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生活 > >正文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简朴的意思和造句)

摘要俭朴与简朴的意思(简朴的意思和造句)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在现代社会,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很多人为了省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简朴的意思和造句)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在现代社会,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很多人为了省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行为不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所以,如果你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学会节俭。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成为一个好好女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好女人”身上有这3个特征,中一条就很难嫁出去!你有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不斤斤计较。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点关注,我们一起聊三国

汉末曹操为丞相时,主管人才选荐的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闻名,他们选人用人也以俭约为先。在此风气下,后来官员穿件新衣服、坐辆好马车都被认为是不清廉,更有甚者,官 场后来流行把新衣服弄脏、提盒饭上班。丞相掾属和洽对此颇不以为然,那么他又能说出啥些话来呢?

和洽游戏图

一、非袁叹刘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阳)人。

和洽年轻时被郡举为孝廉。何进为大将军时,辟除和洽,但他坚辞不就。

袁绍忽悠韩馥占据冀州后,派人到汝南老家迎人才入仕。汝南士人都欣然前往,和洽却说:“冀州土地平整,民风强悍,乃豪杰所趋、四战之地。袁本初(袁绍)凭借这一天 然条件,虽能逞一时之雄,但群雄争战之地,他未必能保全啊。”

袁绍入不了和洽法眼

他进一步分析说:“荆州刘景升,远无大志,唯善结士人。其地多山险要,民情和悦,这才是士人的乐土啊。”

于是众人北上,他独与亲戚故旧南下依附刘表。刘表一见和洽大喜,即以上宾之礼待之。

但刘表“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陈寿语)”,和洽很快发现他和袁绍其实是一路货色,于是长叹一声:“我所以不从袁本初,就是想避开战祸。所谓愚昧不清之主,不可擅近,久之必有谗逆小人从中作梗,吾将祸无日矣。”

和洽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表这个人“愚昧不清”,外宽内忌、好谋无决,这种人你离他远点,他会仰慕你是个英雄,但一旦你们走得稍近,他就会时时处处提防你会害了他,这就是一种器量不足的表现。考察刘表后来对刘备的表现,可知和洽对他的评语是多么的正确。

刘表也是有名无实之徒

和洽于是舍下刘表,继续南下,到达武陵郡暂住。

二、节俭之辩

建安十三年(208年),自任丞相的曹操南定荆州,在武陵隐居的和洽被辟为丞相掾属。也从此时起,和洽和曹氏有了正式交集。

当时在丞相府负责人事选荐工作的是崔琰、毛玠,二人都以忠正清廉闻名,他们选人用人,也以崇尚节俭为苐一要务。

和洽对此颇不以为然,为此他专门向曹操进言:“所谓治国之要,在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节俭。俭朴太过,对于修 身、齐家可以,但用于治国、平天下就有可能失之偏颇。如今朝廷风气,官员穿件新衣服、坐辆好马车都被认为是不清廉。而官在府门,不修容颜、破衣溜丢就成了清官。更有甚者,官 场后来流行把新衣服弄脏、提盒饭上班,以此为廉洁表率。”

和洽终还是跟了曹操

和洽进一步说:“圣人立教,贵乎中庸,讲究过犹不及。但如今一律以穿旧衣、乘破车为检验官员的惟一标准,这就不仅是过犹不及,而且是矫枉过正了。古圣以教化育民,所谓教化,通达人情而已,如此偏激的做法,恐怕将有佞伪之事发生啊。”

两汉后期,上层奢靡之风盛行。曹操在统一华北过程中,崇尚节俭,由此上行下效,在朝野上下形成一股清正之风。但万事不可偏废,当官员的选取、升黜,把简朴作为苐一标准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政 权构架已钻了牛角尖。

东晋史学家孙盛对和洽这一见解进行过高度评价:“先王治世,观民设教,虽有质朴与华美之分,但因时损益,古今定例。魏承汉乱,移风易俗,崇尚俭约本是好事,但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和洽之言,才是公正堂皇之言啊。”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简朴的意思和造句)-第1张图片-

崔琰掌典选十余年而被曹操所杀

但你要因此认为和洽是个奢 侈之徒,显然还是小看了古人的气节。

三、义救毛玠

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和洽被任为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称魏王。同年,尚书崔琰因被举发言语失当被下狱赐死,尚书仆射毛玠接着被告发对曹操不满。曹操大怒,收毛玠下狱,并在召见近臣时表明要严处毛玠的念头(参见)。

和洽虽不认可毛玠用人以俭为先,但仍及力进言,说毛玠素守节操、言语谨慎,请求曹操查明此事。

但后期的曹操已很难听进臣下忠言,退朝后,他下令道:“告发的人不但说毛玠诽谤孤,而且说他还为崔琰鸣不平。这是有损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之举,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年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一齐起于微时,但即使高祖遇有危厄,二人也谨守臣道,所以可以延祚后世。和侍中要求彻查此事,孤所以没有听从,只是想广泛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罢了。”

毛玠也差一点被曹操杀了

曹操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他毛玠骂我可以,但他妄议朝廷对崔琰已生效的判决,就是挑拨君臣关系之举。况且我收拾他,不在于他说这话对不对,主要是他不守臣道,这话根本就不该说。

你听听这话有多假。和洽不客气地反驳道:“如果告发者所言为真,那毛玠所为,就是天地所不容。臣非敢曲理偏袒毛玠,实在是他出于群吏,受宠日深,而刚直忠正,得罪人多,以常理度之,他不是这样的人。但人心难测,也保不准他有丧心病狂,所以还是要查证确实为要。臣想如今朝廷德配天地,能容不屑,定不会因违君臣伦理而使近臣蒙怨不是么?”

和洽这话说得非常有艺术。他先以退为进,说毛玠如果真是天地不容的大逆之徒,那你魏王当初把他从众人之中挑选出来,处在中 枢,这是识人明呢还是不明?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做法,一向自负的曹操该作何辩解?然后和洽再给曹操戴顶高帽子,说您老人家主理的朝廷“德配天地”,还能容不下小小一下毛玠乎?

曹操塑像

曹操果然有点气急败坏:“孤之所以没有去查证,就是想使毛玠和告发者两方都保全……”

他话没说完,和洽又道:“查证确实,毛玠确有诽谤君上之举,就应该明正典刑,斩首弃市。如果没有这事儿,就是告发者诬告大臣,惑主视听。这事不查清楚,臣等心下都有不安啊。”

和洽这话就有点重了:如果魏王你不把这事儿说清楚,我们做大臣的,天天担心被小人乱诬告,你让我们咋为国办事儿啊?

饶是曹操一向杀伐决断,他也被和洽怼得无话可说。他忿忿撂下一句:“目下正军务缠身,孤岂能因你们一句话就去查证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过卿之所言,狐射姑刺阳处父于朝,此为君之诫,孤当深思。”

曹操说的狐射姑刺阳处父事,是春秋时晋中军佐狐射姑因个人恩怨刺杀大夫阳处父的事。所谓将相不和,国有大祸,曹操说此话,说明和洽“臣下心有不安”这句话挠到了他的痛处。

春秋战不休

后来加之侍中桓阶再从中斡旋,毛玠才被免罪没被杀害。

可以说,在营救毛玠的过程中,和洽敢于直面暴怒状态下的曹操,而且有勇有智,充分表现了一代名臣的气节。

四、清贫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降汉中张鲁。和洽建议应撤回军 队,迁走百姓,这样可以减省驻军守备之费。曹操却不予采纳,但后来刘备争汉中,结果还是把百姓迁走而舍弃汉中,一如和洽所言,只是又枉费许多钱财,搭上征西将军夏侯渊及许多军士性命。

俭朴与简朴的意思(简朴的意思和造句)-第2张图片-

夏侯渊亡于汉中

后来,和洽又任郎 中令。这样,他终于做到九卿高位。

曹丕篡汉为帝,拜和洽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时,和洽又晋封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

明帝太和年间(227—233年),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有至,说按天人感应,这是有司不称职之故。明帝即引绺自责,并广求大臣意见。和洽又适时以减轻徭役劝谏明帝停宫室营建。惜乎明帝已听不进去。

后,和洽又转为太常(奉常),是为九卿之 首。

三公九卿图

和洽虽然前谏曹操选人用人莫以节俭为苐一要务,但他个人清贫自守,官至九卿甚至要靠卖田宅生活。明帝听到后非常感动,特赐其谷物度日。

和洽去世后,谥曰简侯。其子和离继其爵位。其另一子和逌,豁达大度,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其妻为夏侯玄之妹。和洽之孙和峤,入晋为太子少保。

我是三国路 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