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窜两国害死436人,老虎为何突然“食人”?击毙后才找到真相
曾流窜两国害死436人,老虎为何突然“食人”?击毙后才找到真相
老虎虽然凶猛,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和居住在城市或集落里的人类“井水不犯河水”的,然而历史上却出现过十分骇人听闻的“食人虎”,不仅袭击人类,甚至还能在不同国家之间流窜,转瞬之间死伤者达到了400人以上,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且,根据这些“食人”老虎的行动模式,可以看出它们并非出于偶然的捕食行为,而是就是针对人类的“屠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直到击毙一头食人虎之后,人类才发现背后的真相。
老虎突然转向攻击人类的原因是什么?
老虎,是大家公认的百兽之王和丛林猛兽,任何动物和它正面碰上了,都要忌惮三分。而这里最开始不得不提的重点,还是吃过436人的查姆帕瓦特食人虎,以及吃过64人的舟迦虎,从它们的身上,可以较为真实地窥探出吃过人的老虎,到底有多么可怕。
上个世纪初,在尼泊尔境内的一个村庄有人报告说一村民离奇失踪了,这可把大家吓坏了。通过脚印和人为的排查,村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大概是老虎下山吃人了。
不仅如此,这只老虎还是个夜猫子,专门在大家睡了之后半夜来村庄攻击人,这一结论得出之后,村里顿时笼罩着恐慌的气氛,搞得人心惶惶,吃不好就算了,还要特别警惕晚上的老虎袭击。
村长叫大家晚上尽量不要出门,注意闭紧门窗。就这么过了几天,食人虎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大家也开始放松警惕的时候,食人虎又转变策略了开始白天行动,不少村民遭到了迫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虎吃人呢?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和食人虎战斗时间最长的科比特了解详细的情况了。
而科比特个人认为,食人虎其实还是受到环境所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不符合常规的事情来。换句话说,当老虎捕猎能力下降之后,转变成食人虎的几率才会增大。
就例如比较著名的查姆帕瓦特食人虎,根据详细的数据记载,这只雌虎在尼泊尔残杀了几百人之后,后来还跑到了印度杀人。所以这只跨国作案的食人虎,也受到了各国的围剿,最后被被科比特射杀了。
然而还有一个令科比特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是,的确存在有少数老虎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食人虎。
比如博物学家安德逊所射杀的“蒙达奇帕兰食人虎”,从后续检测上看,完全就是一只完全健康的成年雄虎,它获取自然猎物没有任何障碍,但仍然选择了吃人。而尼泊尔这一国家,从记载的第一只食人虎开始到今天,食人虎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还是有零星的存在。
根据科学家的调查研究,现在我们已知的情况就是,老虎种群内部的社会压力也会催生食人虎。老虎的领域性很强,每只老虎都独占着一片地盘,如果在领地竞争失败了,则会被驱逐出这片区域,也不会考虑到是否受伤这种人性化问题,只能在区域的边缘进行活动。
因此,这类竞争失败的老虎们开始被迫改吃家畜,同样和人类打交道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双方之间也难免产生些矛盾。这样时间一长,原本正常的老虎也可能转变为食人虎。
但是照目前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社会压力和自然选择导致老虎食人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并且现在对老虎的保护策略,只是限于野生保护区或者是动物园,处于极度封闭的情况,这也使得没有归属领地的老虎只能在人际边缘地区生活,也提升了食人虎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情况就对我们更加不利了。
而除了偶然性的食人虎之外,还包括地域自然形成的食人虎——孙德尔本斯食人虎。
第一点就是自然环境,孙德尔本斯的生存环境是在潮湿的红树林沼泽,经常还有不定期上涨的海水,不断侵蚀着老虎的寄居地,每次海水一涨潮就会让老虎的领地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次次消失得领地也让老虎的不安感达到了极点,这也让守卫领地的老虎攻击性增强了数倍不止。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觅食,当地的食物一直是处于匮乏状态,这里没有老虎最长猎捕的动物种类,白斑鹿是它们唯一能下嘴的主食。这种情况下,人类一度成为老虎食谱的一个重要补充。有人估计,在过去食人虎猖獗的年代,人类在当地老虎食谱中占3%左右,平均每只老虎一年杀一个人。
现在,孙德尔本斯周围生活着大量贫困人口,每年有十几万人为了谋生,不得不进入森林进行捕鱼、采蜜等作业。这样,当地老虎就把人类作为它们的主要猎物了。
但产生食人虎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人与虎的频繁接触。
没有被狩猎过的种群,由于缺乏对人类的畏惧感,一旦熟悉了人类,后果将更可怕。而食人文化形成的最后一步,是食人雌虎对幼虎的教育。如果雄虎成为食人虎,那么只需要解决它一个个体。但是雌虎却不同,它通常会通过基因来选择进化到下一代幼崽身上,代代相传,最终在整个种群形成食人文化。
如何从根源防治“食人虎”的出现?
吃过人的老虎,到底有多可怕?传奇猎人科比特至今想起来还是会感到后怕,表示后患无穷。科比特说道,环境改变是让动物变成食人兽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生存,老虎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来存活。
在此种情况下,受伤和年老,也极其容易导致老虎异化成食人虎。这两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老虎偏离正常的生活轨迹,也就不得已以人为食了。因为老虎身上有伤的话,极大地阻碍了它正常捕抓猎物和进食。
刚巧就在这个时候,人类出现在它的视线里,并且老虎权衡后认为人的攻击性相对来说比较弱,于是它们就开始捕捉人类下手了。
一旦有了这个开端,食人虎就会为了各种原因而频繁追捕杀人,并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将后患无穷。
因此,要彻底的食人虎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人虎隔离。人就应该在人呆的地方,老虎就应该在老虎呆的地方。人类不要再到保护区里进行狩猎、采集以及放牧,而对频繁在村庄周围出没的老虎,必须严密监控,必要时抓进动物园。
猎杀老虎并不是最优解,反而对老虎起到了人工选择的作用,基因表达上畏惧人类,躲避人类气味的老虎存活率更高,更容易留下后代,这样时间久了,活着的老虎就大部分携带躲避人类的基因。
这就像人在自然选择下,不需要教导,天生就畏惧蛇、蜘蛛,这是携带了对应的畏惧基因,而不携带的人死得快,后代少。并且人工选择的效率远高于自然选择,只需要短短几代就足以使大部分老虎躲避人类。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保护区实在是无奈之举,面临着重要的经济困境,所以很多人为了生存下去还是冒险进了森林。
例如,孙德尔本斯的人们明知道森林里有危险的食人虎,但为了生计,他们还是要进去。当地淳朴的民众甚至不怨恨老虎,他们说,正是因为老虎的存在,才保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其次,要正确疏导老虎的社会压力。扩大保护区面积,或者建立生态廊道,使“虎满为患”的保护区中没有领地的老虎,能够走出去,必要时直接人工干预,将这些“不安定分子”转移到无虎的保护区,防止社会压力过大产生食人虎。
孙德尔本斯的食人虎问题目前无法根治,当地政府只能先教民众一些防虎高招,提高存活率。老虎喜欢从背后袭击人,需要带上特制的面具带来一定的威慑效果。包括老虎喜欢咬人后颈这一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穿上了特制的、对后颈有专门保护防护服。从一些幸存者的口述来看,遇到老虎袭击要保持镇定,如果设法别让老虎咬到脖子,并且别让老虎把自己拖走,存活的几率将比较大。
好了,今天食人虎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虎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