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风俗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的详细信息
民族的风俗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的详细信息
本文目录
1.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的详细信息 2.56个民族的主要节日是什么意思 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 4.民族节日和民族风俗资料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的详细信息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
1、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节。
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9、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56个民族的主要节日是什么意思
1、汉族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冬至节:公历十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
2、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3、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4、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密枝节
跳芦笙舞、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三月会
5、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6、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一般持续15天。新年这天,天刚亮,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见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装的藏族人会到附近的寺庙朝佛,或成群结队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亲友家去做客。
7、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8、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9、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10、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
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11、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12、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13、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14、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15、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16、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17、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18、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19、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20、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2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2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2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24、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25、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6、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等。
27、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28、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29、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30、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31、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32、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33、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34、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35、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36、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
37、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38、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39、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40、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41、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42、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43、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
4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45、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46、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47、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德林昂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48、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
49、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50、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
51、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52、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
53、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54、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55、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56、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相关风俗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春节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有踏青郊游的习俗。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等传统活动。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之夜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6、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人民在这一天争取团圆,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全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除夕夜一起守岁,辞旧迎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点燃爆竹迎新年之意。
民族节日和民族风俗资料
1、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
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
2、民族风俗
民族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
少数民族习俗
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回族:历史上,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清真寺,多围寺而居。
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5、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以上就是关于民族的风俗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的详细信息的全部内容,以及民族节日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