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生活 > >正文

​甘肃成立调查组调查敦煌防护林被毁(甘肃敦煌防护林被砍伐)

摘要甘肃成立调查组调查敦煌防护林被毁(甘肃敦煌防护林被砍伐) 19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调查组宣布了甘肃省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的调查。 2021年1月,有关媒体...

甘肃成立调查组调查敦煌防护林被毁(甘肃敦煌防护林被砍伐)

19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调查组宣布了甘肃省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的调查。

2021年1月,有关媒体报道甘肃省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会同甘肃省政府赴敦煌市开展实地调查。调查组通过遥感图像比较分析、现场调查、无人机现状测绘、查阅资料、查询对话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

一、基本情况

敦煌阳关林场成立于1963年,属于全民所有制林场。2006年改制,实行企业化经营。2020年改为差额拨款机构,核定机构4人。阳关林场距敦煌市约70公里。

对阳关林场的所有权范围和面积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在西南地区或东北地区。2004年12月,敦煌市政府向阳关林场颁发的《林权证》数字不一致,面积栏填写的数字为2.57万亩,与《林权证》附四至范围图不符。图片仅为西南地区,面积超过1万亩,不含东北地区。从1990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和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原始分类账和底图所有权边界来看,阳关林场只有西南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土地面积为1.16万亩。根据国家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根据敦煌连续四年向酒泉、省级报告的森林资源更新调查结果,阳关林场的范围一直是西南地区。因此,调查组认为,阳关林场的所有权范围为西南地区,面积1.16万亩。

同时,东北地区阳关林场有造林管理活动。2009年至2018年,阳关林场在东北地区共造林3630亩,树种以梭梭、红柳等灌木林为主,已造林2200亩。2019年和2020年,敦煌市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在东北地区种植梭梭等3100亩。目前还没有森林。阳关林场负责前期土地平整、植树沟整理、水路疏通。2020年,阳关林场在东北地区修建了4个.林区道路2公里。

二、主要问题

西南地区媒体反映的相关问题。调查发现,西南地区阳关林场存在防护林减少、葡萄园增多、破林开垦、防护林质量下降等问题。

(一)防护林面积减少,葡萄园面积增加。

阳关林场试图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葡萄,按照以林护果、以果养林、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理念,在林带网格内开发葡萄园。根据1990年以来的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和航测,阳关林场西南地区现有林地共4509块.57亩,园地4704.1亩。与1990年相比,西南地区的乔木林地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了3850年.灌木林地增加518亩.93亩,葡萄园等园区增加3547亩.5亩。

(二)破林开垦、无证采伐等问题。

一是非法批准占用防护林建设葡萄园、枣园等。2004年至2012年,敦煌市政府和林业局非法批准敦煌葡萄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葡萄酒有限公司)在阳关林场建设沙漠森林公园、枣树和葡萄品种园。从2013年到2014年,敦煌酒业公司破林开垦567亩葡萄和枣树,其中葡萄园400亩,枣园167亩。二是非法占用林地建筑工程设施。自2013年以来,阳关林场建砂石道路等设施,非法占用林地99.85亩。三是乱砍乱伐。经现场核实,7条路边防护林带无证采伐,补充更新不及时,林木稀疏,存在缺口。自2010年以来,民砍伐破坏树木604株被立案查处。

(三)防护林质量下降。

由于缺水严重损坏,部分树木数量减少,防护林防风功能减弱。自2008年以来,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天公司)非法在西沟上游修复湖泊,控制下游排水,导致下游生态用水紧张。2009年至2012年,敦煌及敦煌酒业公司先后在地势较低的沙丘上修建塘坝,影响周边地区补水。2018年,敦煌市政府确定西土沟下游段26%的水资源作为生态流量,74%用于生产;每年农业灌溉结束后,阳关林场防护林和育苗场将于11月至12月灌溉。经实地考察,林场南侧近600亩杨树林因缺水而破碎,其中约200亩因缺水而死亡。

(四)国家公益林调出不规范。

2004年,阳关林场西南地区有5500亩国家公益林。2012年至2013年,敦煌市林业局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国家公益林落界工作中未严格审查检查,将阳关林场国家公益林全部调整为地方公益林。

(五)非法挪用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自2013年阳关林场转移国家公益林以来,敦煌林业局、财政局于2013年至2018年非法转移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6万元。

(六)非法批准将林地承包给企业。

2007年,敦煌市政府和市林业局非法同意将西南地区2000亩林地承包给敦煌酒业公司建设沙生动植物园。2007年和2011年,敦煌林业局非法同意将西南地区1000亩、2000亩林地承包给永登碧泊工业有限公司和飞天公司。2014年至2017年,敦煌先后与三家企业解除合同,收回4433亩林地,但567亩林地使用权直至本次调查后,于2021年2月22日签订收回协议。

阳关林场问题由来已久。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不仅包括历史上林场改革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还包括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落实不到位、林草工作重视不够、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轻保护、内部管理混乱等。敦煌市政府和林业部门也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甘肃省确定了酒泉市、敦煌市的整改方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负责监督整改。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敦煌应立即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落实目前签署的恢复协议,尽快恢复防护林的使用。二是敦煌要重新研究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依法整治池坝等非法建设设施,切实保障防护林生态用水。三是纠正阳关林场原林权证问题,明确权属范围四到边界,依法规范登记。四是依法查处无证采伐、非法承包林地给企业等问题,认真追究责任。

目前,甘肃省已成立整改工作指导小组,核实具体问题已开始整改工作,同时,针对可能的玩忽职守行为,酒泉市委、市政府已成立工作组进入敦煌,开展相关部门、单位监督、绩效调查工作。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表示,将与国家林草局合作,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举一反三,加强管理。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深入调查研究林权的确认和登记,清理和规范历史遗留问题;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强防护林和公益林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有效加强监督。

来源:人民网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