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闷文网 > 历史 > >正文

​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刘裕不死能统一天下吗)

摘要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刘裕不死能统一天下吗) 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 刘寄奴虽然是西汉皇族之后裔 ,不过等到衣冠...

刘裕为什么不恢复汉朝(刘裕不死能统一天下吗)

"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刘寄奴虽然是西汉皇族之后裔,不过等到衣冠南渡之时,家族早已经衰弱。

他作为低阶士族,生活落魄潦倒,若是没有刘怀敬的母亲照顾,想必他可能早早的就夭折了。

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帮东晋续了命,几度北伐,大有恢复中原之意。许多年后,南宋的辛弃疾都不禁感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北伐为什么会落幕?

(一)、先灭慕容再灭秦,朝野内外皆归心

"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於魏武"。刘裕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他的汉朝皇族身份,没有给其带来一点帮助,他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上位。

要知道,在世家大族掌握绝对权力的东晋,他一个近乎庶族之人,能够执掌大权,是十分困难的。

1. 不自量力扰东晋,寄奴出反击将其擒

"及德死,以义熙元年僣嗣伪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太上"。南燕国的慕容德去世以后,慕容超上位。他当即在朝野中,展开了一场大清洗。很多的皇族,皆被牵连其中。而剩下的人,也都对他颇有微词。不过慕容超此人眼高手低,能力不行,还总是惹事。

早在其上位之初,刘裕就已经蠢蠢欲动,萌生了趁机将其灭国的想法。不过,彼时东晋内外交困,群臣以国力不足为由,很是反对。而慕容超因为把歌舞伎送给了姚兴,身边无人为其奏乐助兴,使他很是沮丧。

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公孙五楼率军攻打济南府,劫掠当地的男女,为自己唱歌跳舞。如此一来,正好是给了刘裕以北伐的借口

不过慕容超哪里会是刘裕的对手,即便其御驾亲征,那也无济于事。刘裕甚至对其前往后勤找外援,不以为意。

他就等着后秦人前来支援,可好一网打尽。不过姚家也不傻,他们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亦知道南燕是烂泥扶不上墙,即使派了援兵,也不过是炮灰。最终,慕容超本人在遁逃途中,遭遇东晋军队,他被带回建康,斩首示众。

2. 姚兴离世引祸端,宋武北伐天地掀

"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我伐之,何为不可?"在姚兴去世以前,后秦内部围绕着储君一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嫡长子姚泓"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

因此,次子姚弼受到很多人的拥戴。不过此人暴虐无道,残害兄弟,在姚兴濒死之际,将其势力瓦解,姚泓顺利继位。

此时的刘裕,又嗅到了胜利的希冀。在这次北伐之前,他足足做了六个月的战前准备。他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灭掉后秦,他还要统一中原。战事一起,后秦当即联合了鲜卑人,处处设防,阻击东晋进军的脚步。

不过刘裕那可是王师还朝,汉地百姓将希望都寄托于他们,因此不遗余力的为刘裕提供支持。最后,还是打入了潼关,而姚泓率领臣子们缚面请降。

这一点,他就不如自己的儿子姚佛念。"计无所出,谋欲降于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谓泓曰:"晋人将逞其欲,终必不全,愿自裁决。"泓怃然不答。"

反正终归是死,倒不如死的体面些。姚泓本人被带到了建康,家人也都悉数被斩首。

但是刘裕却没有再继续他的北伐事业,那么他为何不一鼓作气的灭掉周边的几个游牧民族政权,而后统一中原?

(二)、天不遂人愿,统一恐难以实现

对于刘裕而言,他当时面临着两个选择。首先,可以将长安当成自己的根据地,那里易守难攻,而且底蕴丰厚,对于很多人而言,那都是永远无法割舍的都城。

他留在此处便"如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放弃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退回江南。按照刘裕的性格,肯定会倾向于前者,但他却选择了后者。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1. 大功未竟道民死,无奈返还稳后方

"如荀彧、刘穆之之徒,始从操裕,岂遂欲弑逆哉?"刘穆之别名刘道民,他也是西汉皇族的后裔,和刘裕一样,到他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

他和刘裕的关系,就好比是荀彧与曹操。刘裕出征灭后秦,本来的意图就是,以关中为根据地,步步蚕食,最后统一中原。

刘穆之可以说死的很不是时候,没有了他坐镇建康,那么在北方的刘裕很可能就会成为一支孤军。朝野中的世家大族们本来就对其十分不满,刘裕害怕这些人会趁此机会,借题发挥。

那时候的北伐铁军,不仅要面对敌国的威胁,还有面对东晋的挞伐,而且也失去了后援。"高祖与龄石密谋进取:"刘敬宣往年出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而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

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陊其计"。所以,刘裕决议返回江东坐镇,留下自己的二儿子刘义真坐守关中。其实,当刘裕离开长安的那一刻,就代表着北伐的结束

2. 大军一去内忧外患,义真险些落入敌手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裕刚率军撤退,匈奴的赫连勃勃就对关中动了心思。不久以后,他率领军队大举攻城,而刘裕不在,年仅十二岁的刘义真无以威慑手下的部将

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又杀了王修。这个少年带领着残兵,一路向南逃窜。

"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自从刘穆之去世以后,刘裕的北伐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刘穆之就是刘裕留在东晋的一个化身,有他坐镇,即使那些豪门望族再反战,再抵触自己,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刘穆之去世后,刘裕必须回去稳定人心。否则,他的那支北伐军,就真的成了孤军。而刘义真年纪尚幼,没有人信服他,也无法把控大局。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能够求得自保,就已经很是不易。又何谈继续坐镇关中,等待父亲来援。

所以,北伐落幕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刘穆之的去世,紧接着刘裕的撤退,又引出了赫连勃勃。如此一来,东晋只得退守江南。

(三)、若非迁都定长安,否则夺中原比登天

刘裕娶妻生子的确有些晚,如果刘义真已经成年,想必可以压制手下不服之臣。放一个小孩子在那里,那些世故老辣的武将们,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听从。那么,刘裕为何执意要返回建康?他完全可以在长安发展势力,或者直接建都称帝。

1. 基本盘在南,不敢轻易冒险

刘裕北伐,并非是完全出于所谓的民族大义。当然,他的北伐,也是南朝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他的目的是在领军作战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初,刘裕为布衣,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他出身低微,早年间靠着王谧的扶持上位。

因此,他的基本盘全部都在南方。他北伐的目的,没有那么纯粹,他也知道东晋已经无可救药。所以,他要做的就是让军队悉数听命于自己,在朝堂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可见,他的格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刘裕不可能为了北方战事,而放弃自己在南方的基本盘。何况,北方的局势其实不容乐观。长安周边还盘踞着很多很多的游牧民族政权,若是执意北伐,不仅容易全军覆没,那么多年的经营也将毁于一旦。

2. 篡晋自立,乃第一要义

对于刘裕而言,南方要远比北方重要的多。那里为富庶之地,人口稠密,且大都是本族百姓,易于管辖。北方的匈奴人赫连勃勃还有鲜卑的拓跋家,那都是能征善战之辈。而刘穆之一死,刘裕就等于失去了一个顶梁柱。

因此,他要返回建康,去重整河山。与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相比,北伐失败又算的了什么。此外,刘裕所带领的士兵大都来自南方。当时北伐之际,正值秋天,南方人大都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有很多都萌生了归去之意。

如若不能顺应其要求,那么很容易引起哗变。此外,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大都是骑兵,而秋高马肥,那正是人家反击之时。就像后来的赵宋,每年都对秋防十分重视。就是害怕他们秋日无事可做,入境劫掠。

刘裕倘若真的想要继续北伐事业,那么刘穆之去世的时候,他就不能回去。可倘若如此,这其中会充斥着更多的变数。

结语:

首先,刘裕的目的之一是力主北伐,他想树立起威望,为篡晋自立做准备而不是全然为了恢复故国,所以他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其次,刘穆既死,刘裕在东晋的朝堂之上,就失去了能够独挡一面的人物,他害怕有人趁机夺权;再次,刘义真的年纪太小,不足以震慑武将。

标签:

推荐阅读

  • ​鲁智深怎样死的?揭秘水浒传花僧人鲁智深的死因

    鲁智深怎样死的?揭秘水浒传花僧人鲁智深的死因 瞅过《水浒传》的伙伴们该当都了解,鲁智深是施耐庵的演义《水浒传》中要害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

    2023-07-05 02:23:57
  • ​中国保守祥兽麒麟,麒麟和貔貅有什么辨别_表面及含义没有共

    中国保守祥兽麒麟,麒麟和貔貅有什么辨别_表面及含义没有共 导语:中华履历左右五千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便是传奇传闻中的龙了,自古此后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普遍标记...

    2023-07-05 02:21:50
  • ​唐朝的西州是现在哪里(古时的西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唐朝的西州是现在哪里(古时的西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州,乃唐朝时期西域最繁华的地区,西州治所西州城更是唐朝中期西域最繁华的城池,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盆地,...

    2023-07-05 02:19:43
  • ​唐朝是最开放性的朝代吗(中国历史上唐朝女性的开放程度)

    唐朝是最开放性的朝代吗(中国历史上唐朝女性的开放程度) 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你会选择哪个朝代呢? 很多女生会说,如果可以的话我选择唐朝, 因为唐朝“以胖为美” 。 但是...

    2023-07-05 02:17:37
  • ​杜月笙和林桂生睡过吗(林桂生和杜月笙是情人关系吗)

    杜月笙和林桂生睡过吗(林桂生和杜月笙是情人关系吗) 提起杜月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上世纪二十三年代,杜月笙从一个水果店店员、街头的流氓混混,后到黄公馆成为黄...

    2023-07-05 02:15:30
  • ​白登之围的经过

    白登之围的经过 汉军先在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发动叛乱,并勾结匈奴的冒顿单于攻打太原郡。刘邦接到消息后,以镇压韩王信叛乱为由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铜鞮大破韩王...

    2023-07-04 00:21:51
  • ​吕不韦扶起嬴政,为何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自尽

    吕不韦扶起嬴政,为何又因为嬴政的一封信自尽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一封信,而服毒自杀 秦朝时期的吕不韦是商人出身,所以一直明白高回报就有高风险,投资秦国政治就是高...

    2023-07-04 00:19:45
  • ​国家被灭王子跑中国求救(波斯帝国)

    国家被灭王子跑中国求救(波斯帝国) 国王王子被杀, 这个帝国选择向中国求救 在历史中,灭亡一个国家很简单,但是相对的,想要复活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却是很难的,在历史中,只...

    2023-07-04 00:17:38
  • ​古代最神秘的三种职业(刽子手,仵作,赊刀人)

    古代最神秘的三种职业(刽子手,仵作,赊刀人) 古代三大神秘职业 在古代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奇奇怪怪有很神秘的职业,他们的存在对于当朝的百姓而言都是一种不好的预兆,...

    2023-07-04 00:15:31
  • ​此国很悲催(被欺负800年)

    此国很悲催(被欺负800年) 此国真悲催 这个国家是非洲的一个小国家,叫做桑海王国,也就是由当地的一个很古老的民族,桑海族建立的,这个国家建立之初,可以说说国内的环境很...

    2023-07-04 00:13:25
  • ​周瑜慧眼识珠巧用鲁肃打天下

    周瑜慧眼识珠巧用鲁肃打天下 周瑜慧眼识珠巧用鲁肃打天下 大家不知道的是,鲁肃才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一环。赤壁之战前夕,鲁肃积极穿梭于孙、刘之间,分析形势,指陈利弊,...

    2023-07-04 00:11:19
  • ​清朝最大的牢房(有女犯人最害怕的逍遥自在床)

    清朝最大的牢房(有女犯人最害怕的逍遥自在床) 大清王朝最大的牢房 说到清朝最大的牢房,那就是东北地区,也就是在黑龙江的道里监狱了,道里监狱是那时候最大的牢房,这里关...

    2023-07-04 00:09:12
  • ​金国为什么迅速由盛转衰(三方面)

    金国为什么迅速由盛转衰(三方面) 金朝为何衰落得如此之快 金国在建立之后,一路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可以说实力也是很厉害了,但是为什么之后就很快的由盛转衰了呢。 首先就是...

    2023-07-04 00:07:06
  •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杀死,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内部结构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杀死,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内部结构 司马迁为何知道陵墓内部结构 秦始皇陵自秦始皇时期建成以来,就一直是神秘的,我们后人在秦始皇陵还未出土之前,对秦始皇...

    2023-07-04 00:04:59
  • ​项羽之死的由来

    项羽之死的由来 有人说过《史记》是悲剧英雄的画廊,而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典型代表!特别是“项羽之死”这个片段只用三个主要的名场面,就让世人记住了这场旷世悲剧...

    2023-07-04 00:02:52
  • ​张飞是因为什么死的

    张飞是因为什么死的 历史上的张飞是怎么死的 说到张飞大家都会想到桃园三结义,张飞是蜀汉非常有实力的武将,但是却在关羽死后没多久张飞也就死了,关羽张飞的死有很多说法,...

    2023-07-03 16:17:05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为何没统一天下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为何没统一天下 “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垮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世三公”其实只是家族背景,在经过数代积累,袁家培养出了袁绍这样的人才,就是他们最大的...

    2023-07-03 16:15:00
  • ​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成了奸臣

    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成了奸臣 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还被称作奸 这个太监说的便是童贯。童贯这一生虽然立下不少功绩,但是这些功绩却都是建立在谎言...

    2023-07-03 16:12:54
  • ​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廉颇,嬴姓属廉氏,名颇,是山西太原人。是位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当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

    2023-07-03 16:10:48
  • ​户部是什么机构

    户部是什么机构 小可爱们都听说过户部么?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吗?哈哈,其实户部就是掌握户籍、财政的机关,它的职能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户部起源于先秦,当时被叫做...

    2023-07-03 16: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