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西藏题材电影片单
“佛系青年”的西藏题材电影片单
“佛系青年”三连:“你定,随便,没关系。”
如果你看了上面这句话,是一脸问号,那你最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话题终结者。
“佛系青年”是90后群体“丧文化”的一种减压式调侃,主要是指看待事物的心境:不悲不喜,不争不抢,不急不躁,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也就是...脸上笑嘻嘻,心里......)
它可以和很多名词关联,比如“佛系学生”、“佛系乙方”、“佛系前任”、“佛系养娃”、“佛系剁手”......
“佛系青年”一词的灵感无疑来源于佛教文化,“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放下带有调侃性质的“佛系青年”,说起真正的佛教文化就不得不提到西藏。
从巍峨的布达拉宫,到喧嚷的八廓街,从庄严的扎什伦布寺,到高耸的冈仁波齐峰。
青藏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一直吸引着无数朝圣者和旅行者的驻足。
有人说,今年是西藏电影的“元年”。
从《冈仁波齐》到《皮绳上的魂》《七十七天》再到最新上映的《金珠玛米》,
它们都在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上绽放出了观众喜爱的藏族故事。
饶曙光@《今日影评》:在《冈仁波齐》热映之前关于西藏的电影都有一个长期的积淀,《冈仁波齐》是一个爆发。《冈仁波齐》中,除了看到了西藏它独特的一些生活方式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独特风光,西藏的电影,为我们当下的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途径和一种方法。
在很多人眼里,早年的藏族题材影片大多都头顶“猎奇”的标签,是一种噱头和文艺符号。
但其实,曾经也诞生过不少比肩,甚至是超越今年这几部片子的佳作。
今天,八哥就给大家推荐那么几部。
1
《红河谷》
1996年的老片子,由国家一级导演冯小宁执导,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在电影频道看过。
主演是宁静、邵兵,当年的他们都还是鲜肉鲜花级别。
宁静洒脱的大笑,邵兵的腱子肉,再搭配神圣又浪漫的青藏高原以及迷人的藏文化,啧啧啧,简直是世外桃源般的一幅画卷。
电影涉及了很多元素,爱情、战争、汉藏二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等等...
各种元素被导演巧妙结合,讲了一段汉藏儿女生在战乱时死相依的青春爱情故事。
Emm...这样的战争+青春的设定,让八哥联想到了即将上映的《芳华》。
2
《可可西里》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奖等......
《可可西里》是导演陆川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获奖最多,奖项最具含金量的一部电影。
可可西里,又称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就生活在此。
电影就是根据藏羚羊盗猎团伙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纪录片。
整部影片以一个随队采访记者的角度讲述了可可西里大量藏羚羊被屠杀的故事。
很多画面很残忍和揪心,但是看过之后会让你反思很多事情,比如人与自然,比如信仰与生命。
饶曙光@《今日影评》:中国电影在发生一个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我们的创作者也在有意识的做努力,我们的少数民族电影也应该一直要推崇这个少数民族大片。
3
《河》
这部2015年的纯藏语的西藏题材电影,没有多少名气,但是却拥有让人安静下来的气质。(演员黄轩曾经推荐过该片)
电影《河》拍摄于藏族导演松太加的家乡青海安多藏区。
整部影片七八成时间只有一个小姑娘,她的父亲,母亲,一家三口人。
一辆不断启动又熄火的豪爵摩托车,一顶帐篷,一群羊,一条几乎没有被强调表现的河流。
人设和物件虽然简单,但人物身上蕴藏的情感力量却并不简单。
电影以一个5岁女孩的视角展现一家人的关系,充满了生活质感。
另外,这个海报上的小女孩演得很好哦~
饶曙光@《今日影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结点和文化传统,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就包含着很多可贵的一些品质。最重要的就是说我们还是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真正找到故事,同时用电影化的手段把这个故事讲好。
4
《塔洛》
《塔洛》是历史上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藏语电影。
上映于去年年底,火于今年年初的文艺青年群体,并且在今年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斩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西藏题材影片,但是却没有西藏的风光和过多的民俗。
导演万玛才旦将镜头聚焦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并通过他像观众阐释了各种各样的藏人。
一板一眼的藏族警察,孤立无助的藏族牧人,打架的藏族小伙以及唱着rap的藏族歌手......
反正,你要是想了解藏族人真正的生活,就看它。
饶曙光@《今日影评》:我们现在已经有了49000块荧幕,我们有了足够的差异化的空间,如果我们有序的推进我们差异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同时更加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实现自己的可持续繁荣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少数民族电影可以得到更多观众的这个喜爱和追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