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的几种代称
古代书籍的几种代称
古代书籍的代称如下:1、青简、韦编、青编,古代没有纸时,把字写在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2、芸帙、芸编、芸签,有了纸以后,人们为了防止虫对书的咬噬,常在书里放“芸香”,后人便用“芸帙”、“芸编”、“芸签”等代称书籍。3、缥缃、缃帙、缃缥、缥帙,“缥”是青白色丝织物,“缃”是浅黄色的丝织物,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作书籍的封面。
为什么古代书籍是竖排版
1. 技术限制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古人选择了使用竹简和木片串成的简牍来作为载体,串成的竹简可以卷起保存,双手打开时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组成。而竖条上记载文字时可以产生连续性,这就导致了古人也是竖着写字和竖着阅读,用绳串起来可以卷成册,其中“册”字就是竹牍的象形字。
2. 人的生理习惯
首先竖排文字,在阅读时要从上往下看,头部能够上下活动,既可以减轻眼球的疲劳,又可以防止颈椎病(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1989年一名生物学学者金灿龙发表过一篇《试论汉文横竖读写与学生视力》的文章,该学者通过调查发现:看横版书籍,因为视力要左右看,要左右移动,而眨眼的动作是上下动,所以看书的时候眨眼会造成干扰,从而造成眼部疲劳。而竖版的书因为上下的阅读动作与眨眼相互协调,还会有助于眨眼等正常生理活动,眨眼是会造成眼部血液的微循环,以及净化眼球。所以看竖版的书,不但可以增长学问,而且身心受益(有机会你也可以试试)。
3. 思想文化
当人在读竖排文字,阅读者头部需要上下运动,犹如点头句句认同,无意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与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而阅读横排文字时,我们需要不断摇头,潜意识就会有否定、揣测的成分,也容易造成误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