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到仨月闪离,106 万彩礼被判返还 80 万?!最高法释疑
结婚不到仨月闪离,106 万彩礼被判返还 80 万?!最高法释疑
12 月 11 日,最高法发布一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
涉彩礼返还纠纷中,不论是已办理结婚登记还是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在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时,共同生活时间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案件情况千差万别,对何谓 " 共同生活 ",很难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而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刘某与朱某(女)2020 年 7 月确立恋爱关系,2020 年 9 月登记结婚。刘某于结婚当月向朱某银行账户转账一笔 80 万元并附言为 " 彩礼 ",转账一笔 26 万元并附言为 " 五金 "。
双方分别在不同省份的城市工作生活,后因筹备举办婚礼等事宜发生纠纷,于 2020 年 11 月协议离婚,婚姻关系存续不到三个月。婚后未生育子女,无共同财产,无共同债权债务。双方曾短暂同居,并因筹备婚宴、拍婚纱照、共同旅游、亲友相互往来等发生部分费用。
离婚后,因彩礼返还问题发生争议,刘某起诉请求朱某返还彩礼 106 万元,但最后只返还 80 万。
对此,有网友质疑判决结果,认为彩礼扣除比例略多。
da1157:平均一个月八万多,有点多吧。
zxwdu:像这样的应该返还百分之九十五的彩礼和婚礼花费,这扣了太多了。
yc1121210:这不是骗钱吗?
但审理法院认为,彩礼是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时一方依据习俗向另一方给付的钱物。关于案涉款项的性质,除已明确注明为彩礼的 80 万元款项外,备注为 " 五金 " 的 26 万元亦符合婚礼习俗中对于彩礼的一般认知,也应当认定为彩礼。关于共同生活的认定,双方虽然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但从后续拍摄婚纱照、筹备婚宴的情况看,双方仍在按照习俗举办婚礼仪式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婚姻关系仅存续不到三个月,期间工作、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对于后续如何工作、居住、生活未形成一致的规划。双方虽有短暂同居经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家庭共同体和稳定的生活状态,不能认定为已经有稳定的共同生活。鉴于双方已经登记结婚,且刘某支付彩礼后双方有共同筹备婚礼仪式、共同旅游、亲友相互往来等共同开销的情况,对该部分费用予以扣减。
据此,法院酌情认定返还彩礼 80 万元。
彩礼返还条件,有这三种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介绍,关于返还彩礼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规定了三种可返还情形: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未办理结婚登记却按照当地习俗举办婚礼并共同生活,以及已办理结婚登记但共同生活较短等情况,无法适用上述司法解释规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及如何返还成为难点。
涉彩礼返还纠纷中还存在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根据中国传统习俗,缔结婚约及给付彩礼,一般由男女双方父母共同参与,因此,在婚约财产纠纷确定诉讼当事人时,亦应当考虑习惯做法。如果婚约当事人一方的父母给付或接收彩礼的,将其列为共同当事人,不仅符合习惯做法,也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
据介绍,本次典型案例发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将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彩礼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司法解释强调了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原则,并对彩礼的范围、返还的条件、当事人的确定等予以规范,以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称,本批典型案例聚焦审判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明确处理涉彩礼纠纷的三项原则:一是明确严禁借婚姻索取财物这一基本原则。二是充分尊重民间习俗,以当地群众普遍认可为基础合理认定彩礼范围。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彩礼的目的性特征,斟酌共同生活时间、婚姻登记、孕育子女等不同因素在缔结婚姻这一根本目的实现上的比重,合理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
来源|新闻晨报(记者 刘一鸣)综合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