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的简单介绍
费扬古的简单介绍
清朝名将费扬古生平简介
费扬古(1645—1701年),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董鄂妃之弟,清初名将。曾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名将费扬古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费扬古生平简介
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是康熙的贴身侍卫的总领,可以说是得到康熙的器重与信任的大臣,官至一品,费扬古不仅仅是领侍卫内大臣也是带兵打仗的著名将领,可以说是战功卓著,康熙对费扬古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对其官职更是一升再升,后来费扬古曾经上书请辞,但是却遭到了康熙的驳回,可见康熙对其是非常信赖并且器重的。
费扬古生于1645年,卒于1701年,费扬古的一生战功卓著,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费扬古跟随着安亲王岳乐征伐三藩,在征伐的过程中可以说屡立战功,所以大军还京之后被康熙立即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位列议政大臣之列,可以说英雄正当时。
1690年,康熙帝第一次征讨葛尔丹,费扬古前去科尔沁征兵,并且参赞 军事 ,同年秋天在乌兰布统击败了葛尔丹。1693年,费扬古驻守归化城。1696年,费扬古跟随着康熙御驾亲征,第二次进攻葛尔丹,费扬古与葛尔丹进行了激战,并且将葛尔丹的主力全部的消灭。1696年六月,康熙帝再次御驾亲征费扬古随行,葛尔丹自杀身亡,这个时候康熙将费扬古调离归化城,老百姓纷纷为费扬古送行,并且为费扬古修祠立像,纪念这位将领在归化城的功绩。1696年,费扬古因为身体有病回到了京城,仍然领侍卫内大臣,并且晋升为一等公。
1701年,费扬古跟随康熙巡视索约勒济,但是半路之上 疾病 发作,只得回到北京,不久就去世了,享年57岁,费扬古去世之后,康熙赐予祭葬,谥号襄壮,费扬古的儿子承袭一等侯。可见死后也是荣宠万千。
内大臣费扬古可以说具有安邦定国的功劳的,平定三藩,防务西北,安定边疆,堪称一代名将。
费扬古的女儿
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在1691年嫁给了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为嫡福晋,与雍正帝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为人恭谨孝顺,与宫内的妾室和妃嫔关系不错,在纷乱的宫廷斗争之中能够做到寿终正寝可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乌拉那拉氏,虽然是贵为正妻,但是只生育了弘辉一个孩子,以后再也没有生育,这是一大憾事。
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在1722年12月被雍正帝立为了皇后,乌拉那拉氏对于雍正可谓是用情极深,雍正皇帝没有声色犬马的嗜好,在其继位之后将皇宫内的珍禽异兽全部的放掉,但是却非常的喜欢园林,常年办公的地点就是圆明园,闲暇的时候经常流连于园中的山水之间,雍正帝堪称是 历史 上最为勤政的皇帝,平时政务繁忙,没有时间到后宫见众多的嫔妃,所以乌拉那拉氏就想方设法的满足丈夫的一切生活要求,在乌拉那拉氏掌管后宫期间,和宫内的妃嫔和宫女相处的也非常的好,在被册立为皇后之后更是堪称后宫表率,管理后宫事物也非常的得心应手,但是乌兰那拉氏只生育了嫡长子大阿哥弘辉,但是弘辉却不幸在八岁的时候夭折了,这成为了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最大的隐痛。
1731年九月,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病逝了,上谥号为孝敬皇后,1737年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与雍正帝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墓园,乾隆与嘉庆皇帝累次追谥为“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费扬古征准格尔
以伊犁为统治中心的漠西蒙古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率领下挥师东进,并于次年五月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的土谢图部,又乘胜渡过土拉河侵入车臣部牧地,漠北各部纷纷南奔,请求归附清朝。如果清廷不接受漠北各部(又称喀尔喀各部)内附,他们必然被准噶尔部所吞并,将成为清王朝北部的巨大威胁;如果允许喀尔喀各部内附,噶尔丹就可能以追击为名而内犯。尽管情况如此严峻,但康熙绝不会错过臣服漠北各部的天赐良机。
在此之前,漠北各部已经对清王朝“间通使,间为寇”,准噶尔的侵略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于是康熙下达了允许喀尔喀各部内附的 命令 ,并在靠近边界的牧场予以安置,调拨归化城的粮食用来赈济他们。漠北各部在内附后也同漠南内蒙古一样编旗,被编为三十七旗,且建立汇宗寺以安置各部喇嘛。康熙“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御朔方”的做法,的确收到了“较长城更坚”的效果。
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以追击喀尔喀各部为名,率领军队数十万南下,“已进汛界”。噶尔丹“志在不小”,于是康熙 决定 御驾亲征,开始了同噶尔丹之间的第一次战争。但此次亲征由于康熙病倒在军前,只得委托裕亲王等指挥此次战事,而费扬古就是裕亲王福全麾下的一员得力将领。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噶尔丹在被击溃后率馀部渡过西拉木伦河逃回漠北。在此之后,噶尔丹依然时时越过克鲁伦河,南下侵略巴颜乌阑一带。为了防御噶尔丹,康熙任命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归化(今呼和浩特)。
为了解决噶尔丹对内蒙古的军事威胁,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再次御驾亲征。此次亲征兵分三路,东路由萨布素负责,率领数千军队驻守蒙古东部,防止噶尔丹向东逃窜;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费扬古是西路统帅,西路是此次征战的主力,兵力四万六千有馀;中路由康熙亲自率领,兵力约三万三千。
按照事先的部署,中路军在四月 初一 从北京出发,而西路军在三月份分别从宁夏、归化出发,五月底中路和西路在土拉河以北会师。
西路军在行进途中因天气恶劣影响了进度,为了避免不能按期到达使得康熙率领的中路军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费扬古亲自率领一万四千精锐日夜兼程……而当康熙抵达克鲁伦河以南时,“北岸已无一帐”,噶尔丹早已“拔营宵遁”。
噶尔丹在向西逃窜的途中“遗老弱辎重”,在经过五昼夜的狂奔后抵达位于库仑(今乌兰巴托)的昭莫多(蒙语大树),但却被费扬古所率领的西路军迎头予以阻击。费扬古在昭莫多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从此费扬古的名字就同康熙盔甲昭莫多、同大败噶尔丹紧密联系在一起。
“雪花如血扑战袍,夺取黄河为马槽。
灭我名王兮虏我使歌,我欲走兮无骆驼。
呜呼,黄河以北奈若何!呜呼,北斗以南奈若何!”这是准噶尔部的一名善弹筝笳的老乐工被俘后,在康熙皇帝所举行的庆功宴上演唱的一首悲壮凄凉的歌,从 歌词 中可以看出: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部在占领漠北喀尔喀三部后试图向南扩张、饮马黄河的狂妄之心,也反映出在昭莫多之战重创下噶尔丹精锐丧尽、处于穷途末路的可悲境地。
噶尔丹在天山以北的故地已经被他兄长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有,进退失据。由于噶尔丹拒绝康熙的招抚,费扬古在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二月又参加了第三次对噶尔丹的战争,但双方还未来得及交战,噶尔丹就在这一年闰三月十三日一命呜呼。费扬古因在平定噶尔丹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被封为一等公爵。
自第一次在乌兰布通交战到噶尔丹兵败身亡,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费扬古驻扎在归化,由于他能约束布众、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当第三次讨伐噶尔丹的战事结束后,他奉命调离,当他从该城开拔时,归化的商人、百姓纷纷给他送行,不久为他修祠立像,以纪念他在抗击噶尔丹、戍边卫民及绥靖地方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功绩。
猜你喜欢:
1. 宋朝名将吴璘的生平简介
2. 清朝藩王耿仲明生平简介
3. 清朝文人张英的生平简介
4. 清朝重臣张廷玉生平简介
5. 西汉名将卫青生平简介
费扬古是谁
费扬古
清朝康熙时期名将、三等伯鄂硕之子
董鄂·费扬古(1645—1701年),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顺治帝的孝献皇后之弟,清初名将。
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归还京师。不久逝世,赐祭葬,谥号襄壮。雍正十年(1732年)入祀贤良祠。
鳌拜擅权,杀死费扬古全家,康熙亲政后,费扬古为何还活着呢?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康熙。人们在评价康熙的作为时,总把“智擒鳌拜”放在首位,因为和“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相比,“擒鳌拜”发生的时间较早。按理说,在封建社会,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发生在14岁的康熙身上,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这是因为,鳌拜的跋扈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鳌拜当年为了立威,曾经杀死康熙的舅舅全家。奇怪的是,等康熙亲政之后,他的舅舅竟然死而复生了?
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临终前,他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8岁的三皇子玄烨(康熙帝)。四位辅政大臣当着顺治的面起誓,一定鞠躬尽瘁,辅佐新帝。事实证明,顺治的眼光很一般,用《清史稿》的话说:
索尼年老,遏必隆闇弱,苏克萨哈望浅,心非鳌拜所为而不能争。鳌拜横暴,又宿将多战功,叙名在末,而遇事专横,屡兴大狱。
四大辅臣,鳌拜本来排在末位,无奈索尼年老,又不愿与鳌拜为敌,遏必隆是个两面派,苏克萨哈威望太浅,不是鳌拜的对手。而鳌拜仗着自己有军功,娇纵跋扈,陷害异己。例如,鳌拜曾经和费扬古有过节,费扬古因此被鳌拜弄得家破人亡。
费扬古,又名飞扬古,满洲正白旗人,他的姐姐是顺治帝著名的董鄂妃(下图)。因为董鄂妃曾被顺治册封为孝献皇后,算起来,她也是康熙的嫡母(之一)。
按照古代宗法,费扬古算是康熙的舅舅,是堂堂正正的国舅爷。即使是国舅爷,得罪了鳌拜也没好果子。
鳌拜和费扬古有过节,一直想找机会整治费扬古。费扬古的儿子倭赫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一次,倭赫陪康熙去打猎,鳌拜以倭赫“擅自骑御马、用御弓”为理由,将倭赫拉到菜市口斩首。然后又以费扬古心怀不满为理由,将费扬古也处死,费扬古的其他儿子全部被杀,费扬古的家产被鳌拜赏给了自己的弟弟。
注意,这里明确记载费扬古被鳌拜杀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鳌拜想挑战皇权,他借故杀了康熙的舅舅全家,也是完全说得通的。但是,康熙八年,在康熙设计诱杀鳌拜之后,他的舅舅费扬古竟然还活着。
也就是说,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曾派费扬古跟随安亲王岳东去征讨吴三桂。不仅如此,在康熙二十六年、康熙二十九年,费扬古先后两次随军征讨噶尔,立下赫赫战功。这就很奇怪,费扬古明明在康熙八年之前就被鳌拜杀了,难道康熙亲政后,费扬古死而复生了?
有人说,鳌拜杀的这个费扬古,并不是康熙的舅舅,而是另一个费扬古。的确,在康熙年间,存在两个费扬古,上述说的康熙的舅舅名出自正白旗董鄂氏。在康熙年间,还有一个费扬古,出自正黄旗乌拉那拉氏,此人就是雍正的岳父,他的女儿就是雍正的结发妻子孝敬宪皇后。
只是,乌拉那拉·费扬古的名气没有董鄂·费扬古的名气大。乌拉那拉·费扬古的确做过内大臣,而鳌拜杀费扬古的时候也注明他是内大臣,难道鳌拜杀的是乌拉那拉·费扬古?然而,有一个证据轻易推翻了这个结论:雍正的孝敬宪皇后生于康熙二十年,也就是说,乌拉那拉·费扬古至少活到了康熙十九年,不可能在康熙八年之前就被鳌拜所杀。
所以,不管是董鄂·费扬古,还是乌拉那拉·费扬古,都不可能死在鳌拜手中。要知道,在康熙朝,能够位列内大臣,而且儿子还在宫廷中做康熙的贴身侍卫的,一定不是个默默无闻之辈。而康雍年间,叫费扬古的、而且稍有名气的只有以上两人。
清朝内大臣费扬古简介 费扬古的女儿是谁
费扬古的女儿是乌喇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原配嫡后。世宗(雍正)为皇子,圣祖(康熙)册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谥孝敬皇后;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祔葬泰陵,生下皇长子弘晖,早殇。
费扬古(1645—1701年),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清初著名将领。曾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
费扬古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费扬古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费扬古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归还京师。不久逝世,赐祭葬,谥号襄壮。
费扬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