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立陶宛
历史上的立陶宛
立陶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大多数人记忆里对于立陶宛还是那个借着苏联解体趁机独立的国家,其实立陶宛也曾是欧洲大国,也曾辉煌过。
一、立陶宛的基本情况
立陶宛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江苏省面积的五分之三。位于欧洲中东部。立陶宛地形以平原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最高点海拔293.6米。立陶宛气候介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温度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4~7℃;夏季较短而且凉爽,日照时间较长;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温暖,7月平均气温16~20℃。
图1 立陶宛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立陶宛的兴起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两国的结合使国力倍增,俨然成为欧洲大国。1569年依据卢布林条约正式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立陶宛联邦是16~17世纪,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称波兰立陶宛王国。在成立后的前几十年,波兰立陶宛联邦空前繁荣,据资料显示1618年,人口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可以说17世纪早期是联邦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后期,正是明神宗万历皇帝(1573年 - 1620年)统治时期。由于金帐汗国(这个金帐汗国,正是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由1243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的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金帐汗国)分裂,东欧出现政治真空,这给联邦崛起带来极佳的外部环境。联邦能够单枪匹马地与瑞典,莫斯科公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诸侯作战,有时还能成功地打败它的邻居。在波俄战争(1605年-1618年)中,联邦在克鲁希诺战役中打败俄瑞联军,占领了在17世纪早期被俄罗斯空位时期折磨的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并在1610年9月27日至1612年11月4日的时间内坚守了这个城市,直到在下一场战争中,俄罗斯军队才重夺该城。
图2 1582年的立陶宛
三、立陶宛的衰落:
1648年,此时明朝刚刚灭亡四年,南明小朝庭还在仅存的国土上内斗着,这个时候波兰立陶宛联邦遇到了一件事:历史上最大的哥萨克暴动(发生在外围地区东部,受克里米亚鞑靼支持的赫梅尔尼茨基起义),哥萨克起义中,野心膨胀的俄罗斯开始企图入侵乌克兰,并巧妙利用了哥萨克,起义最终以1654年哥萨克人请求俄罗斯沙皇的保护收尾,这被看作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结盟的起始。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影响逐渐大过波兰。1655年,此时中国清世祖福临正在统治中国的第十一个年头,波兰立陶宛联邦发生了另一件事,瑞典在特兰西瓦尼亚公爵拉科齐·捷尔吉二世和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军队的支持下入侵联邦,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洪水(洪流),惹怒了瑞典王室(瓦萨王朝)出身的联邦国王。
在17世纪末期,约翰三世领导下的,江河日下的联邦与利奥波德一世军队联合,大败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是基督教的欧洲和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324年的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几百年对穆斯林入侵的反对立场,联邦获得了一个称号——Antemurale Christianitatis(基督教前哨)。在下一个16年(“大土耳其战争”)后,土耳其人虽然击溃了基督徒军队,但只能安守自己的多瑙河南部,不再挺进中欧了。
在18世纪,联邦面对很多国内问题,并容易受到国外的影响。在1768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控制波兰成为了俄罗斯的外交重点和军事战略。贵族民主制的不稳定性将波兰带到无政府主义的边缘。改革的尝试,例如1788年至1792年在1791年编纂五三宪法时达到高潮的四年瑟姆所做所为都已经太晚了,而且国家遭到邻居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的三次瓜分。在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从欧洲地图上被完全抹去了。波兰和立陶宛只在1918年时以不同的国家重获独立。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联邦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联邦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联邦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联邦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联邦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联邦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余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
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之久。
四、近代的立陶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国占领。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后由列宁主导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39年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军事占领立陶宛。1941年德苏战事爆发,德军跨出东普鲁士,迅速占领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立陶宛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宣布独立,1991年6月苏联承认其独立地位。
立陶宛的节日也很有意思,有一个国家重建日(国庆日):1918年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国成立),还有一个恢复独立日:1990年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独立宣言)。
全国军队也不到2万人,组建于1992年11月19日,可能从组建的那一天就立誓要当美国的小跟班,终于2004年3月29日如愿以偿加入了北约。立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其实看立陶宛的军队架构也没什么用,网上有人说得好:一句话,凡是美国支持的,立陶宛全支持;凡是美国反对的,立陶宛全反对。 所以,当下中美关系紧张,立陶宛果断跳站出来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正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利用多年的反俄经验来恶心中国。
立陶宛胆敢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正是其丑恶嘴脸的最真实表现,美国想干而不敢明着干的事,身为小弟看到了,立马使足了拍马屁的功夫,说大哥我来,想想也可笑,两个也算体面的国家,却净干着流氓的行径,确凿的证据面前还死不承认,非说自己是守法良民,真的是绝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易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