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影评之《亲爱的同志》:一部我们只能仰望的电影
大飞影评之《亲爱的同志》:一部我们只能仰望的电影
(本原创影评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戏行漫记。欢迎关注,一起谈谈电影,聊聊旅行)
大飞评分:7.5分
《亲爱的同志》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反派影评主播波米说:如果今年只推荐一部片,就是这部。
大导演谢飞说:这是近来少有的可打满分的电影。
大飞说:
这是一部大有来头的电影。
这是一部冷峻与克制的电影。
这是一部我们只能共情与仰望,却无法拍出的电影。
大有来头
本片在202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奖。当大众还在乐此不疲的谈论着同届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无依之地》以及其导演国籍问题的时候,殊不知,《亲爱的同志》才是那部最值得论和最不该错过的佳作。
这部电影是由已年近84岁的在俄罗斯著名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编剧并执导的。导演在年轻时候,曾为俄罗斯国宝级导演塔可夫斯基的两部名作《伊万的童年》和《安德烈·卢布廖夫》担任过编剧。
康查洛夫斯基导演可以说是出生在艺术世家。他本人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并且屡获殊荣;父亲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米哈尔科夫是作家、俄罗斯国歌的词作者;母亲也是作家;弟弟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曾拿过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著名导演;外祖父与外曾祖父都是画家。
冷峻与克制
《亲爱的同志》聚焦的是1962年发生在前苏联的一起武力镇压示威工人的真实流血冲突事件。
电影在视听语言呈现方面,可谓是极度的冷峻与克制。
全片采用了黑白影像,画幅是在老电影上常见的4:3,也就是银幕两端会有黑边。这会让观众很自然的有了年代代入感。
更为特殊的是本片在声音上的处理,除了一处场景里有电台里的音乐声外,全片其他地方没有使用任何配乐。这样的操作,绝对是不走寻常路。
尽管在视听上的呈现看起来极为复古和朴实,但这反倒更能烘托和渲染这起真实事件的历史氛围。
影片是用事件发生地一个基层女性干部的视角和经历去讲述的,对这场血腥镇压并没有太多激烈的刻画和过度的宣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走进历史现场,了解那场冲突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感受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
这种冷静与冷峻、理性与克制的表达,无不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
共情与仰望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真实事件,在事发后的30年里都属于高度机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政府才将事件真相公之于众。
这起镇压工人的流血事件,发生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的前苏联,因为其失败的经济政策,导致了物资的极度紧缺和物价的不断上涨。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位于那条著名的“静静的顿河”下游的新切尔卡斯克市的一家工厂,在没有减少工人工时的情况下,做出了给员工集体降薪30%的决定。
于是,工人采用了集体罢工,聚众抗议的形式,来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控诉,表达主张。然而,厂长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彻底激怒了这些底层的工人。
这些工厂工人随后联合了其他工厂的工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并在6月2日,聚集到了市政府机关大楼前,试图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对话谈判。
然而,这些手无寸铁的普通工人,没有等来谈判的机会,却等到了藏在暗处的克格勃一发发的子弹。民众用尽全力,四处逃散,但依然有很多人没能躲过子弹的袭击。鲜血染红了政府大楼前的广场,染红了附近医院的急救室,染红了医院边上的停尸房。
这场突如其来的枪杀,不但让聚众的工人和围观的人群措手不及,也让前苏联政府中的一些高层备感错愕。诚如片中的一位军方高官所说,军队的目标是保卫祖国,抵御外敌,而不是将枪口对准普通百姓。
最终,这场对无辜民众的残忍枪杀,造成26死,87伤。他们中有妇女,有青少年,甚至还有边上围观的儿童。
更加残忍的是,26名死者的尸体很快就被政府秘密运送至城外一处鲜有人知的荒凉墓地,直至30年后事件被解密之时,死者家属才被告知了当年的埋尸之处。
即便之前并不清楚前苏联的这桩“丑闻”,相信这部电影也一定会让很多国内观众产生共情,触景生情。
于冰冷的历史而言,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它让我们看见,也让我们无法忘记。
对于这样的电影,对于已经80多岁高龄依然可以拍出这样电影的老导演,我们唯有仰望,唯有崇敬。
(本原创影评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戏行漫记。欢迎关注,一起谈谈电影,聊聊旅行)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