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土军阀张全义生平 张全义子女 张全义结局
五代土军阀张全义生平 张全义子女 张全义结局
参加过黄巢的农民军
唐朝的时候,许多官僚士大夫在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附近,修筑了很多私人的别墅,供他们享乐。当过宰相的李德裕在洛阳附近建造的“平泉庄”,就是有名的一个。唐末黄巢起义之后,这些园林别墅,大部分受到了破坏,“平泉庄”也不例外。“平泉庄”有一块有名的怪石叫“醒酒石”,后唐时散落在洛阳监军的手中,李德裕的后人听到这个情况,就转托当时的河南尹张全义,请他转告这位监军,希望他将“醒酒石”还给李氏后人。这位监军不但不还,反而愤怒斥责说:“黄巢起义后,各家的园林别墅都受到破坏,没有哪一家的园林完好,难道只有‘平泉庄’有怪石吗?”这位监军借“醒酒石”,还大骂了一顿黄巢起义。这下可得罪了张全义,他找了个别的借口,不久就把这位监军打死了。
张全义为什么听到监军骂黄巢起义,就很愤怒,要借机杀掉这个监军呢?因为张全义曾参加过黄巢起义军,而且得到过黄巢的重用,到黄巢起义失败后,他才投降了唐朝的。这时他虽然已担任后唐的河南尹,受到后唐皇帝的重用,但他对黄巢起义仍有感情,所以听到别人污蔑黄巢起义,他仍然愤慨不已,而借故把污蔑者杀了。
张全义生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濮州(今河南范县)人,原名张居言,祖辈都是贫苦农民。他年轻的时候,曾在县衙门当过仆役,县令常常借故污辱他,所以他对封建统治者从小就怀着仇恨。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也是濮州人,他率领农民发动起义之后,很快就攻陷了濮州。由于张全义对统治阶级的仇恨,所以他很早就参加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王仙芝牺牲以后,他又跟随黄巢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起义军攻下唐朝的首都长安后,就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张全义被黄巢任命为吏部尚书兼水运使。
吏部尚书是管理官吏的任命和考核的。大齐政权建立后,就把唐朝三品以上的大官全部罢免了,四品以下的根据不同情况任用了一部分。一部分唐朝的显贵,因不肯按照大齐政权的命令去“投名衔”,向农民政权报到,就将他们搜获后都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对于接受了大齐政权的任命,但暗地里又与唐朝残余势力勾结,企图从内部破坏农民政权的人,如检校左仆射张直方等,也都给了严肃的处理。这些区别对待唐朝官吏的政策措施,虽然都是黄巢制定的,但作为吏部尚书的张全义,肯定是主要的支持和执行者。
水运使是张全义兼任的职务。这个职务在当时非常重要,它主要是负责解决长安的粮食供应。从唐朝建都长安以后,其粮食供应主要不能依靠关中地区解决,而是通过运河,将南方的粮食运到长安,满足首都百万人口的需要。黄巢占领长安之后,由于起义军一直在进行流动作战,南方占领的城市和地区得而复失,只是孤零零地占领了长安和附近的一些地区,而长安的四周仍在唐军和藩镇势力的手中,所以解决粮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黄巢让张全义兼水运使的职务,就是让他负责解决粮食这个大问题。由于关中地区经过战乱,农业生产已经受到破坏,再加上围攻长安的唐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虽然起义军在长安进行“淘物”,搜查没收了官僚地主收藏的大批粮食,但在客观条件上,张全义是无法长期解决长安百万起义大军的粮食供应的。所以,起义军在长安虽然坚持了两年多时间,但粮食问题却越来越困难,后来长安城中的米价涨到一斗三十缗(一缗合一千钱),可见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从当时的客观条件分析,长安城中的粮荒问题,主要不是兼任水运使的张全义,因为工作失职造成的,而是他根本无法克服当时的客观困难的结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