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行的“红脖子”到底是什么
美国流行的“红脖子”到底是什么
曾经在美国有这样一条新闻:德州的红脖子们聚集在一起,砸了一个清真寺,并且在门口涂大便,还将可兰经撕碎抛洒一地。新闻一播,一个小男孩把自己攒钱买ipad的小猪砸了,捐出20刀,给清真寺做清洁。
暂且不谈这些人为什么要砸清真寺,我们先来看看肇事者“红脖子”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最早的“红脖子”含义是指早年美国南方的农民,因成天弯腰低头在农田耕作,脖子晒得红红的,他们多数为极端保守的白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信仰基督教,歧视外来有色人种。
典型的“红脖子”地区在美国南部,德州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红脖子地区。他们具有非常典型的清教徒的价值观——崇尚自我奋斗,永远不做慈善事业,拒绝帮助其他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其他人也应该自我奋斗,而不是依靠别人。
那为什么把他们叫作“红脖子”呢?因为在那个时代,农民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太阳自然会把人们的脖子晒得通红,所以叫“红脖子”。
这个词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代表的情感色彩不一样,最开始时它其实是一个褒义词, 而在今天的美国,如果说一个人是“红脖子”,那就意味着他又土又笨,没见过世面,而且价值观还特别执拗。
“红脖子”的含义从1893年第一次被使用到现在也经历了各种变化。
19世纪末,“红脖子”被用于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身上,此时这个词和“光荣的劳动人民”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20世纪,工会作为当时的时髦产物,“红脖子”也被用在了那些操着南方口音的工会成员身上,这让他们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从7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运动开始,“红脖子”渐渐有了贬义。新潮的年轻人用这个词嘲讽那些没受过教育,又穷又土的“吊丝”农民们。
到了90年代,“红脖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侮辱性的贬义词了,专指那些南部州里的固执己见,粗野无理,抵制一切现代文明的种族主义保守派。
而到了近几年,“红脖子”一词突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红脖子”们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和他们简单粗暴的生活方式被推崇了起来,很多人以“红脖子”这种直爽阳光的个性为自豪,有点咱们“东北纯爷儿们”的意思。
全国出现了以“红脖子”为主题的乐队,电影,歌曲,招贴画,主题秀,喜剧演员,甚至美国总统(小布什是公认的“红脖子”代表)也参与其中,“红脖子”俨然成了流行文化的先锋。
“红脖子”文化的流行,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大度性。在宽容的文化环境里,不管你的社会地位如何,人也能活的自在和潇洒,无拘无束。
其实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就像雨辰先生所著的《遇事当下不定论》,里面就讲述了一个个刷新历史观的小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