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妻子马皇后简介(明朝朱元璋老婆马皇后的故事)
朱元璋妻子马皇后简介(明朝朱元璋老婆马皇后的故事)
在中国人的内心里,贤内助,是对一个女人的衷心赞美,这份赞美,大概会包括以下内容,如教子有方,持家谨慎,体恤夫君,等等。
男人对这样的妻子自然会十分欣赏,如果再加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那就可能堪称完美了。
但这类颇具贤德的女人,她们心中的世界一般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的家族,如果希望她既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甚至好邻居,又是一个深明大义,知书达理,懂得以社稷江山为重的女子,那简直就是太难了。
据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有些接近这个标准,可遗憾的是,前几年她在难民问题上慈悲大发。
头脑一热,抬手放进了一大批包括黑色人种在内的难民,她脑子进水没有我们不知道,但德国人将来会在难民问题上吃苦也许就是早晚的事。
这一段道完,我们再说马皇后。
很多人也许都知道马皇后,但她对朱元璋“脑子进水”时的很多规劝和批评,甚至不惜用“翻脸”的方式来“劝善”自己的丈夫,人们对于这些也许就会有些生疏了,而这却正是这位“马大脚”最感动人的地方。
马皇后对于朱元璋的辅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创业期间。
马皇后不畏生死,在军中替朱元璋整理文书、作战的札记、备忘录等文件,这些都被她整理得井井有条。
有时军中派人来索取文件,她从来都是准确无误,伸手便是,这使得军中的官兵们无不赞许信服,她的威信,在战争中其实就已经树立了。
战争就免不了杀人,但马皇后时常告诫朱元璋:“用兵焉能不杀人?但不可嗜杀。”
有罪之人可以处死,但按照军中的律法,有罪但不当斩的就坚决不可以处死。在坚持原则的马皇后面前,朱元璋也只得作罢。
胜利后的朱元璋,同历史上的其他统治者一样,自然会自己高看自己一眼,马皇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瞅准了一个机会。
当着群臣的面说:妾闻夫妻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难。愿陛下不要忘记当初君臣们创业时的艰难困苦,这是我对陛下的一个期望。
马皇后的这番话一出,君臣们都伤感不已,600多年前的马秀英皇后居然可以在众多男人们面前道出这样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这实在让我们这些现代人羞愧。
胜利以后自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一等大事就是要加官进爵,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惯,当然,称它为“陋习”,也并无不可。
马秀英按自古以来的规矩,天经地义,自然做了皇后,但鉴于她在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朱元璋便让马皇后寻访她的宗族亲属,要对这些人加以赏赐或给予爵位。
这种事对于别人来讲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谢主隆恩还来不及,哪里会有什么别的想法?
马皇后却说出了一番让后世赞叹不已的话,她说:陛下,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一旦骄淫,不守法度,前代外戚之覆败,皆由于此。
陛下加恩于妾族,厚其赐予,使得保守足矣。若非才而官之,则持寵必败,此非妾所愿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我的那些亲戚族人,未必都是朝廷需要的人才,他们会依仗着你我的的身份,做出一些违背律法的事情来。
前朝的那些外戚惑乱法纪的事仍在我的眼前,这些人若是胡作非为,那等待着我们的一定是失败,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请陛下务必三思。
你看得出来这是一个600多年前的封建帝国的皇后说出来的话吗?
从马秀英到马皇后,这么一个巨大的身份变化,我仍然是我,可以说她真的是没有忘记初心。相比起来,后世的那些权贵们的亲眷,大概只会矮她三分。
马皇后对于朱元璋的鞭策和提醒一直持续到她离开人世。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明朝军队击溃了最后一批残余的元军,同时还缴获了宋元以来的传国玉玺,在庆贺会上,马皇后看着酒兴盎然的朱元璋说道:元朝虽有玉玺,却丢了江山,我们没有玉玺,却得到了江山。
朱元璋大笑,说:我知道皇后的意思,你是告诉我,和我一同打江山的文臣武将才是大明朝的宝贝,好,你的话我记下了。
两个人的这段对话堪称意味深长,在当代的戏剧里还常常被作为一段精彩的台词,这分明看得出马皇后对于人性某些弱点的担忧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朱元璋本是个农民,有着天生的短视,他从一个农民变成皇帝,思维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统治中国的时期,中国封建君主的集权专制达到了顶峰,这对于后世不能不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对于朱元璋的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皇后极不赞同。
有一次一位老臣的孙子犯了罪,朱元璋竟然把老学士也抓了起来一同治罪,马皇后与朱元璋理论,朱元璋却不屑一顾。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马皇后突然掏出一把匕首,然后泣不成声,朱元璋惊问,马皇后回答说,我是心痛那位老学士,你这样独断专行,我在她的家人面前还有何脸面?只有一死而已。
朱元璋吓得把筷子也扔到了地上,他知道马皇后言出必行,连忙答应放人,以此来安抚马皇后。
这段冲突被记载在《明史·高皇后传》中,马皇后以死来逼迫朱元璋收回错误的决定,如果朱元璋不听,那马皇后必然以一死来明志,这样的勇气,足以作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间实在是太长了,马皇后在这个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灵光一现。
她的被人肯定和赞赏,大概因为她是一个出色的贤内助或者说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良内助,她依附的仍然是封建君王。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君王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好批评和向他提建议的。
那么最好君王身边要有一个贤内助或者良内助,可以帮助他以贤德之心处理一些问题,就是说,有了好皇帝,最好还应该有个好皇后,这样的思维有问题吗?我觉得没有。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积劳成疾,终于撒手人寰。
在她病重时,她又做了一件旁人做不出来的事,她说:我病重已久,自知恢复无望,医生已经尽责,不要难为他们,让他们回去吧,从今以后我亦不再吃药,也不要再麻烦别人了。
马皇后死时骨瘦如柴,但面目如生,朱元璋抚尸大哭,半响不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与马皇后合葬于南京孝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