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生平简介 唐朝功臣郭子仪怎么死的?
郭子仪生平简介 唐朝功臣郭子仪怎么死的?
郭子仪生平简介:唐朝名将郭子仪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郭子仪被评价为“千古一臣”,这可不是虚名啊!他的名气在李唐王朝的意义丝毫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位,再加上一出《醉打打金枝》的戏剧,使得郭子仪的大名家喻户晓,不仅生前万丈荣光,死后也是名气远播。这位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郭子仪怎么死的呢?
郭子仪(697~781年),唐代著名将领。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余年中,身系唐朝廷的安危重任,为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少年习文练武,于玄宗天宝初年中武举,从此人仕,在朝任左卫长史。天宝八年(749)任横塞军使,十三年(754)任天德军使(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北)兼九原太守。
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朝政腐败,藩镇势力迅速扩大。镇守唐东北边境的蕃将安禄山,身兼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范阳(治今北京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市)三镇节度使,部下拥兵十五万,久已蓄谋推翻李唐王朝,暗自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积极准备着发动叛乱战争。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南下占领了河北、河南的许多州县,于十二月即攻破东都洛阳。
唐朝廷慌忙应敌,诏授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使,命出兵河北,袭击安禄山的后路。郭子仪兵进山西,在右玉(今山西右玉县)初战获胜,打败叛军高秀岩部,歼敌七千余,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等地。十五年正月,安禄山攻潼关,玄宗又命郭子仪分一路兵去洛阳,另选一将出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入河北。子仪推荐部将李光弼任河东节度使,率军出关。
随后,玄宗改命郭子仪返朔方补充兵力,然后东进代州。四月,子仪赶至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与李光弼会合,在九门(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打败叛军史思明部。五月,追至恒阳(今河北曲阳),与史思明大战于嘉山(在曲阳县东),歼敌四万余人,俘千余名,获战马5000匹,取得反击叛军的第一个大胜仗,河北的许多郡县纷纷迎接唐军,郭子仪由此威名传扬。
当郭子仪拟挥兵北进范阳时,六月,叛军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出逃蜀地,郭子仪撤兵退守太原。太子李亨逃至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南),七月即皇帝位,是为肃宗。肃宗诏命郭子仪、李光弼班师赴灵武。郭子仪进见肃宗,被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朔方军。十一月,郭子仪出兵河曲,平定“同罗之乱”后,还军至鄜州洛交郡(今陕西富县)。次年二月,子仪分兵攻取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县),然后直入河东镇(今山西永济县),打败叛军崔乾佑部,杀敌4000,俘5000。四月,肃宗已南来至凤翔(今陕西风翔县),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令他率兵驰援凤翔。回军途中,他在三原(今陕西三原县)打败敌将李归仁部,南下到达长安城以西的 水沿岸。清渠(在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北)一战,郭子仪被叛军打败,只得退守武功,赴凤翔向肃宗请罪。肃宗正在用兵,未罪郭子仪。
是年闰八月底,肃宗命元帅广平王李豫发兵攻长安,郭子仪率领中军。九月二十七日,唐军进抵长安城南、沣河以东香积寺北。长安城的叛军将领安守忠、李归仁等倾巢出动。两军激战大半日,叛军死伤六万余人,大败而回。当夜,叛军撤出长安,逃往陕州。九月二十八日,元帅广平王率郭子仪等入城,京师光复。接着,郭子仪统兵东进,下潼关,克弘农,长驱直进新店。在洛阳的安庆绪命严庄为帅,统兵15万在陕州阻击唐军。唐军得回纥铁骑援助,大败叛军。严庄挟带安庆绪逃往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唐军收复洛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