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里面有珍珠吗(河蚌怎么养出珍珠)
河蚌里面有珍珠吗(河蚌怎么养出珍珠)
珍珠是非常贵重的装饰品和药材,价值很高。珍珠分为海产和淡水产两种,无论是海产还是淡水产,都可以分为天然生长和人工培育。
河蚌育珠是指利用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中的河蚌(主要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经过人工植核手术后,通过两年多的养殖(三夏二冬)就可以培育出珍珠。
每只河蚌一般可以产珠35~40粒,所以120只蚌就可以产1市斤的珍珠。在多数地区,人们会实行鱼蚌混养,除了产鱼之外,一般每亩水面可以产1~3斤的珍珠,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多斤,所以收入非常可观。
在江苏省吴县黄棣公社,共有370个生产队,去年有26个队进行珍珠培育。其中,收入达3~6万元的队伍有42个,收入达1~3万元的队伍有180个,收入达0.5~1万元的队伍有119个。
全社区共产出700斤的珍珠,总产值超过210万元(提价前的数字)。仅就这一项来说,平均每个人可以得到50多元的收入。
新兴大队第六生产队利用20多亩的水面进行鱼蚌混养,仅珍珠的收入就达到了63万元,折算后每个劳动力的净产值超过14万元,共有4个劳动力。
无锡县杨市公社火炬大队徐五生产队在6.8亩的鱼池中进行珍珠蚌的混养,去年每亩产出鱼100斤,珍珠产量14斤,每亩产值5390元,总收入超过36万元,共用3个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的创值超过万元以上。
南通县石南渔场去年产出珍珠58.7斤,产值26万元,除去工资和材料费1万元,纯利达到了16万元以上。
尤其是在苏南地区,广大群众尝到了河蚌育珠的甜头,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条致富之道,因此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
去年江苏省的珍珠产量达到了15.5吨,比前一年的7.3吨翻了一番多。苏州地区在整个七十年代的珍珠产量为51吨,其中1978年和1979年两年产量达到了17吨,占了10年产量的1/3。这显示出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大规模发展河蚌育珠·】——»
全国其他地方确实有发展河蚌育珠的条件。首先,河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几乎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河蚌的分布,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甚至是田地旁边的小水坑和小沟,只要水深达到1米,水温在5-30摄氏度的范围内,河蚌都能适应生存。
虽然去年全国的淡水珍珠产量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这些地方,占了95%,但其他省份仍然有一定的产量,包括四川、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份。可以说,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东部还是西部,很多地方都存在河蚌育珠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江苏省的社队为了育珠,甚至需要到江西、安徽等地采购河蚌,但是去年江西的珍珠产量只有462斤,安徽也只有988斤。这说明了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发展河蚌育珠产业,每个地方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潜力。
河蚌育珠的技术并不复杂。根据江苏的经验,每个环节包括河蚌育苗、插核手术和养育管控,只需要进行十天半个月的培训,就能掌握基本的技术。
所需的设备非常简单,不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例如,只需准备2根竹杆和1根尼龙绳,就可以搭建一个简陋的育苗室。对于插核手术,只需要普通的房子、两张桌子以及手术刀和小镊子就可以进行操作。江苏省的很多养珠社队的成本通常只占总产值的15%至20%。
国内外市场对珍珠的需求潜力非常大。虽然前几年国际市场销路不佳,外贸部门收购减少对生产产生了影响,但近年来的情况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显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日本曾经是国际珍珠市场的主导者,年产量最高达到104吨。但近年来由于资源衰退和水域污染,年产量降至30多吨,其中80%以上是海产珍珠。
其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加上我国产的珍珠(我国海产珍珠很少,去年只有300斤)合计也只有3~5吨,全球总产量只有60吨左右,仅及日本最高年份产量的一半。因此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掌握国际市场,日本增加了从我国进口珍珠的数量。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在珍珠综合利用方面开辟出了新的道路,珍珠化妆品、药品和食品如珍珠雪花膏、珍珠花露水、珍珠清凉油、珍珠注射液、珍珠眼药水、珍珠酒、珍珠糖果等备受欢迎。
江苏的芭蕾牌珍珠膏在香港化妆品市场引起了轰动,销售额达到100万港元。在中国日用百货出口交易会上,珍珠膏成为热门货物,不仅香港商人继续订购,东南亚和欧美的客商也签订了试销合同。
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商人一次订购了20万瓶。从去年秋季的广交会到今年3月,珍珠膏的成交额已经接近200万美元。
如果积极组织珍珠生产,到1985年我国珍珠出口外汇收入有可能从目前的17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这显示了珍珠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国际市场的波动性确实存在,不太稳定。然而,我们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目前,珍珠雪花膏在国内的售价每瓶约为2元,而供应却不足,药用珍珠更是供不应求。
当珍珠产量较少时,可以尽量提供给出口市场。而在珍珠产量较多且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时,我们可以将产品投放到国内市场,这样可以解决销路问题。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珍珠产业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和销售机会。
«——【· 如何把河蚌育珠当成一项重要事业来办 ·】——»
广泛宣传并提高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地方条件很好,但却没有发展起河蚌育珠的产业。这主要是因为对该产业的宣传不够,缺乏切实的组织工作,并且很多地方对此了解不足。
收购工作没有跟上的情况也存在,一些地方担心养了珍珠无人收购,还有些地方认为育珠技术非常复杂,令人望而却步。尤其是没有意识到这对增加收入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江苏省河蚌育珠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水产、外贸、科研等部门相互配合,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群众获得了经济利益,因此主动积极要求发展河蚌育珠产业。
一旦群众自发行动起来,领导也会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交流验收、培训技术人员、大力推广人工育苗和开展综合利用等。这样一来,就能既蓬勃发展又扎实务实,尽快取得实效。
根据江苏省的经验,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地方和单位,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质量。比如在苏州地区,近10年平均一级、二级和三级珠只占总产量的7.63%,最低年份只有2.4%,最高年份也只有12.9%。而一些做得好的大队却能达到40%到50%。由此可见,提高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其次是要发展加工领域。以苏州地区为例,1斤艺珠(三级珠)的原料珠只能获得400元外汇,如果在国内进行加工,仅支付350元加工费即可制成20串。这显示了发展加工的潜力和重要性。
在发展河蚌育珠产业的过程中,除了宣传和组织工作外,提高质量和发展加工也是非常关键的方面。
第三个关键是要加强河蚌的人工育苗工作。一旦大规模发展育珠产业之后,蚌源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依靠天然蚌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
第四个关键是要开展一些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比如改进育苗和插核技术,预防蚌病的发生,研制出质量检测设备和珍珠制品的防腐剂,培育出多种形状的象形珠,以便更好地进入国际高级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加强河蚌的人工育苗工作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发展珍珠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经济效益。
«——【·海产珍珠也要积极发展·】——»
日本产的珍珠中,80%以上是海产珍珠。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主要以海产珍珠为主。欧洲产的珍珠被称为西珠,日本产的被称为东珠,而我国两广地区产的被称为南珠。国际上有一句话:“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意思是南珠的质量比东珠更好。
我国南海育珠的条件非常优越,珍珠的质量也相对较高。然而,多年来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
1978年广东和广西共产珠652斤,而1979年仅有30斤。这除了海洋环境较淡水水域更复杂,对育珠器材和设备要求稍高外,主要问题是局限于几个国营育珠场,没有广泛发动社区群众的参与。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加强领导层的指导,深入调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南珠产业尽快发展起来。通过推动育珠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渔民提供生产和生活出路,增加收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蚌测污·】——»
河蚌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还能帮助我们大忙。通过在它们的贝壳上安装电子设备并与计算机连接,可以用来监测水污染。
这种河蚌监测器最早由荷兰人成功研制,并应用于监测莱茵河的污染。目前,英国水域研究中心已经使用了8个河蚌监测器来监测工业废物和污水的排放。
河蚌和人类一样不喜欢呼吸污染水中的空气。它们的贝壳通常保持着80%的张开度,以便过滤食物和氧气。当河蚌感知到水中有污染物时,它们会开始关闭贝壳。
贝壳的关闭方式和程度取决于污染物的类型和程度。长时间的贝壳关闭或快速的贝壳打开动作都表明水中存在污染。如果污染物足够严重以至于能够致命,那么河蚌的贝壳张开度会超过正常情况下的宽度。
这种河蚌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提供重要的环境保护信息。
河蚌监测器利用河蚌的自然反应进行工作。这些监测器被放置在需要频繁监测水质的地方,并且相关的数据可以传输到中心设备上,比如计算机屏幕。
可以建立报警系统的标准,例如,如果有5个河蚌在3分钟以上关闭壳,则触发报警。在发出报警时收集水样,可以确定污染中存在哪种化学物质。
河蚌监测器被放置在类似膝盖高度的圆柱体中,然后放入怀疑有污染物的河流中。当科学家们要监测工业废物的排放时,他们首先将监测器放置在上游,这样可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测量。
然后,他们将监测器移动到下游,以比较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差异。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监测污染并不意味着对河蚌造成残忍的伤害。
实际上,这些装置本身并不会伤害它们,在清水中它们能快乐地生活几周。只有当水开始受到污染时,它们才会感到痛苦,这与任何其他生物在受到污染时都会感到痛苦的情况类似。
«——【·结语·】——»
通过河蚌养殖,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并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河蚌养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层面,它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进一步发展河蚌养殖业,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我们应该加强合理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养殖过程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河蚌养殖,我们可以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