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师张雪峰闪婚:新娘可以换,婚期不能改
考研名师张雪峰闪婚:新娘可以换,婚期不能改
作者:槽值
来源:槽值(ID: caozhi163)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希望你活不只是为了父母,不只是为了孩子,也为了你自己。
这几天,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波澜。
张雪峰因为幽默风趣的考研讲解视频吸粉无数,这次受关注,却是因为他在《奇葩大会》里讲述的自己的婚姻观。
在婚前40天,张雪峰和女朋友分手了。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女朋友没了,那就再慢慢找。
但张雪峰为了完成自己“在三十岁之前必须结婚”的目标,如期成婚了,只不过新娘换了一个人。
女朋友没了,婚还是要结的,毕竟日子都定好了。
与现在的妻子从见面到领证,张雪峰花了40天,在原定日期顺利结婚,完美实现目标。
他的KPI婚姻观,来源于身边朋友的一段经历:
在28岁的时候,一个好友被迫结婚。这位朋友跟他的女友其实已经要分手了。
但男方的爸爸肺癌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老人家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儿子结婚。
看到婚礼上四口人哭得撕心裂肺,张雪峰下决心,一定不能等到为时已晚才去实现父母的愿望,能早让他们抱上孙子就早抱上。
毕竟,“百善孝为先。”
节目一出,有人抨击,有人赞同。
许多人在张雪峰的这番话里看到了自己,他所讲的所经历的,就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想要早早完成人生大事,旁人没有资格去指责。
只是尊重,不代表认同。
01
扭曲的孝道
以前跟朋友们聚会都是八卦明星,年龄大了坐一起聊天都会讨论:婚后幸福吗?当时为什么会结婚?
结果有一半的人都说,“因为我妈。”
“因为我妈觉得28岁再不结婚就成剩女了”,“因为我妈想早点抱个孙子”,“因为我妈眼红隔壁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
这和张雪峰老师自动定位到父母立场,以“百善孝为先”的原则去娶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何其相似。
这不是张雪峰老师第一次谈“孝顺”。
在另一档综艺里,他提到考研面试时的问题,是有回答套路的。
于是提问嘉宾:“如果老师问你为什么要来北京,你会怎么说?”
嘉宾的回答多种多样:“因为北京是首都”,“我想看升旗”,”“别的地方我考不上”。
但张雪峰老师说:“你们这就不行了,正确答案是我爸妈在北京打工,我想考到北京来,离他们近一点,尽一尽我做儿女的孝心。”
“孝敬”两个字,总被醒目地放在马路两边的宣传标语中,放在每隔几米就会路过的布告栏上,也放在电视台的公益节目里,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你不能忘记。
生养死葬,是情理之中。但一味的顺从,产生的就可能是“妈宝男”,到了30、40岁,还事事都听妈妈的,甚至把“父母都是为孩子好”这个信念,灌输给下一代。
很多人饱受折磨,去看心理医生时都会有一个疑问:“我很想听爸妈的话,但也很纠结,听了父母的话,我就不能做自己了。”
在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的一次研究中,他提出“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放松、专注,并天然地富有创造力。
相反,孩子以妈妈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假自我。
为了完成父母之愿,将自己框入“孝顺”这个格子里,去完成一些“责任”之外的事,却忘了“人要活得像是一个人,而不是规则下看似正确的东西。”
诗人余秀华曾听父母安排嫁给前夫,成名后第一件事,她拿出10万元给前夫,要求离婚
有一个女博士,被家里催回国后,一个月里相了12次亲。最后随便嫁了一个。
结婚不到半年,实在忍不了离了婚,却因为怕被责骂不敢告诉父母。
当她旁敲侧击跟母亲提及一位阿姨不幸的婚姻时,母亲却说那也只能忍着,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节目中,有对孝顺的层次总结:
最低级的孝是养父之身;
中级的孝是养父母之心;
高级的孝是养父母之愿;
最顶级的孝是养父母之慧,
让父母和这个时代共同进步,活出自己。
父母与子女之间不是从属关系。如今的孝道是一种平等的亲属权,建立在爱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导演李安拍完父亲三部曲《喜宴》后,说过这样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爱我就够了。”
如果两个人越亲近,却越伤害,一方用委屈甚至牺牲自己的方式,这样的爱不畸形么?
父慈子孝,各有各的义务。相互独立,活出自己的幸福,才是众望所归。
孝是从生到死的责任,但如果父母说出“大不了离婚,先嫁过去再说,不然我们老脸都被你丢光了”这句话时,我还是会反抗。
02
变形的婚姻观
在张雪峰的几分钟的演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KPI婚姻观。
把日期定的死死的,晚一天都不成,仿佛过了日期结婚,婚姻就会变质一样。
但结婚什么最重要?是结婚的时间?结婚的地点?还是要跟你结婚的那个人?
他说自己有句名言:“在你25岁的时候,让你父母认识到他们有个好儿子;35岁的时候,让你老婆认识到有个好老公;在你45岁的时候,让你的孩子认识到,他有个好爹。”
在谈及“让妻子在私立医院生孩子,没有受一点点痛苦”,“别人有的我也让她们有”的时候,他也很自豪。
一方面,他觉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孩子、老婆、父母,好像没有个人私欲,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强势,只认同他认为的对的时间、对的标准。
但“好儿子”“好老公”“好爹”的定义,没人能真正给出,这个概念实在模糊。
肖骁评价张雪峰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结婚若是为了维持生计,那婚姻就是长期卖淫。
仅有爱情的婚姻可能不现实,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不道德。
闪婚,过得幸福的也有。但关键在于,闪婚不该是为了完成KPI,而是真真切切地相信,这个人就是我的爱人。
说到底,他把这个与他成婚的女孩,当成了人生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即使真的有感情,婚姻KPI也让感情变成了冰冷的指标。
有人说,现在的人已经越来越现实,面包和爱情,10个人里有9个会选前者。
很多时候,真正令一些人焦虑的,不是自己的爱情怎么还没到,而是自己的年龄“到了”,却还没能成功结婚。
“剩男”“剩女”这种以年龄为标准的贬义词,就这样被发明出来。
25-28岁还没有伴侣的女性叫剩斗士;28岁-32岁叫必剩客;32-35岁之间叫剩者为王;如果到35岁以上还没有嫁出去,则要被称为齐天大剩。
伴随着的标签,一般是大龄、孤独、无奈、不幸……
首位获得费加罗夫人女性摄影师奖的郭盈光就是一位“剩女”,她曾花了几个星期,到相亲角做一个测试。
她给自己做了一份相亲广告,上边写了学历、性格、家庭环境等。
但几乎所有人来看,第一个问的都是她的年龄,当听到她是34岁时,那些人的脸瞬间僵掉了。
有位阿姨在得知她年龄后,说了一句“哦,勇气可嘉”后,抽身离开。
郭盈光说,去相亲角之前自己做了心理准备,可她还是被狠狠地打击了。
那些人当着她的面讨论,“年龄不行啊”、“女孩读那么多书是没有用的啊”,仿佛她不存在一样。
在相亲角,人们把男生称为银行卡,而女生就是房子,有钱就可以买房子。
年纪轻就是地段好,漂亮就是房型好,她就是房型不错可地段不行。
她在心里问“凭什么呀?”“难道我贬值成这样了吗?”
那些拒绝被贴上剩男(女)标签的人,那些拒绝要在某个日期前必须结婚的人,他们反抗的到底是什么?
也许不是婚姻,而是一种衡量幸福的标准,是“如果你没法在沦为剩女前把自己嫁出去,不管对父母还是对自己都没法交待”的强盗逻辑。
看到张雪峰的新闻,有位网友写下这样的评论“尊重张雪峰老师的选择,但觉得无比可笑。”
幸福的婚姻是非常珍贵的,有些人穷尽自己的一生都没有寻到,它不是通过定时、定量、定位就能轻易获得的。
如果以为写下了一个完美的日期,就预定了幸福,那只能说轻视了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希望你活不只是为了父母,不只是为了孩子,也为了你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