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问我国,不慎在大会堂前摔倒,何至于此?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问我国,不慎在大会堂前摔倒,何至于此?
1982年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是个充满考验的年份。当年4月,阿根廷军队与英军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爆发激战。这场被英国人称之为“福克兰群岛战争”的军事冲突,是在北约盟友的共同帮助下,英国倾尽国力,以巨大牺牲取胜的。
表面上看,通过这场战争,英国在世界面前维护了自身的大国形象和尊严,战时内阁首相撒切尔夫人更是通过这场宝贵的胜利挽救了自己的执政危机,在国民面前树立起了“铁娘子”的坚强形象,为保守党赢得了广泛持支和赞誉。实际上,马岛战争虽然是英国胜出,但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大国被前殖民地小国挑衅,这事儿发生就已经足够丢人的了,何况英军还是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与战斗力菜到抠脚的阿根廷军队打了足足74天。
联合国里坐着的各国代表们看破不说破,给英国留着面子,但大家心里都清楚,1982年的大英已经不再是当年日不落帝国了。加拿大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当时虽然明面上以所谓自治领的形式成为独立的英联邦国家了,但直到看见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的表现如此拉垮,立马在1982年通过新法案,在法律层面终止英国修改加拿大法律的权利,这才实现了100%的独立自主。
1921年英国殖民地
英国作为一个靠着殖民扩张发展起来的老牌工业强国,英国国民百年以来的骄傲主要来源于在世界上走到哪儿都有自家殖民地的这种天朝上邦的心里优越感。一战二战爆发后,作为主要参战国的英国在这两场旷日持久且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中国力被极大消耗,国家实力江河日下,大不如前。
大英帝国曾经统治的56个殖民地国家,这些曾经被誉为“女王王冠上的珍珠” 大部分在二战之后陆续宣布独立或半独立。到了1982年,英国手里的殖民地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所以搁以前眼皮都不抬一下的犄角旮旯,现在都是所剩不多的“帝国的尊严和荣誉”,正因如此,英国才会在经济衰退,财政紧张的背景下,倾尽国力,耗资几十亿美元与阿根廷争夺几座偏僻的只剩鸟屎的荒岛。
对于英国来说,这是一场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毫无性价比的战争,却又是政治上必须要打而且要打赢的战争。在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刚刚重新抢占了福克兰群岛,转眼又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东亚,因为在那里还有一块英国殖民地,面积很小,但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和影响,远远不是福克兰群岛所能比拟的。让英国人如此挂念的这块地方就是香港。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香港岛,从此在东亚有了落脚之地。后来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陆续侵占九龙半岛等大片地区,到1898年英国当局再次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侵占新界地区,至此香港、九龙、新界三地总共1092平方千米的中国国土被英国殖民者以“租借”的名义占领,有效期到1997年6月30日,租期99年。时间转眼就到了1982年,距离物归原主的约定日期越来越近了,帝国主义殖民者当然不愿意主动归还,撒切尔夫人政府刚刚在马岛问题上,通过政治谈判拖延和军事行动,双管齐下,收效明显,尝到了甜头,转眼看到香港岛,这不同样是个岛嘛,故伎重施,又有何妨?
于是在1982年9月,英国政府开始与中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
9月23日,英国外交使团抵达北京,首相撒切尔夫人与中国政府总理进行初次会谈,双方在愉快的氛围中就有关中英两国关系、加强与北约成员国交流合作、对苏联贸易等相关事项,进行了充分交流。之后会谈讨论重点聚焦到香港问题以及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设计规划问题。
撒切尔夫人反复强调,英国对于香港全境的管辖和控制权是有法律依据的,这是来自《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明文规定,并且表示香港的繁荣稳定必须要有英国的管理,否则,香港将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危机。中方与会领导面带微笑地表示,新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承认满清政府所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必须收回香港。
中国的强硬态度是出乎英国方面意料的,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前,就曾有资本家大佬私下表示,主权还回去,给个面子就得了,英国必须确保管辖治理香港的权利。这就是英方后来在谈判中提出的 “主权换治权”的来源(笔者写到这儿忍不住笑出了声,呵呵呵呵)。
第二天,也就是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同志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撒切尔夫人坚持英方关于“条约继续有效”和“主权换治权”的政治主张。
邓小平同志耐心听完她的发言后,表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但撒切尔夫人继续坚持英方观点,下面引出了历史著名场面——邓小平淡淡说了句“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打仗是不怕死的”。如此硬气的回怼让撒切尔夫人愣住了,就在她思考这种话怎么接的同时,邓小平又说出了一个令她无法拒绝的理由——香港五百万人的生活用水,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从中国大陆输送过去的,如果突发紧急情况,这条供应渠道可能会受阻。不过这还不是最刺激的惊喜,撒切尔夫人还在愣神的工夫,邓小平再次强调如果双方在谈判桌上谈不拢,那么对于收复香港的具体方式和时间,中方会重新考虑并实施。
中国领导人不卑不亢的态度和强硬的立场让撒切尔夫人倍感意外,自己此行所准备的预案居然一个都没用上,这种遭遇让这位以成熟稳重而著称的老政治家阵脚大乱,于是在会议结束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内心震撼尚未平复的撒切尔夫人一不留神,绊倒在地。这一突发情况正好发生在记者最多的会场门外,一时间相机闪光此起彼伏,快门声成片,大家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了大英帝国首相摔跟头这一个历史名场面。
堂堂大英帝国首相在外国访问过程中,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摔个“狗啃泥”,这让英国国内一片哗然。对于如此尴尬的事件,很多英国专家纷纷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比如台阶设计太宽了、地面太滑了、高跟鞋不适合下台阶、撒切尔夫人腿部静脉曲张身体不适等等诸如此类的分析,无非是给大英天朝上邦挽回一点儿颜面罢了。
人民大会堂门前的这一个跟头,无论是不是真摔了,是不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摔了,对于历史来说无关痛痒,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英国殖民者靠着几条军舰就能打破中国国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此次访问之后,撒切尔夫人悻悻而归,完全没有了当初从伦敦出发时的傲慢与偏见,因为她心里虽然不愿承认,但确实明白这块殖民地是留不住了(谈判不占理儿,打又打不过......)。中英双方在之后的两年里经过22轮的艰难谈判,最终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明确香港、九龙以及新界地区于1997年7月1日正是归还中国。
1982年9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那位伟人的坚定无畏的话语让大英帝国首相认清了现实,放弃了幻想,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更不是马岛,殖民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至今,已经24年了,就在这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里,香港用繁荣稳定、欣欣向荣的发展,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完全有能力治理好这片中国人自己的土地。
标签: