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上厕所叫解手一词的由来(大槐树方便称为解手的典故说法)

摘要上厕所叫解手一词的由来(大槐树方便称为解手的典故说法) 为了文雅一点,现在大家说上厕所可能说成“解手”,但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上厕所和解手有什么关系...

上厕所叫解手一词的由来(大槐树方便称为解手的典故说法)

为了文雅一点,现在大家说上厕所可能说成“解手”,但是不知道是否有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上厕所和解手有什么关系呢?

早年顾颉刚曾考证出,四川人说“解手”可能源自于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其实“解手”一词的来历还可以向前追溯,追溯到明初。

山西洪桐县大槐树

现在很多家族的家谱中都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元末明初的十多年战乱,在加上后来的“靖难之役”,使得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人烟稀少。

而山西等省却因为太行山山脉的阻隔,因此战乱波及较少,人口众多,农民无地或少地的现象普遍存在。

鉴于这种情况,明初政府便想出这样一个对策,即把山西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河北、河南、山东地区。

然而安土重迁的思想深入中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好,因此如何动员山西百姓迁往他地也是明初政府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传说,官府为了顺利解决此事,编织了一个谎言。官府发布文告,说:“不愿迁往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都到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集合,愿意迁往的人,都在家里等着。”

听到这个消息,不愿迁移的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奔赴洪桐县的大槐树下集合。据说,来到此地的人数多达数十万。

官府看人数差不多了,便揭下来自己的伪装,派遣官兵包围了集中在大槐树下的百姓,宣布皇帝命令,凡是集中在大槐树下的百姓都必须要迁往山东、河北等地。

这道命令一颁布,老百姓立马不干了,吵着要走。但是官府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欺骗来,又怎么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呢?

拿着刀强迫他们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百姓中途逃跑,于是就把他们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连接起来。

山西洪桐县大槐树

从山西洪桐县出发迁往河南、山东等地路途遥远,路上有人经常有人要大小便,由于所有人都是被绑着上路,因此只能向看押的官兵报告,请求解开绳子。

时间一长,解开绳子,就自然而然的与上厕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解手”也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