的一头缠上胶带,送给舟舟做指挥棒。这成为舟舟最珍爱的宝贝。
意想不到的成名
少年舟舟对指挥的喜欢近乎痴狂。他不仅在乐团指挥,还跑去音像店和婚礼现场指挥。
母亲有时会斥责他,不让他去婚礼现场“丢脸”。胡厚培劝妻子,“我们指望不了舟舟将来能干什么,只要他快乐,又不妨碍社会,就让他去做。”胡厚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舟舟能在指挥中找到快乐,就很不错了。他完全不敢想,有朝一日舟舟能凭指挥飞黄腾达,震惊世界。
1997年4月,在武汉乐团跟拍一名演员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发现了排练场里忘情指挥的舟舟。艺术家们对舟舟的接纳和喜爱让张以庆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之后10个月中,他跟拍舟舟,将2100分钟的素材剪辑成54分钟的《舟舟的世界》。纪录片中,指挥家在台上表演,舟舟在侧幕表演,双手划出的线条夸张又不失美感,即兴之处,手舞足蹈,忘乎所以。
纪录片播映前,张以庆给胡厚培打电话说,“片子播出后,对你们肯定有影响。但影响多大,我也没底。”结果让所有人吃惊。纪录片在湖北卫视首播后,又被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转播。随后,德国一家电视台买下国外播映权。“指挥家”舟舟震惊海内外。
1999年,《舟舟的世界》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外界对舟舟的关注也纷至沓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时任副团长刘小成看到纪录片后联系胡厚培,邀请舟舟参加中国残联举办的新春晚会。胡厚培受宠若惊。他担心从未有过演出经历的舟舟把晚会搞砸。
登台前,舟舟穿着中国残联赠送的燕尾服和皮鞋,兴奋地安抚胡厚培,“爸,你别担心,我不怕!”灯光亮起,当站在舞台中间的舟舟双手果断挥下、中央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奏乐整齐响起时,胡厚培眼眶一热,泪流满面。这场景他连做梦都没敢想。他清楚地意识到,儿子舟舟要成功了。
那一年,舟舟21岁,胡厚培59岁。59岁前,胡厚培塑造着舟舟的生命。59岁后,胡厚培的生命被舟舟改写。舟舟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签约演员后,国内外演出邀约不断。作为监护人,胡厚培也跟着舟舟五湖四海走遍。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稍有名气的地级市,包括港澳台,都邀请舟舟演出。走在克拉玛依时,都有路人指着惊呼,“这不是舟舟嘛!”
舟舟的诞生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中国。美国邀请舟舟在纽约等七大城市演出,其中最高礼遇是在2000年登上世界级音乐殿堂卡耐基音乐厅。随后,韩国、波兰、土耳其等国也先后邀约。舟舟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胡厚培依稀记得,不少中央领导人接见舟舟,夸赞他是中国的骄傲。
舟舟成名后,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也随之改善。此前,舟舟母亲患有乳腺癌,一直舍不得花钱治疗。舟舟演出挣的钱,不仅给母亲化疗治病,还给家里买了新房和车。
被洪流推着走
胡厚培不知道,“天才指挥家”这个名号是怎么传出来的。或许是某个邀请舟舟演出的社会团体这么一喊,接着传开来,成了舟舟最响亮的名号。
当了一辈子乐手的胡厚培,至今不认可舟舟“指挥家”的身份。在他看来,指挥家非常神圣,不只是登台表演,更关键的是要训练乐队,而智力缺陷的舟舟不可能完成后者。用胡厚培的话说,舟舟是“情绪动物”,做事情全凭自己的感觉来。在舟舟指挥一事上,胡厚培唯一能做的是,是给他买几大纸箱交响乐碟片。舟舟有兴致的时候,会自己听音乐,看表演,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指挥路子。
缺乏乐理训练的舟舟,难免踩不准节拍。因此每次和新乐队合作,胡厚培都要事先沟通,“跟他们说舟舟是智残人,有些地方可能不到位。解决办法只有一个,他起拍后,乐队就按照已经定下来的节奏往前走,不管他。他会在重要的节点找到乐队。”一首曲子下来,舟舟80%~90%都能踩到点。
胡厚培清楚,业内不少专业人士不认可舟舟,甚至有指挥家禁止乐队跟舟舟合作。胡厚培认为,从人性的角度,他们缺乏对舟舟的宽容和理解。“舟舟能走到今天,得承认他确实有非常好的音乐感。就像月亮和太阳的关系,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但它能反射太阳光,带来另一种美。舟舟就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音乐的美。”
正如张以庆在纪录片中所说,舟舟本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对于他在音乐上的造诣,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价都是错误的。这件事不在音乐本身,而是具有深刻的人性价值。
胡厚培时常会想,一路走来起起伏伏,他和舟舟都是被社会变化推着走的。他从未想过,小打小闹的舟舟能闻名世界,也没想到,舟舟出名后还会经历那么多波澜。
1999年的新春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负责人当场宣布舟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终身演员。2006年,因各方面复杂原因,双方解约,胡厚培带着舟舟回到武汉。此后,舟舟的演出生涯开始走下坡路。
胡厚培始终坚持那个朴素想法,给舟舟一个快乐的小环境。离开北京后,舟舟变得不快乐,经历过“高光时刻”的他,已经习惯了舞台,享受表演带给他的自信。胡厚培先后尝试跟学校合作、自己组乐队,想方设法成全舟舟的舞台梦。
平淡就是福
2016年11月,命运又跟舟舟开了个大玩笑。他在解放军369医院被诊断患有肺部恶性肿瘤,医院院长建议化疗开刀,否则“活不过九个月”。
舟舟的妈妈患乳腺癌时,经历过痛苦的化疗过程,最终离世。胡厚培不愿让舟舟再经历这种痛苦。幸得贵人相助,父子俩被介绍到深圳一家中医馆,经过一年治疗,再去北大深圳医院检查时,肿瘤奇迹般消失了。
舟舟大病初愈后,胡厚培放下了很多事。他也曾为舟舟的“没落”感到难以释怀。如今,他只求日子过得安宁。“你想,我本来没料到舟舟会有今天。大不了按照原来他的生活轨迹去生活,那又怎样?”
如今,胡厚培和舟舟一起生活在深圳点亮生命残疾人艺术团。这是一个民办公益艺术团,位于龙岗区的一处偏远旧厂房中。艺术团平台小,舟舟的演出机会不多,今年第一场演出要等到5月份。团长肖唐生将舟舟视为珍宝,经常带他拜访给艺术团提供资助的爱心企业。龙岗区民政局和残联也关注舟舟,时常到艺术团慰问父子俩。
舟舟的名气淡下来后,登台的机会不多了,但舟舟喜欢舞台,喜欢看表演。
艺术团资金周转困难,原来承诺给舟舟的工资一直没能到位。胡厚培知道艺术团的难处,也不催对方。他对目前的生活感到知足。艺术团包吃住,食堂伙食比较素朴,胡厚培就用电饭煲煲鱼汤、排骨汤,给舟舟开小灶。
胡厚培想过带舟舟回老家,但舟舟不乐意。“他喜欢待在艺术团。在这里,他是佼佼者,跟演员们也有共同语言。”
中午食堂开饭,胡厚培挤在一群年轻演员中间排队,一头白发很是显眼。他身体硬朗,自信还能“有质量地”照顾舟舟5年。5年后,他相信舟舟的妹妹会承担起责任。胡厚培心里对女儿有愧,所以把退休工资、房子和车子都留给她,希望能减轻她的负担。
午饭后,舟舟跑楼下看演员排练。胡厚培在家看电视,不觉间睡着了,身子斜倚在沙发上,鼾声轻微,显得安宁祥和。平安,无恙,或许就是这对父子最大的幸福。
本文来源深圳晚报
经公众号深深(ID:shenshenbing)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
微时光商务合作请添加VX:weishiguang81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